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微凉,父亲裹起棉衣,招呼我出门。在乡野间行走,田埂间草木枯枯,附近的瓦房亮亮堂堂。一入正月,北风便添了几笔暖意,行走在大地之上,脚底隐隐传来生命的律动,我和父亲步伐加快,向前走去。在鄱阳湖南岸,正月里的年俗,得给老屋除尘。
父亲在老屋生活五十余年,见证了一万多轮日出日暮,我的少年生涯也同样是在老屋度过。灰砖青瓦的老屋,如一位戴着青斗笠的老者,佝偻着身躯,伫立在时光深处,见证着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如今,老人的青斗笠上已有不少尘土,些许竹篾也已开裂,老人的目光穿透时空桎梏,凝视着游子。
推开大门,正堂挂着一幅山水画,画上游着几只白鹤。两侧各放三把竹椅,一边墙上挂着我小时候的奖状;另一边墙上挂着些农具和干货,地面虽是干硬的土,瞧着也干净。
从里屋搬出竹梯,我接过掸子便上了瓦。微凉的白霜凝结在青瓦上,入手即化,我将尘土、树叶、鸟羽轻轻扫去,父亲站在檐下静静瞧着,口中念念有词。
青瓦,最初是足下的泥土,制坯、晾晒后送入土窑,在热焰中烧制而成,最后按照神奇的规律编织成一件密密麻麻的蓑衣,深情地笼罩在老屋身上。蓑衣流去春雨、御住夏风,供燕雀筑巢,供乡人栖息,故而被当地乡人尊称为“祖宗瓦”,需每年正月祭扫。
扫去尘土、青苔,有些瓦片开裂了,将由新的瓦片替换,这件青色的蓑衣和奔腾的岁月一般,都在告别过去。
打扫后返程,父亲锁上房门,腋下夹着一挂腊肉,父亲如儿时的我一般,碰着石子拦路,也给踢上一脚。父亲一路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我默默听着,犹如记忆中儿时的他。路上的行人,脸上带着笑,身上藏着肉,手上提着年礼,空气中弥漫着回家的味道。
一阵风划过旷野,敲击在青瓦上,我和父亲同时回头,这是青瓦在说话。青瓦的朋友很多,有清风、有雷雨、有布谷、有白霜,自然也有我们父子。
我朝着青瓦,深深鞠上一躬。
(胡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