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专家大咖为广州名城保护建言:

要注重岭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是未来十几年内,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磅规划,其公示期于2月3日结束。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为此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何镜堂

  要做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既要注重岭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要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相结合。首先,要读懂岭南文化,在明确保护目标、做好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保护路径。岭南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融合,是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融,同时体现了我们当地气候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性。广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首先需传承历史城区的风貌,展现岭南传统街巷的肌理、历史文脉、人文内涵以及文化特色。第二,要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尊重岭南气候、环境特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重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和谐统一的问题。第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有获得感,要增强和提升街区公共服务体系,改善社区交通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增加居民公共空间和“口袋公园”、绿地、水池、休闲和互动场所。

  在具体方式上,对历史片区采用“微改造”、渐进式方式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和活化,对片区内新规划的建筑应保持与整个街区风貌协调,在这方面广州也已做出了不少成功案例。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反映了近年广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深入探索、展示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领域的高水平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王建国

  城镇建筑遗产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多年广州在这一方面积极探索、敢为人先,在名城保护的理论、方法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而且在名城保护的实践方面也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结合城镇建筑遗产不同尺度保护和管控引导的差异性,还需要精细保护和科学保护。

  第一是精细保护。保护传承必须是上下结合的事情,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都要发力的事情,仅仅讲规则、条例、政策远远不够。历史文化保护就是在微观层面上,能够在公共性、共享及乐享生活的社区尺度上,多做一点工作。广州过去十几年在恩宁路、北京路、沙面等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一步还需要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系统整体连接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更好地结合。

  第二是科学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不是只讲情怀、讲管控、或讲政策,还要依托科技进步来做保护工作,真正提升历史城市在舒适性、宜居性、健康性等方面的人居环境品质。今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要面对国家有序推进双碳战略实施的要求,做更加低碳、减碳的保护、更新和改造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潘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本质和目的是守住城市生存的本源和稳定城市发展的根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是为了树立城市的标志,也不仅是为了展示旧城的风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强化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传承。

  广州是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市,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因商而立,又因商而兴,在历代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年商都的历史,赋予了广州开放、包容、务实的广府文化。自198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广州始终把“守住城市生存的本源和稳定城市发展的根基”作为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要义。

  近年来,广州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守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方面的贡献卓有成效。广州市名城保护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综合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名城保护框架体系。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3广州两会·权威发布
   第A3版:2023广州两会·权威发布
   第A4版:评论
   第A5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闲情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要注重岭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大沙头飞出第一架国产飞机
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全力推动稳就业更加量质齐升
广东地区春运节后11天铁路到达客流超1000万人次
预计元宵节前后迎一波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