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有味

郭华悦

  读书,亦有味道。

  有人从书中读出了酸味。读一本书,不读其是,而专挑其不是。读书的过程,不是肯定文中的独到之处,领略其独特风景;相反,处处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这也不对,那也不好。一本书读下来,遍地渣滓,一无所获。

  这样的酸,是读书的劣等味道。人无完人,书无完书。一本书,涉及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真要挑毛病,肯定少不了。但读书,求的是有所获。求长容短,是读书的基本态度。若是反其道而行,未见其长,先挑其短,一本书读下来,只会认定作者处处不如自己。这么一来,非但无所获,反倒助长了骄矜自满的情绪。

  只见他人之短的酸,固然不然;若是全甜,却也不见得就毫无问题。

  从书中读出甜味,这是很多人领略过的读书滋味。读书,若能让人在疲惫之余,感受到碌碌俗世中亦有甘甜美满,生活低处也能有阳光明媚,这自然于身心也是一种慰藉。书中自有甜如蜜,这应该是很多人喜欢也是熟悉的读书味道。

  当然,甜应有度,身是如此,心亦是。一个人,若是饮食过甜,长期而言难免会出问题。读书的甜,是滋润身心、美满细腻的甜。可若是一味求甜,以至于过度,沉溺在甜蜜之中难以自拔,视华而不实的浮夸之甜为常态,最终难免成之于甜,毁之亦于甜。

  过酸过甜,都不是读书常味。酸甜之外,还应该有另一种,就是苦味。

  苦中有咸,咸中有苦,苦与咸是难分难离的。书中的苦味,有时是感情,不经历生死离别之苦,难有刻骨铭心之情。还有一种苦味,来自于人生低谷之苦,未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难有奋发振作之志。

  书之中的苦味,于人而言,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味蕾上的苦,先苦而后甘,能令人的舌尖为之惊艳。文字中的苦,于读者的身心而言,是一种得之不易的养分。读出感情之苦,心有共鸣,能令人珍惜眼前人;读出奋发之苦,行路艰难,但柳暗花明之处,也能让人心生苦愤,于逆境中生出勇气。

  酸甜苦之外,书也能读出辣味。

  文字的辣味,在于一针见血。要能看得清楚,直指其弊,并非易事。首先得有足够的思想境界,否则难于纷纷乱相中,他人皆醉我独醒;但仅此还不够,还得有充分的正义感,否则不敢直发其声。两者结合,才能让书中有辣味。

  能于书中读出辣味的人,与作者在这两点上自然是颇为吻合的。有思想,有正义感,才能在文字中领略到辛辣之味。读书的辣味,于人于己,都是一种鞭策与激励。于辣味中三省己身,才能时时保持清醒。

  甜生美满,苦激奋发,辣以鞭策。书中味,也是人生味。

  (郭华悦)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品味广州年
   第A3版:品味广州年
   第A4版:我是家乡代言人@山西
   第A6版:广东
   第A7版:文娱·闲情
   第A8版:体育
票房口碑双丰收 “春节档”电影市场开门红
孩子们的春节
俗人生活中的“小确幸”
“咬春”
读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