儒兴科技董事长兼总裁许珊:
娘子军团 技术求精
儒兴科技的管理层可以算是光伏行业的“娘子军”,因为有一半以上都是女性。大家将女性的执着、坚韧、亲和力都发挥到极致,也将对技术的追求强化到极致。光伏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许珊时时心存忧患。必须紧跟最前沿,不断推出新产品,“孜孜不倦地改进,最终由量变带来质变”。
“我们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一如女性对美的追求。”作为光伏行业“娘子军”的“掌舵人”,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儒兴科技”)董事长兼总裁许珊幽默地表达了团队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如果说技术壁垒是广州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护城河”,这群“娘子军”不服输的冲劲,就是构建这条“护城河”的基石。
忙里偷闲,许珊偶尔也享受着慢时光的小资生活。在广州长大的她,十分热爱广州,认为广州是一座完美城市,好吃又好玩。
紧跟前沿技术:
每月研发改进上百产品样品
儒兴科技成立于2000年7月,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浆料供应商。其中晶体硅太阳电池铝浆产品已经持续10多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名。儒兴也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回顾企业壮大的历程,离不开许珊的不懈努力。2004年,她从父亲手中“接棒”,经过十多年的耕耘,使公司的年营收从几百万增长至30亿元。“同时,公司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支非常年轻且研发实力过硬的团队,让我引以为傲。”
光伏行业技术革新非常快,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异常激烈,技术壁垒是这家企业的“护城河”。许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两个月没有新的产品推出,公司可能就要等着关门了!”
为了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儒兴科技的研发人员常年与多家行业内的顶级研究院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合作。因为光伏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工艺思路几乎来源于这些顶级的研究所。
“哪怕公司比同行提早半个月知晓最新的技术路线方向,也是成功的。”许珊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公司每个月研发改进上百个产品样品。“这些不一定是革命性的技术改变,可能只是技术持续改进中的微调。”
许珊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团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一如女性对美的追求,“孜孜不倦地改进,最终由量变带来质变”。
回顾行业发展,光伏行业的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从十多年前的13%-14%到现在的23%-25%。“效率的提升是每周、每月、每年的不断积累而成。”许珊表示,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之异曲同工。
她回忆,公司最初发展时,国外的材料巨头占据垄断地位,遭遇了“卡脖子”、原材料供应单一、市场价格波动大等难题。而让企业成功翻身的是2006年7月1日起欧盟实施的“RoHS”指令。儒兴提前成功研发了晶硅太阳电池无铅导电铝浆,成为行业首家,比国外的龙头企业布局早了至少一年。
业内“娘子军”:
管理层一半以上是女性
记者了解到,儒兴的副总裁、研发总监、销售总监、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都是女性,也就是说,儒兴科技的管理层一半以上是女性。所以,许珊带领的团队成为业内知名的“娘子军”。
因此,论起女性在职场上的优势,许珊和她的团队很有发言权。“女性更有亲和力,由于本身承担家庭和社会多重职责,职场稳定度高,遇事也往往更坚忍。”
女性通常执着而坚韧。“我碰到难题,总想办法做好,不到最后一刻不轻易言弃。”她经常跟团队的小伙伴说,如果面前有一件事,你想要取得10分的成果,要想着付出100分努力可能就有1分,付出1000分努力才能拿到这10分。
所以,许珊认为,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成为坚持到最后的那1%,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有姿有味
生活在广州幸福感十足,这是座完美的城市
以前,我事事亲力亲为,连公司装修的瓷砖都自己去建材市场挑选;曾经,我会为了某个大客户迟迟没有下订单,而吃不下睡不着......
公司成为行业内的“单项冠军”后,我更专注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升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产品质量过硬,我就有了底气,现在的我,可以自豪地说:过几天,我再把迟迟不签的客户抢过来就行了。
除了忙碌的生活,如今的我也享受着慢时光的小资生活。工作一天,觉得疲惫的时候,我就慢下来,放松一下,听听音乐,来一杯咖啡,享受惬意的小资生活。
或者放点音乐,在家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尽情在书中翱翔;
或者出差居住环境优美的酒店、吃米其林餐厅,抚慰忙碌的生活;
或者与闺蜜小聚,喝个下午茶,畅聊近期的趣事,分享内心的喜悦。
从小生活在广州的我,幸福感十足。广州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城市,好吃又好玩。真的,我非常热爱广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文宇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凯珅
创鲜农业董事长刘淑芬:
为人撑伞 是种福气
2009年,22岁的刘淑芬辞去都市中的工作,回到故乡石厦村。3年时间,她将自己的故乡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番石榴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母亲说,“能为别人撑伞是一种福气”,她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刘淑芬最近很忙。
她要和高校科研团队交流,要到分公司调研,要与商业伙伴洽谈……然而这一切她甘之如饴,因为她将农业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返乡创业“燕归巢”
三年打造“番石榴村”
刘淑芬是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在繁华都市中有着稳定工作的她,决定回到家乡增城石厦村,成为跟番石榴打交道的农民。这一年,22岁的她和村民一起在网上建立推广渠道,提高了番石榴销量;她四处奔走牵头成立合作社;她邀请专家育种、开培训班、培育新品种……不到三年时间,石厦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番石榴村”。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九个字被她挂在公司显眼位置。农业发展道路千万条,但刘淑芬的力气用在“销售”这个牛鼻子上。2013年,刘淑芬正式注册创立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种植、销售“一条龙”经营管理。在此基础上,她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电商平台的崛起,为农业产业赋能。公司成立至今,通过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面积多达13000亩,辐射带动珠三角等地农户种植面积合计超过20000亩,带动农户就业超过3000户,带动农户标准化种植提高30%的年收入。
刘淑芬所在的增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正在打造广州东部枢纽。增城北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中南部现代产业集聚,三产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这里近年来实施返乡创业“燕归巢”工程,鼓励高端农业人才及有志青年积极返乡创业。让“新农人”愿意返乡、扎根乡村、立业为民,激荡青春、焕发风采。
刘淑芬就是这些有志青年的杰出代表。如今,她将目光聚焦农业全产业链,业务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她最关注的还是两头:上游的种植与下游的销售。单说种植,除了番石榴,她正在打造自己面积2000亩的荔枝生产基地,计划今年投入运营。
为何公司一定要“下田”?刘淑芬告诉记者,“我要把标准化做好。必须要自己先种植,种植出来作为示范了,才能带动农户种植。农户相信我们了,我们再教他们怎么种植。”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省级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创鲜公司获得的荣誉一大串。最新的一个是: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在墙上的数十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在为这些做着注解。
在刘淑芬看来,女性创业要克服的困难确实多些,需要同时照顾家庭,但也让自己更懂得珍惜生活中、家庭里的点滴美好。
培训、慈善、公益
扶贫济困渡难关
刘淑芬的另一个身份是增城区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她会组织并参与女企业家交流会,让姐妹们互相交流、共享经验,也会组织技能培训班,举办扶贫活动,参加许多公益活动。
2015年,刘淑芬牵头组织开展爱心捐款行动,帮助因火灾受损的石滩镇岗贝村村民渡过难关;2016年2月发动义卖活动帮助增城区种植户解决杨桃滞销的问题;每年派米慰问老人,支助单亲母亲小孩,支助西藏贫困小孩读书,关心贫困人员生活,热心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人员渡过难关,同时关注并安排下岗妇女就业……
2020年年初因疫情影响,刘淑芬带领公司共帮助农户解决滞销水果约450万斤。她还积极响应驰援防疫工作的号召,捐助防护服、口罩、饮用水、水果等防疫物资。
采访中,刘淑芬的努力与谦虚让人印象深刻,她不断强调要学习,要向国内外的同行取经。现在,她又盯上了海南一个共享农庄的商业模式……
有姿有味
能带动村民致富,我觉得很自豪
“对我自己来说,农业是一辈子的事业。”
“能在自己的基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农业,我觉得轻松又快乐。看着果树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那种喜悦的心情是唯有亲身参与者才能体会到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民把产品卖出去、共同致富,帮助到这么多农户,我觉得很自豪。”
“我始终记得母亲告诉自己的一个道理:能为别人撑伞是一种福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徐静(部分为资料图)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铭曦
扫码看女企业家精彩人生。
本期统筹:王晓云、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