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杨小燕)江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首次设立“代表通道”,受邀的6位江门市人大代表踏上“代表通道”,分别从江门制造业、园区再造、“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美江门、侨都赋能等方面接受媒体采访,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做强特色“产业链”抢占发展新赛道
江门市人大代表、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芳: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从电池回收、电池材料生产、电池制造,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希望江门市委、市政府在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环保指标等要素方面向新能源电池产业倾斜,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协同效益,从而做强新能源电池特色产业,加速抢占制造业新赛道,推动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民意“直通车” 服务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人大代表、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咨询专家、广东华南律师事务所主任谭社芬:江门市“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成立以来,截至目前联系点已完成56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上报1114条意见建议,115条被采纳。
我认为,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既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省、市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身份光荣、责任重大,在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中要深刻把握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制度内涵,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送法上门,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为国家民主立法传递基层声音,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和需求。要始终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立法调研、意见征集、普法宣传、社会治理等方面民意“直通车”作用。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江门市人大代表、鹤山市鹤城镇党委书记丁俊超:日前,省委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江门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争取资源及政策支持,利用江门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承东启西的独特地理质量以及侨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等优势,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形成集群效应,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可持续、后劲足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主动谋划江门高质量发展短中长期计划,对产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能够短期内做出显著成效的地方优先支持,迅速打造标杆、形成示范,并通过示范地区产业带动、资源辐射发展第二、三梯队。
深化“园区再造”工程加快推进产城人融合
江门市人大代表、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张洋:目前,江门市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全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有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我建议一是园区深化运营管理优化再造,发展政策服务平台。比如,园区可参照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经验,搭建园区“政策计算平台”,园区内的企业可在该平台查询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政策。
二是完备园区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产城人融合。建议完善园区内及跨镇、跨市的公交配置,完备酒店、餐饮等生活配套服务保障设施,并出台金融、体育健康等相关服务业政策。
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共建现代化新侨都
江门市人大代表、台山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梁美子:建议政府大力推动“侨青+侨村”的发展模式,打造侨青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和促进侨青交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精心服务等,支持侨青在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民宿、推出文创产品等方面出新出彩,以侨为桥,鼓励引导更多华侨回乡投资创业,携手共建现代化新侨都。
以绿美江门为引领 让更多群众享受生态福利
江门市人大代表、开平市仙露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小汕:我建议将“绿美江门”建设和生态惠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特色经济作物与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升江门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侨乡。今后,我将紧跟“绿美江门”建设步伐,结合大沙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雾浓,适宜种茶等实际,带领茶农增收致富,种出高品质茶叶。同时,探索茶旅融合、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