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家有失能老人

照护要求较高 有子女辞职照顾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有力保障
康复师为赵亮的父亲进行康复治疗。
医护人员上门为秦老进行身体健康检测。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此前介绍,我国大致有1.9亿老年人有慢性病,另外还有4000万名失能老人。何为失能老人?是指那些不能自己吃饭、穿衣,无法行走,甚至不能控制排泄,只有依靠他人照护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老人群体。

  记者走访多个失能老人家庭了解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也是补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很多家庭对此表示欢迎,不少失能老人家属都告诉记者,长护险能有效减轻失能人家庭的负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父亲失能后“像个孩子”

  她辞去工作在家照顾

  凌晨2时,周婷睡梦正酣,却突然被一阵臭气熏醒,原来是父亲又失禁了。她强忍困意起床帮父亲擦拭、清洁,随后却难以再次入睡。自从父亲8年前中风后,周婷一家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她一边要照顾读高中的儿子,另一边还要看护父亲。

  由于老年人起得早,周婷每天清晨跟随父亲的生物钟6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换尿布、换洗,再给父亲喂饭、喂药,比照顾小孩更加无微不至。每隔数小时,她就要给父亲翻身,夜里也不例外,基本是24小时随时待命。

  周婷这十多年一直从事保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踏实。但8年前,周婷的父亲因为高血压中风,从此失去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出现偏瘫和失语,吃饭、上厕所、睡觉都需要有人看护。“因为长期吃流食,父亲肠道功能较差,容易便秘。”周婷苦笑着说,感觉父亲失能后“越来越像孩子”。

  起初,她父亲还只是其中半边身体不能动,还能借助助行器勉强在家中行走。周婷每天去上班时就把父亲托付给邻居照顾。那时候,老人的意识还算清醒,为了不拖累子女,他在轮椅上一坐就是一天。时间一长,她实在不好意思再让父亲去邻居家,便在家里装了监控,通过手机可随时看到父亲的情况。但有一次父亲不慎从轮椅上摔了下来,让她感到后怕不已,她随后为父亲请了一名护工。“但他像个小孩子一样,有时会生护工的气,很多事他还是希望我亲自来。”

  从2017年开始周婷发现,除了半身不遂以外,父亲开始出现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有时他已经吃过早饭了,却用手指着嘴巴,发出要吃饭的信号。”周婷于是和丈夫商量,她干脆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照顾父亲。周婷坦言,她下定决心辞掉工作,是因为医生告诉他,发生过中风的老人,如果在中风后依从性较差,在3年内发生二次中风的风险高达70%,一旦发生很可能就抢救不过来了。

  辞掉工作的周婷选择做零工,她厨艺尚可,在一家家政公司找了一份做兼职厨师的工作。每天从11时忙到13时,这样她每个月可以有3000元工资。不过做这份兼职后,她自己和轮椅上的父亲吃午饭的时间就不准时了。每次在雇主家做完午饭,她都要匆匆赶回家,先喂父亲吃午饭,而她自己吃午饭基本上都是在14时之后。

  “家中老人万一失能,不仅经济负担加重,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也都会下降,并且全家人的精神也时刻紧绷,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周婷说,照顾失能老人,每天晚上要想睡个踏实觉那是不可能的。她每晚都要定好3个闹钟,分三次起来查看父亲的状况。“我不怕辛苦,但是日日夜夜的照顾,真的不知道到哪天是个头,这几年我都是靠意志在支撑。”

  “百分”儿子陪父亲做康复

  17年后失能父亲终于能下床

  同样是家中有失能老人,老人能恢复到哪一步,也跟子女的照料水平有直接关系。“失能老人的照料不只是用心这么简单,还需要专业护理。”在广州的一家康复机构,康复师陈波介绍,现在很多家庭有了失能老人后,多数是由家中子女共同分摊费用,为老人请一个护工照料。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请护工照料全失能老人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没事,走几步。”赵亮对单杠前的父亲说。过去17年,赵亮一直在陪护失能的父亲进行康复治疗。尽管没有完全恢复,但与很多失能老人相比,他父亲的生活质量算是高的了。过去5年,陈波一直是帮助赵亮父亲做康复的康复师,看到赵亮尽心竭力帮助父亲恢复,陈波赞不绝口。“这已经是100分的儿子了。不是所有子女都能像他这样花这么多心思在瘫痪的老父亲身上。”

  原来,2005年,赵亮的父亲骑着电动车上路时与一辆小汽车相撞,他的左腿粉碎性骨折后出现瘫痪。“父亲刚瘫痪在家那几年我天天失眠、焦虑。经济压力也大,曾经想过把工作辞了,但最后发现辞掉工作这个家就垮了。”赵亮说。

  当父亲卧床不能动弹后,不管上班多累,赵亮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翻身擦洗。“父亲160斤的块头,家里除了我没人能翻得动他。”

  赵亮和父亲居住的楼栋没有电梯,即便他们住的楼层不算太高,但每周三天背着父亲上下楼,对赵亮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由于他父亲是中度中风,发生脑出血的部位位于中枢神经和非中枢神经的结合部位,医生说如果康复工作做得好,父亲是有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所以过去十多年,赵亮一直陪着父亲到处寻医问药,光是康复机构就找了十多家。

  陪同父亲做康复这17年,赵亮最大的心得是,照料失能老人既要医身、也要医心。“必须要让父亲像同龄老人一样生活得有活力,否则失能老人从心底已经失去对自己的价值认同,这对康复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尽管他父亲左腿已经弯曲不能走路,赵亮还是把父亲放在轮椅上,定期推他到楼下,感受其他同龄老人的活力。

  赵亮的父亲生病前期尝试了中医推拿疗法、神经电刺激等多种方法,经过多年康复训练,父亲原本已没有任何知觉的左腿几年前开始恢复一定的肌张力,但3年前父亲中风后,康复的效果打了折扣,原本能稍微挪动的左边身体又失去了知觉。最近3年,康复师加大了对他父亲的坐位训练和翻身训练。从去年11月开始,赵亮父亲的右边身体已经开始挪动了,可以靠着助行器下床了。“家中一旦有失能老人,要尽早带他们做一些康复。否则,越不运动,肌肉和身体功能丧失得越快,到后来就彻底瘫痪在轮椅上了。”

  “作为照护者,远比失能老人更辛苦”。赵亮坦言,照顾失能老人实在很累,庆幸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经过十多年的康复逐渐有了好转,没有彻底瘫痪下去。

  六旬儿子照料九旬失能父母

  长护险让他有了“护理导师”

  前不久,记者来到94岁的秦富贵(化名)老人家中。老人从十多年前便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他的老伴今年也已经90岁,同时照料两位90岁高龄的失能老人,对于老人的儿子秦山来说每天都很不容易。

  平时在家中照顾失能父母的是秦山和姐姐秦芳,年近六旬的秦山是照护主力。每天为两位失能老人喂饭、擦洗身体、清洗大小便,陪聊天,光是忙完这些事情,他就已浑身酸疼。

  尽管秦山这些年一直悉心照料,但他父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经常大小便失禁。为了减少照料难度,他只好给父亲穿上成人纸尿裤,一旦发现大小便了就给他清洗干净换上新的。“有时一晚上他要排便三四次,我的睡眠时间也被切割得零碎,现在他稍微有一点动静我就醒了。”

  让秦山欣慰的是,这些年,长护险的推出让护理人员可以上门服务,也让秦山照顾失能父母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每次护理人员来了,我父亲都会很开心,可能因为护工们比我们更会照顾老人吧。”秦山告诉记者,去年初开始,他开始为父亲申请长护险,通过失能评定后获得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专业护士在入户评估后,结合长护险服务要求,为老人定制了服务方案。照护员通过上门按摩调理、康复锻炼等措施,缓解了老人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静脉血栓等症状。

  秦山表示,护理员的到来,给父亲带来了“从头到脚”的全方位照护,让其失能后的晚年生活质量提升。现在,老人偶有头疼脑热状况时,定点护理机构还会派出专门的签约护士上门检查和指导用药。“有了长护险之后,我们照顾失能父母的压力会小一些,一些平时在照顾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操作,相当于在照顾失能老人方面我们有了专业导师。”

  长护险保障失能老人家庭 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人才紧缺

  记者走访了多个高龄失能老人家庭了解到,像翻身、洗发、洗澡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对于失能老人和家属来说却是不容易做到的,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会因此打折扣。以洗澡为例,很多家属表示,由于缺乏护理知识,也担心老人洗澡后摔倒,家里的失能老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洗过澡。直到有了长护险之后,专业护理人员带着专业设备上门,才真正解决了失能老人的洗澡问题。

  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护险是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社保险种,被称为“第六险”。自 2016 年起,我国在14个省份35个城市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为失能、半失能群体的照料提供了有力保障。

  长护险制度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6年多以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解决了一部分失能人员的护理问题,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同时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受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出现“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服务人才比较紧缺。因此,要建立完整的失能老年人护理体系,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标题导航
~~~照护要求较高 有子女辞职照顾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有力保障
~~~独守神农架峰顶、赴极地科考、援助非洲发展…… 这些离家在外的中国人度过难忘春节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3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4版:评论
   第A5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6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挑大梁
   第A7版:广州文旅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政令法规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家有失能老人
上山下海 极地迎新“别样”年味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