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年味

“字里春秋”展览
市民在博物馆观展过年。
北京路非遗街区
“前进号角——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展”

  博物馆“争春” 营销戏码花样多

  博物馆里过大年,在如今已是常态。这个持续一周的长假里,观众越来越“挑活动”,各博物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春节档”,上演“营销”大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彭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大展不断,文化盛宴飨游客

  精品展览,如今仍是博物馆争取观众的金字招牌。春节假期期间,广州地区各家博物馆重磅展览集中投放。“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是南越王博物院首次展出“岭南第一简”南越木简的主题大展;广州艺术博物院“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创造性地将博物馆、植物标本与岭南名家画作汇于一展;广州博物馆“百件文物读广州”展以文物串联城史、城事;广东省博物馆连开年画、外销画、琥珀三个大展;广州海事博物馆法国丝绸和潮州木雕两大主题展,在对“物”的剖析中讲述“海丝”宏大叙事下的人与事。

  活动新颖,“体验经济”引客流

  精品活动,越来越成为博物馆争取观众的重要法宝。

  农讲所纪念馆举办“绝密使命”主题游园会,诚意满满;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的开年巨献——“穿粤记”广州历史文化新春体验活动让玩家化身历史名人,在80平方米的“广州历代城址”大棋盘上,穿梭于“古迹遗址”之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邀请广东省工艺美术师现场授课;广州艺术博物院结合“格物·求真”展览,邀观众现场制作含有岭南特色元素的微景观摆件;南汉二陵博物馆“洛京风华”展“英雄令”系列活动之“神兽闹元宵”邀请儿童在展厅中寻找相应的文物。

  平时“神秘”的馆长们也走出前台,为自家馆“带货”。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书写“福”字作为观众幸运奖品;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副院长张强禄不但在大年初一为前20位入馆观众送上精美文创礼品,还与另一位副院长朱明敏一道担任了连续几天的“导览员”,深入浅出地讲述文物的精彩故事。

  文创突破 ,销售情况创纪录

  精品文创,已经突破“物质”的单一形态,向更侧重体验的“非物质”方向发展。

  记者日前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获悉,1月21日至27日春节假期期间,入馆参观人数达到65185人次。而文创销售更是突破2019年高位,创下新纪录。假期销售总量和单日最高销售额均大幅超过历史最高位,增幅分别是12.4%和11.7%。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假期,博物馆共销售文创产品11838件,“可以说,这11000多件文创产品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作用”,同时也说明市民游客的文化消费在增加,对优质、丰富的文创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多项特色研学活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活动内容包含聆听杨匏安故事、DIY新年台历、DIY祝福杯垫等;广州起义纪念馆则在线上推出“时间去哪儿”直播活动;团一大纪念馆开设了“争做好队员”打卡点。

  非遗年味儿足 年俗温暖生活

  春节这个全国最大的“非遗”项目,包含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非遗细分类别和项目。兔年新春,各非遗项目、各种非遗主题活动与节日的融入愈加深入,让非遗复归生活,使非遗回归年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彭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白云区2023年传统迎春花市非遗项目展示区内,通草画传承人颜康平的摊位前观众络绎不绝。这是今春人气最高的非遗项目、重启的迎春花市的一个小小细节。迎春花市映亮了广州人的笑颜,也点燃了游客们的热情。

  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的非遗文化元素演出、非遗文创长廊传承传统花市民俗文化,展示非遗手工艺品及文创项目的创新发展,展现在文化加持下丰富多彩的“新年俗”;面对公众试运行开放的广州新文化馆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两大主题展将广州非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广东省文化馆里,节庆“叹”非遗——“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体会生活中的非遗,感受浓浓岭南年味。

  在永庆坊,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河源、中山、江门、清远8个地市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齐聚,带来了热闹喧腾的、与年节相关的非遗产品和文创衍生品。市民游客在“潮叹非遗营地”与传承人亲密互动,在“潮玩非遗乐园”留下自己与2023年的打卡合影,在“潮探非遗寻宝记”造访隐藏在老城区的传承人工作室,感受非遗中的年味。

  北京路非遗街区则是另一种玩法。“元宇宙”的概念被引入“非遗街景”的搭建,让传统非遗带上了新颖的科技感;年画主题“流动博物馆”与醒狮、传统插花(广式插花)、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等结合起来,让人们对其中蕴藏的世情百态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在沙湾古镇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的展示中,来自广州10个特色乡镇的乡土之趣,让新春气息成为具象的生活,身边的美好。

  文艺展齐绽放 内容丰富活力满满

  春节假期,年味浓浓,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展览都在精彩进行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看当代艺术如何在科技中蝶变

  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展出5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的作品。由五条人乐队跨界创作的“梦幻丽莎发廊”,成为现场人气颇高的一个打卡点。

  多种类文艺形式共展广州活力

  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的“前进号角——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展”看点众多。本次展览策展构思是“用作品说话,让经典发声”,以文艺作品生动呈现时代之变、广州之活力,500多件精品力作和1000多件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实物齐聚展览现场。此展展出的新创作文艺作品中,文艺家专门创作了《老城市新活力》《出新出彩》《奔跑吧!广州》3幅9米长的巨画,令人赞叹。

  赏国画,识药谱,从艺术视角认知中草药

  如何从艺术视角认知中草药,正在十香园纪念馆展出的“福禄清香——岭南国画名家共绘中草药图谱作品展”或许能给出答案。

  本次展览共收录到岭南画坛老、中、青一百多位画家的百余幅中草药图谱。通过“以葫芦装百草”这种雅俗共赏的方式呈现,所有画作均装裱为葫芦形状的镜片。这种中草药视角介入下的岭南绘画创作方式,是一次艺术与中医药学的跨界合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不同视角的观看方式。

  以食为题,对话岭南文化

  正在和美术馆呈现的展览“肉食者不鄙——李津·顺德行”,以逾五十幅李津的近期创作,与数十件馆藏吴昌硕、高剑父、齐白石等近现代艺术家创作同时展出。

  艺术家李津擅画食与肉,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便持续以水墨技法描绘这一日常主题。多年来行山游水,李津到一地便画一地滋味。

  走进展厅,满目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这其中,广东腊肉、顺德鱼生、煲仔饭和各种水灵灵的南方食材,在50多幅李津的新作中占了一半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3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4版:评论
   第A5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6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7版:广州文旅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政令法规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春节档开好头 兔年电影蓄势待发
文化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