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中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该赛事。而此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举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这更是全国青运会与学生运动会合体后的全新亮相,展现出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全面转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志标
展青少年风采 讲好中国故事
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由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本届赛事将于2月12日至18日在土耳其埃尔祖鲁姆举办,共设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冰壶、花样滑冰、冰球、滑雪定向和单板滑雪等8个大项30个小项。此前,中国从未派出中学生选手参加该赛事,毫无疑问,首次派出中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正是北京冬奥会开拓冬季运动世界版图成果的体现。特别是,首个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参赛规模和运动员构成让人惊喜,共有来自全国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所中学的36名中学生运动员将参加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冰壶、花样滑冰等5个大项22个小项的比赛。
按照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刘立新所言,派出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世中冬会在展现我国青少年风采的同时加强与世界青年交流,开阔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推动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事实上,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的参赛队员构成中,其中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队的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国内普通中学,显现出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举办给国内冰雪运动带来的巨大发展。
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将举行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搭建完善各项青少年训练竞赛体系——青少年体育U系列赛事改革探索;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对项目设置、单位参赛、办赛理念等都进行了改革。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深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37项举措。
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青年运动会再次变身,与全国学生运动会合体,诞生了一个全新的青少年全国性综合赛事,即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首届赛会将于2023年11月在广西举办。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竞赛规程总则(简称总则),赛事分校园组(大学、中学)和公开组,其中公开组设项也基本与全运会相近,绝大多数项目为奥运会项目,只有少数项目如武术、技巧、蹼泳和轮滑为非奥项目。
事实上,在公开组设项说明上也体现出奥运战略特点,即“公开组参照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同时根据奥运会设项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全国青年运动会前身是城运会,变身青年运动会后本质上与全运会无异,只不过参赛选手年轻化了。而全新的学青会,公开组在部分项目尤其是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上实现了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队之间的流动。
应该说,整合国内青少年赛事资源是形势要求,将包括专业青少年运动员与青少年学生运动员整合至学青会这个赛事体系中是国内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创新,从而为青少年体育人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为中国选拔世界大运会参赛队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考核平台,扩大了以往中国世界大运会代表队伍选拔人员时的范围,彰显出中国青少年体育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全方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