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压岁钱官司,谁最该反思?

  “还钱吧,爸爸!”近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元压岁钱拿走。子女在此之后多次要求父亲返还压岁钱,无果后子女便向法院起诉。最后,法院判决被告周某于15日内返还。(1月19日光明网)

  抛开这一复杂且罕见的案情,单从父亲败诉的判决结果来看,相信就能打破不少人的朴素认知——压岁钱是孩子正儿八经的个人财产,而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严格来说只有“代管”的权力,压岁钱的归属权在孩子手上。所以,被告周某败诉,一点也不冤。

  虽然为压岁钱与父亲公堂对簿只是极个别事件,但是案件本身所提到的“压岁钱归属”“父母如何代管”“孩子如何用好压岁钱”等问题,确实是不少父母在日常中会遇到的,特别是近年来,孩子收到的红包越来越厚,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压岁钱”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支配压岁钱,值得家长们好好思考。

  一方面,不妨先让孩子了解压岁钱的“前世今生”。比如,解释“压岁”即为“压祟”,古人用以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让孩子们明白,压岁钱的初衷是长辈的祝福和关怀,感受其心意比金钱更重要。

  另一方面,从压岁钱开始,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与其直接代管,倒不如顺势而为,借机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财产观和消费观,学会自己给自己算账,哪一部分用于储蓄、哪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费,列好明细、通盘思考,这或许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当然,孩子压岁钱“怎么用好”的核心前提,还在于家长的压岁钱“怎么发好”。眼下,压岁钱有的异化成为“大人给大人的钱”,有的沦为面子攀比的工具,这值得警惕。有的父母之所以会在孩子压岁钱上动起歪心思,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攀比心理所累。

  给孩子压岁钱本就是图吉利、保平安,当孩子讨要压岁钱,甚至要跟至亲打官司时,那压岁钱便失去意义。让压岁钱回到本质、回归纯粹,应是社会共识。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新春走基层 品味广州年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
   第A6版:我是家乡代言人@香港
   第A8版:品味广州年
   第A9版:品味广州年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广东
   第A14版:文化·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燃旺春节消费 助力经济开门红
花市回归,开启幸福年
网络也要“大扫除”
答好春节农村防疫这道考题
让医保红利带来更多“健康福”
乐见老字号品牌推陈出新
夜间高铁彰显惠民温度
让春运回家路更安全更温暖
压岁钱官司,谁最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