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时值春运,人员流动增加,出行途中个人该怎样做好健康防护?春节假期即将到来,聚集活动应注意些什么?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作出解答。
雷正龙表示,专家研判认为,一些地方疫情流行的高峰期与春运、春节假期部分重合,人员流动大、聚集活动多,特别是室内活动增多,将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性。
为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一是倡导大家避免去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倡导疫情高流行地区的群众减少出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出行。
二是尽量不要举办大规模的家庭聚集活动,减少亲朋聚餐聚会的规模、人数,缩短聚会时间,加强自我防护。
三是根据疫情情况,尽量不举办大规模的庙会、大型室内文艺演出、展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的规模和频次,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各地应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和实际情况,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和出行安全提示,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同时,也请广大群众关注当地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要求,自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常昭瑞表示,在出行途中,要做好自我防护。一是在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候机候车时,乘坐飞机、火车以及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二是在公共场所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与他人接触。
三是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随时关注手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入垃圾桶。如果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用餐次数,尽量错峰就餐。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到景区等公共场所时,遵守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
据新华社电 在14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
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
目前在院重症患者数量仍处于高位
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全国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1月12日,在院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其中基础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占92.8%。目前在院重症患者数量仍处于高位,重症床位使用率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
为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建立了重症、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体系,以及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焦雅辉表示,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89.6%;二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有34.8%的患者合并有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
为此,焦雅辉强调,重症患者的救治还要强调关口前移,“坚持新冠感染和基础疾病并重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
目前我国正常诊疗正呈逐步恢复态势
当前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开设发热门诊1.6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4.31万个。
“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高峰,286.7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到2023年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和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呈现达峰以后整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焦雅辉介绍,发热门诊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是2022年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2023年1月12日下降到10.8%,该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过。
“2023年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门诊患者中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占比在2022年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后持续下降,2023年1月12日占比0.9%。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焦雅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