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健源、陈明、谢英君、钟宏连、肖桂来、黄子宁
在广东,镇域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批产业强镇、大镇“富可敌城”,实力斐然。眼下,随着新年“拼经济”的“火力全开”,广东镇域经济再度进入“奔跑”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走过数十年,尽管镇域经济一定程度上让广东“厚了家底”,但同样面临众多挑战、问题待逐一“击破”,包括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动能不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滞后等。
当前,已有一批广东“千亿镇”“产业强镇”率先探路镇域经济转型升级,而随着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镇域经济未来大有可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目标将会更近。
挑战
空间“喊渴” 土地开发强度再攀高
纵观数十年发展,广东镇域经济因“产”而强,尤其是制造业铸就了镇域经济的“底座”。然而,拼速的“狂飙”之后,广东镇域产业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
空间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深圳、东莞、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都已超过国际公认的30%警戒线。镇域经济受到空间制约越发明显。过去为快速实现工业化,多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力发展村级工业园区。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低效、高耗能的村级工业园,俨然成为一种“沉疴”,挤兑当下发展新产业的空间。这一困境曾在佛山“制造业大区”的顺德尤为突出,在土地开发强度高达50%以上的顺德,全区十个镇街范围内分布了超过380个村级工业园,体量十分巨大。
在“广东第一镇”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56%,高于南海全区52%的平均水平。据该镇最新测算,狮山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不到4亿元。这意味着,未来,狮山的每一分增长,都要付出更大的资源和代价。
在珠江东岸,有着“手机之乡”之称的东莞市长安镇开发早、经济发展速度快,导致土地资源急剧消耗。据该镇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十年,该镇已成东莞住宅用地推出最少的镇街之一,其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70%。
“呼唤”升级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上世纪90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广东制造业“接入”世界产业链,广东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在“三来一补”等机遇之下,广东乡镇制造业“家底”迅速积累,并诞生了一批影响国际产业的知名“世界工厂”。然而,随着产业更迭、科技创新潮的“喷涌”,广东制造业面临新的困境。
番禺南村镇相关人员分析,目前,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该镇产业平台、产业载体还不完全匹配,创新环境氛围以及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千亿大镇”狮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麦满良就指出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狮山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已无法对我们的制造业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制造业就只能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制造环节停滞不前,难以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在麦满良看来,尽管狮山目前为佛山制造业第一镇,但与之相辅相成的“服务性制造业”却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同样,在顺德乐从、龙江、北滘等以家电家居产业为主的“产业大镇”,也面临不小挑战。“品牌力不足,是‘龙江家具’品牌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一行业负责人说。
另外,在“世界工厂”扎堆的东莞,该市的一些产业大镇也站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数据显示,2012年,东莞产业经济的“外向依存度”高达175.6%,不少行业专家呼吁,东莞要尽快推动发展“内源型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抵御外来风险能力。
品质不足 城乡二元化现象仍存
截至2021年,珠三角的城镇化率达到87.5%。然而,城镇化的程度高,并非等同于质量高。当前,广东一些乡镇区域,仍存在城与乡的明显割裂以及城镇品质“成色不足”的问题。
在广东,一些地区镇域推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着“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作为一座工业大城,佛山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现象。“没有镇、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据悉,在过去佛山掀起的多轮城市治理工作中,就发现佛山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发展不平衡、社区与社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佛山因此提出“城市治理必须以镇、村为基础”的原则,并更加注重镇、村发展平衡性,更加注重镇、村建设现代化。随着镇域经济的体量到达一定规模,一些区域的市民,呼唤品质更高的城市载体以满足美好生活的期盼。
狮山镇就进行了一次“反思”。“广东第一镇”狮山镇由5个半镇合并而来,原先各镇各有中心,城市配套水平比较低,而且散布在原有城区。并镇后,狮山提出打造一个博爱湖城市中心,经过十年建设初显雏形。“我们一说去消费,都是去桂城、禅城,甚至是三水西南,很少留在狮山本地。”当地党委副书记、镇长麦满良指出,尽管博爱湖地处狮山城区核心,但市民感受不到热闹繁华。“这与狮山经济体量不匹配,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城市中心如何打造。”
关注
如今,广东将通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而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经济如何“破局”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广东一批“产业镇”“千亿镇”已走在探索路上。
探索转型升级 将“制造业家底”做厚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基底”,而镇域经济的未来,一在空间,二在产业转型升级。
在空间上,一批“产业大镇”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掀起村镇土地综合治理等形式,为新兴产业的入驻提供“腾笼换鸟”的机遇。
番禺南村镇聚焦旧村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综合整治提升、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储备。在产业经济上,南村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重大产业平台发展是重中之重,抢抓南大干线经济带发展机遇,持续聚焦长隆万博国际消费示范区、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两大平台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整合全镇可供招商资源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过去一年,中山全力推动“工改”,全市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园超1.4万亩,黄圃镇、小榄镇等一批“产业大镇”获得了更多新的产业空间。顺德也依托近年来的“村改”腾出的新地,成功让一批优质的本土企业在“家门口”增资扩产。狮山镇也向低效土地“亮剑”,今年起该镇将持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争取用3年时间征地1.8万亩,满足狮山未来5到10年的产城发展需要。而在东莞长安镇,今年将重点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加快供应300亩、7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用地,从而引导空间资源向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集聚。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这些“产业大镇”亦做足“文章”,放大“一镇一品”的产业特色,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寻找下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点。
在广东新晋“千亿大镇”的顺德北滘,这里在原来的家电制造、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机器人、工业设计、现代会展业等新兴产业。随着美的库卡机器人等产业载体快速发展,北滘的机器人产业或率先迎来一个增长的“爆发期”。狮山则“瞄准”了一批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引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造城”注入品质 产业强镇也有城市“客厅”
城市品质不高、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缺乏,就难以吸引聚集高端的人才、资源,也无法支撑“镇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根据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鼓励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推动一批中心镇升级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
积极探索城市化、现代化,如今已有一批广东镇域在实践。狮山镇提出,未来要做大城市规模,重构“一轴四核三带”产城空间布局,围绕城市核、科创核、商务核和文旅核,打造面积超100万、人口超100万的佛北城市中心,让产业狮山与城市狮山同频共振、互相成就。在佛山顺德北部的北滘、乐从及陈村三镇,经过十年城市化探索,现今已“连城成片”,既有打造佛山城市“封面”的佛山新城,也有凸显产城人文融合的北滘新城,还有面向广州打造同城“融合面”的陈村新城。这其中,北滘新城是当今广东镇域探索城市化的一个绝好样本。
值得一说的是,北滘新城并非单一的城市化,而是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托超前规划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落地”,实现人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如今,在北滘新城内,有北滘文化中心、北滘市民活动中心、和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艺术载体,让于这座制造业小镇生活的市民,也能享受到大城市般的生活品质。
在番禺南村镇,一边是商务区高楼林立,一边是城中村、古村落集聚。“文脉之涌”蓼涌曾串起罗边、板桥、市头等村落,加之广东名园余荫山房的加持,古邑文化南村名不虚传,构成了南村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的文化底色。
搭建科创载体 让小镇成为人才“热土”
镇域经济的活力还在于“人”这一因素。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也提出,未来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让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更“活”。随着产业升级,如今在广东一些镇域,一批科创载体崛起,并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让小镇成为人才的“主场”,发挥人才价值的“热土”。
北滘依托当地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超2万名硕士及以上研究生、3000余名博士,产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占顺德全区三分之二以上。作为本土诞生的“500强”企业美的集团的“研发大脑”就扎根于该小镇。依托美的的多元业务,位于北滘的美的全球创新中心集聚了近万名高端人才。其中,作为美的集团最高技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也坐落其中。据悉,中央研究院共有400多名国内外专家及资深工程师,这些人才极大推动了小镇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一批产业高端载体的“落地”,东莞一些大镇、强镇成为人才落脚点。在长安,随着2023年OPPO的研发总部投产及2024年vivo的总部将投产,小镇的高层次人才总量有望实现倍增。此外,伴随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临近松山湖功能区的东莞镇街,将成为湾区人才的首选地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人才将成为广东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专家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称,过去几十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镇域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带来的产业机遇。他指出,无论是国际产业链、还是全球协作链,“链”始终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广东的产业大镇,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躺赢’,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产业链竞争仍在加剧。”李郇称,在镇域上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一定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减少对过去低廉劳动力的依赖。”此外,他建议镇域产业要积极融入“双循环”的国家战略中,挖潜更多市场,寻求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