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95后”医学博士和他的合成生物“王国”

学业上他不按常规大胆探索 留穗创业用尖端技术助传统工业降本增效
张志乾在公司实验室内。
   张志乾
在张志乾公司实验室内,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化妆品小样。

  开篇语

  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漫漫人生路上,青春虽只是一小段光阴,却镌刻着每个人一生的梦想和美好的回忆。在广州这座千年古城中,趁着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我们只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才能演奏出激情昂扬的青春之歌。

  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最需要青年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千年古城 青年力量”系列报道,聚焦35岁以下广州各行各业中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年才俊,从他们的知行和实践中展现榜样力量。

  “当我在大学里真正读明白《量子力学》后我才顿悟,那些看起来做不了的事情,我完全可以放手去做。”在海珠同创汇,态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办公室内,张志乾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故事。

  今年是张志乾在中山大学医学院8年制本博连读的最后一年。上大学后,他做成了很多人认为“不该做也做不了”的事:本该努力读书固牢基础,却在大一下半学期走进实验室开启生命科学研究;本可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却在中途成功申请到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本当在访学归来后更加专注于学业,他却在两年前选择了创业……

  如今,张志乾的公司已融资1亿多美元,成为国内最早的合成生物制造业企业之一。正如这位青年人身上处处显露的蓬勃朝气,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技术也引领着生产端的变革,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实习生 胡佳仪

  从循规蹈矩到探索未知  大一就进实验室做课题

  张志乾1995年出生于山东,很小他就被父母送入寄宿制学校,这养成了他独立的性格。“那时我就是看书、学习,一切都按部就班,包括填志愿学医,也是为了将来有一份稳当的职业。”

  张志乾读理科,自小就非常崇拜牛顿和他的经典物理学定律,当他在高中第一次阅读那本薄薄的《量子力学》时,立刻被其内容震撼,“高中读了两遍,但因为缺乏太多基础知识,只能大概明白它在讲什么事;上大学后,学校请一些物理学教授来给我们讲课,我又读了《量子力学》两遍,才渐渐把这本书读明白。”

  读懂《量子力学》就像翻越高山,不仅给张志乾带来快乐,更颠覆了他的固有思维方式,“它打开了我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理解,告诉我应该大胆去尝试新道路,做各种大胆的假设,并寻求验证这些假设的方式。”

  自那时起,张志乾不再“循规蹈矩”,他不断提出各种关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假设,并申请去实验室做研究,不断和教授探讨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勇探未知。才读大一就进实验室做课题,张志乾当时也开创了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先河。

  张志乾说,当时他的研究主要凭兴趣驱动,一开始涉及医学上的应用,后面他对生命科学更加感兴趣,真正接触合成生物则是在大三。“我接触到这个理念时非常激动,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的语言和逻辑以及基因的含义,合成人们想要的东西。这中间还要尊重生命科学的很多规律。”

  如今,国内外合成生物的科研成果众多,但距离产业化仍有很长距离。而张志乾最初做合成生物研究时,就将目光盯在了将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量产上,“我在合成生物的可量产机制上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用不同的基因组合方式一遍遍地验证。那时我的设想是搭建一套菌株库,并建立一整套反应控制系统,用以解决量产的问题。”

  自主申请出国访问  与大师对话不断开阔眼界

  但当时还读大三的张志乾资历尚浅,急需进一步开阔眼界的机会,于是他选择了出国。他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去耶鲁访问是我自主安排的,学院跟耶鲁大学当时并没有访问关系,我主动联系了耶鲁的教授,做了课题才过去访问。”

  张志乾介绍,当时美国有很多公司在做合成生物的产业化,但还不能做到量产。“我就跟我耶鲁的导师说,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业上的很多物质已经可以通过合成生物的方法合成了,但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太少。利用合成生物方法来生产,迟早会形成爆发性的优势。”

  在美期间,张志乾也见到了很多“最聪明的大脑”,“我听过张峰教授的演讲,他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现者;我也见到了结构生物科学家颜宁,与她也有过交流。此外,我还见过很多犹太裔的科学家,他们的思维敏捷程度和看问题、做假设的方式都比一般科学家强很多。做科学假设的能力,是我用来衡量一般科学家和很厉害的科学家的区分标准。”

  “在合成生物领域,我也开始受他们的思维方法影响。比如,合成本质是一个能量分配的过程,我就要去设想:为什么这样的能量分配是合理的?在把能量分配变得更合理的情况下,是不是就能把量产做得更好?不断提出合理假设并做验证,是我在合成生物的研究里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张志乾说。

  拉风投被拒30多次终遇“伯乐” 3人初创团队扩大到200多人

  回国后,张志乾用父母给的资金做实验,并最终建立了一套菌株库。菌株库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及相关物料,就可制备出很多工业、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的原料,制备成本比传统化学合成低廉,且更节能环保。“例如,我们可以用合成生物的办法生产出丁二醇、丁二酸等工业中间品。这些物质原本都需要在石油中提炼,我们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张志乾告诉记者,菌株库搭建好后,他满怀信心开启创业。但商业和科研之间仍有一道鸿沟需要跨越:彼时父母给他的钱做实验已经花完,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先得到资本青睐。“我在三四个月时间里见了三四十家投资机构,合成生物当时还没有火,见到投资人后他们的第一个问题都问合成生物是什么?第二问题就是这个东西能赚多少钱,究竟能不能赚?我一开始很难回答好,前后见了三四十家都被拒绝了。”

  他告诉记者,当时见到的不少天使投资人都礼貌地表示他的想法很好,可以“过两天再聊”,但通常就没下文了。连续被拒并没有让张志乾放弃,他反倒更坚信合成生物的价值,“最后那家投我们的机构创始人是从互联网行业出来的。我当时就用了计算机的思维和语言来告诉他合成生物是什么、能做成什么样子,而他终于理解了合成生物就如同‘生物版的编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愿意投我们。”

  就这样,张志乾拿着天使轮的风投开始了创业之旅。由于成果、产出、商业化、客户反馈都不错,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从第一轮风投到第二轮融资中间只隔了两三个月,随后一连串的投资也纷至沓来。最初拉风投是我自己在跑,公司启动时也只有我中大的师妹和我高中同学共3人;但现在,我们的团队在广州有130人,另外山东的工厂还有七八十人,加起来已有200多人。”

  院长院士纷纷做“外援” 读博做实验公司一群“助手”

  在张志乾公司一楼实验室过道的墙面上,张贴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等国内顶尖科学家的照片,他们都是该公司的科研顾问。张志乾告诉记者,能获得学界的关注,一是他在合成生物领域做得很早,二是很多学者都对他的创业十分好奇。

  “很多教授都好奇我做得怎么样,跟他们的研究有没有关系,于是我们会经常交流。在他们的引荐下,我逐步见到了陈坚院士,宋尔卫院士等人。”张志乾说,“我最开始会担心,因为企业做的是化妆品原料、食品原料,虽然是在用比较尖端的技术做,但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相对低端的领域。但我发现这些教授的视角非常广阔。他们会觉得,只要实际能对产业产生影响、能做大就非常不错。他们很欣赏年轻人敢把合成生物技术用在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的领域里,会被年轻人的憧憬所打动。”

  对张志乾来说,创业和学业既相互矛盾,也相互裨益。“做研究就是找课题、做实验、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但做企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现在产品主要细分为4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商业逻辑完全不一样,要管理公司其实很不易,每个领域都必须懂一些。”

  “但有公司的好处就是我们现在有实验室,科研工作可以直接借助公司的实验室去做。”张志乾告诉记者,“别人读博可能是一个人在做实验,我想做什么实验,公司有一群人可以帮忙。”

  “做公司是为了尽可能把一件事做到伟大”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和自有菌株库,张志乾的公司目前已经可以制备出50多种原料,“合成生物是非常绿色的生产方式,相比于传统化工,其排放量已经降到原先的1%左右。合成生物带来的是原料领域的生产方式变革。现在,市场上化妆品原料肽类的价格比之前我们最开始做时整体下降了30%~40%,出现这样幅度的下降,主要是我们能将原料以更低的价格推向市场。”

  张志乾介绍,公司生产的很多原料也可应用在食品加工或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比如有些工业制剂产品,以往全世界大头份额都被外国公司占有。我们现在利用合成生物的方法做出了这种产品,并逐步开始替代它们的市场,人们的衣食住行领域都会用到。”

  合成生物还在很传统的领域发挥功用。张志乾介绍:“我们目前在改造很传统的发酵工业,比如做酱油、做味精,他们原是高耗能企业,需要巨大的生产车间,毛利也很低;我们利用自己的菌株帮助酱油厂提高生产效率,它不仅带来成本的降低,还有用工空间的降低,原本可能需要1000平方米的厂房,现在200平方米也可以生产出一样品质的酱油。”

  谈及创业选址,张志乾说:“最开始选择在广州创业,是因为我在这里读书。到后面我就发现广州确实有独到优势,这里制造业云集,更容易与下游客户达成交易。而广州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其包容性、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上都比较高,对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做到点对点的帮助,这里的营商环境确实非常棒。”

  而谈到创业的初心,他则表示:“从开始创业我就跟我的创业伙伴说,我们做公司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伟大。”在张志乾看来,打破局限、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勇毅前行,正是他读书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标题导航
~~~学业上他不按常规大胆探索 留穗创业用尖端技术助传统工业降本增效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第A6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汽车·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第T1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2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3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4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95后”医学博士和他的合成生物“王国”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