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记者梳理发现,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不少提案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涉及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现代产业人才培养、完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等多项话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企业领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优化企业全周期创新发展“生态圈”
科技领军企业是创新型企业中的佼佼者,是区域创新的引领者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认为,面向未来,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科技领军企业,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议提及,坚持问题导向,在核心技术攻关中由企业“唱主角”。发挥“国之重器”战略科技力量优势,支持企业面向关键领域的行业共性技术需求,牵头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成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同时突出龙头牵引,支持企业在产业链跃迁中“挑大梁”。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需要推动人才、土地、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企业集聚,以良好的生态系统激发创新创造强大动能。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企业全周期创新发展的“生态圈”——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引才聚才,优化科技奖励制度,加强科技企业土地资源供给保障,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力军。
建议还提及,弘扬创新精神,支持企业家在新时代发展中“立潮头”。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完善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政策和决策的机制。
人才培养
创新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面向现代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以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是我省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依托。现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由科技专家、战略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现代产业人才。
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议,高标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构建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索长学制、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部分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此外,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机制,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迎来发展热潮,急需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议,创新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现代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改革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现代产业的研究型人才。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省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研究型高端人才。一方面,面向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分类建立现代产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体系完善
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以高质量科技源头供给创造新需求
今年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完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助力科技与产业创新强省建设的建议》。建议提及,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以高质量科技源头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是广东赢得战略主动,抢占科技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有力抓手。建议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实验室体系有序发展;整合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完善考核机制,保护创新积极性。
为实现国家、省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建议优化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由其统筹协调国家实验室和省实验室的战略规划。一方面由其负责与在粤国家实验室沟通对接工作,一如既往地在基础设施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国家实验室的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在产业领域的对接合作,提高国家实验室科技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便利度。另一方面由其负责省实验室的统一规划和任务审批、年度评比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评估、稳定的财政投入和额外科研经费分配、制定统一的人事管理体系等。力争再创建1-2个国家实验室,使实验室体系更好引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农工党广东省委会还建议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质量,丰富资金投入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成果转化评价权重,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侧重评价成果转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