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广州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占据白云区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广州民营科技园也将迎来扩容提质,近日,《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规划提出,在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内构建“总部+先进制造”的产业体系,推动园区产业空间拓展,提高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在片区内布局4条地铁和2条有轨电车线路,以太和站为核心进行TOD开发,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扩容:增加约146万-277万平方米建设量
广州民营科技园于1995年成立,目前已集聚民营企业逾5200家,2022年工业产值636亿元,占白云区工业产值的57%。2021年广东省委深改委印发《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明确“一核三园”的总体布局,总面积38平方公里。
目前,白云区正申请将“一核三园”纳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市政府已审核通过并上报至省政府。其中,“一核”包括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以及石湖片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将打造体现世界产业和科技前沿趋势的未来产业创新核心区,强化辐射带动。三园则包括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美丽健康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整体形成“总部+基地、专业生产+综合服务”的发展格局。
本次规划范围以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为主体,统筹考虑东北侧安置区及大沥小学。规划范围内村庄与产业空间杂糅,分布有大沥村、柏塘村、田心村等原生村落。目前围绕科泰一路、科园路两侧已形成两大产业组团,已建成绿地云央、绿地创汇、创展中心等现状住宅、商务写字楼及展览中心;北太路南侧都市农业公园已建成。
现行控规总面积715公顷,总建设量796万-1095万平方米。本次规划方案将东北侧103.92公顷用地纳入控规编制范围,总用地面积869.56公顷,建设量约942万-1372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约146万-277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总量449万-879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及公共服务建筑总量约242万平方米;居住建筑总量为191万平方米,村庄建筑总量约6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7万人,估算就业人口约总共10.6万人,职住比约为1.49。
提质:形成“两轴一环、双核六区”的总体结构
规划为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提出的目标定位是:民营创智谷·共享未来城,国家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区、大湾区未来产业培育重要基地。强化对民营企业政策支持与引导,打造六大产业社区;布局1个园区级产业服务中心,1个城市商务服务中心,4个社区级产业服务中心,为各类产业提供法律咨询、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服务。
整个核心区形成“两轴一环、双核六区”的总体结构。
两轴:园区综合发展轴线、北太路发展轴线。主要为活力开敞空间+活力服务功能,包括行政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数字服务等。
一环:活力共享环。通过交通环线连通地铁和各产业社区组团,围绕组团中心打造组团共享空间和社区服务中心。
双核: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六区:打造六大产业社区
规划提出,以生态、自由、开放的空间布局模式,打造活力中轴线和魅力共享环,打造沿北太路的公共活力界面。
打造5分钟见绿的生态园区,规划公园包括城市公园和都市农业公园两类,公园服务能力覆盖率达98%。
打造活力共享的产业社区,打造活力共享的生活慢行环线,串联六大产业社区,休闲游憩步道约21.5公里,人车混行步道约18.5公里,慢行节点17处。
交通:以太和站为核心进行TOD开发
核心区内交通也将进一步优化。目前片区内现状有地铁14号线、3号线,现状有太和、龙归地铁站(规划范围外);规划有地铁34号线和26号线,规划范围内远期将新增2个地铁站点。同时白云区有轨电车X4线、X11线及两个有轨电车站也在片区内布局。
规划提出,以太和站为核心进行TOD开发,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安置区与教育设施。太和地铁站周边也是核心区内开发强度最高的地块,核心区140米的地标建筑就位于太和地铁站周边。
道路交通方面,统筹园区内外交通联系,优化后路网长度73.03公里,路网密度由6.4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7.7公里/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