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出台志愿服务规定 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掀起文明新风尚

春节期间,广州志愿者在天河花市为市民挥毫送“福”。(受访者供图)
元宵节期间,志愿者为城市美容师送上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受访者供图)

  作为国内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较早的城市,近年来,广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实名注册志愿者多达469万人。从扶弱济困到应急支援,从乡村振兴到社区发展……广州志愿者正通过一场场暖心行动关照困难群体,共创城市美好生活,描绘出一个城市的幸福蓝图。志愿服务,成为了广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为聚焦解决志愿者在开展日常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广州出台了《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对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活动规范等方面进行完善,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激发志愿服务活力。《规定》将于3月5日起施行。

  在此次《规定》的推动下,志愿时数能否实现多平台互联互通,志愿服务又将朝着哪个方向突破和发展?日前,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联合组织了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宣讲《规定》下的广州志愿服务新变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他们对志愿者关心的一众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有偿志愿”可依法纠正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

  谭建光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志愿服务。他表示,我国《志愿服务条例》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不得以志愿服务名义进行营利性活动”,但社会上依旧存在“有偿志愿服务”和“将工作和志愿服务画上等号”的现象。而广州的《规定》对此提出了更细化的条文——“《规定》第十条明确‘履行工作职务行为、有偿服务等不属于志愿服务的活动,不得进行志愿服务信息记录、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这一条文为依法纠正上述现象提供了依据。”

  谭建光进一步解释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机构对于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义务性、无偿性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一些单位为了工作方便打出‘志愿服务’的旗号,容易导致社会争议,对志愿服务的认识逐渐模糊;一些单位为了加快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的速度,完成任务指标,开展‘有偿招募志愿者’的招聘,也损害了志愿者爱心奉献的本意。”而此次广州的《规定》正式施行后,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将可以对相关现象进行依法调停、依法制止。谭建光说:“可以看到,广州在志愿服务的地方性立法上朝着不断深化、不断细化,增强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也更加有利于地区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兴旺。”

  做好激励和保障措施,志愿服务发展值得期待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郑子殷

  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但“无偿”并不意味志愿服务产出的社会价值小。郑子殷发起过多个广州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同时,也针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多次建言献策。他表示,要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重点在于做好“激励”和“保障”。

  目前,广州市志愿服务管理存在主体多元,自成系统的特点,虽然不同平台集聚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但由于志愿服务时数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给数据统计归集带来了不便,进而影响了激励措施的落实,一定程度局限了市民可选择的志愿服务。

  “我相信这一问题将在《规定》施行后得到很好的解决。”郑子殷分析道,“此次《规定》明确了要由市民政局会同团市委等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数据的采集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做好全市志愿服务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流通融合等管理工作,形成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与本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在志愿服务保障方面,此次《规定》提到了志愿者保险的问题,接下来,广州可进一步制定志愿服务保障参考标准,细化和规范志愿服务保障细则。

  志愿服务需回应社会需求,人才建设亦是重点工作

  中国志愿服务中级培训师、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越秀区传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谢栋兴

  志愿服务,讲“品牌”,更讲“专业”,其目的在于发挥个体价值,回应社会所需。而此次《规定》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城乡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医疗保健、生态环境、文体活动、社区治理、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发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谢栋兴长期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以及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他认为,《规定》相关表述反映了广州志愿服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抓手,决定了志愿者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特别是做好社会兜底保障人群的关爱服务,彰显社会崇德向善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口结构调整,市民需求从物质上升到高质量服务供给上,“家政、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需求未来会更加突出,所以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也要朝着本土化、品牌化、品质化的方向,积极探索更多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发展、向国际述说中国志愿服务故事出力。”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建设。此次《规定》要求广州建立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者分类培训体系,并明确了广州志愿者学院的专业培训研究职能,“接下来,广州志愿者学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推进中学生志愿者人才培育、完善志愿服务标准化制度等。”广州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显示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志愿服务培训参与度,打造网络社交媒体的标签话题,提高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培训研究参与度,建立广州志愿服务高水平人才的交流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穗龙情深 共谋高质量发展·国际
   第A9版:都市新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掀起文明新风尚
电动车“入侵”机动车道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多措并举还路于民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
“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
跳绳点亮青春
番禺区洛浦街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
一小时内万余元现金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