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6名委员登台提建议,发言内容涵盖投资兴业、绿美广东、人文湾区等关系全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邓潇丽、黄岚
投资兴业
深入开展便利华侨投资制度改革试点
多年来广东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 (籍)国的华侨华人的积极贡献。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发言时表示,“近年来,我省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取得很好的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在保护华侨文化、优化为侨服务、激活华侨经济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此,陈磊建议,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引导华侨华人更好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重要作用。
陈磊建议,加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一站式”为侨服务系统。依托侨务部门或商务部门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海外侨商华商对接各地项目以及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服务。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政策供给,在内外贸、投融资、金融、土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便利的政策服务。深入开展便利华侨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强化侨务资源引进、法治化保障、全方位服务,积极落实涉侨政策经费支持。
着眼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生产要素,陈磊建议,找准“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更大力度激励和吸引华侨华人回国投资或增加投资,促进侨商华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
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视野回到广东的民营企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政策机遇、产业机遇和人才机遇。民营企业如何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凡代表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发言,建议优化大湾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湾区融合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董凡建议,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等。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董凡提出,加快构建大湾区法治合作体系,探索建立区际法律合作机制;完善粤港澳三地主要高层商会常态化合作机制,积极为民企参与大湾区建设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逐步从招商型政策向培育型政策转变,促进三地政策有效衔接。
针对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的问题,董凡建议国家从战略安全层面,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纳入高端制造业管理范畴,有关部门在生产标准、价格、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创新、财税方面出台支持措施,强化国有产品创新主体地位。
有效应用大数据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五缺”难题
对于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省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表示,数据要素赋能各行业,研究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有效服务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林奎看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五缺”问题,即间接融资“缺信用”、直接融资“缺市场”、融资担保“缺背书”、金融服务“缺配套”、金融科技“缺数据”,“上述 ‘五缺’导致贷方不能有效判别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实际融资需求。而有效应用大数据是破解‘五缺’难题的关键”。
林奎建议,设立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监管模式,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与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及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商等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融合税务、工商等非信贷信息以及银行交易结算信息,综合评价中小微企业信用水平,不断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绿美广东
重点抓好“六大行动”攻坚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擘画了绿美广东的宏伟蓝图。如何抓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贯彻落实?
省政协委员、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建议,重点抓好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攻坚。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及森林乡村;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和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和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重点提升进出省及环珠三角高速、铁路通道范围线内及沿线1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品质;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健康巡查、保护监管等制度,推进古树公园建设;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加强种质资源利用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环境愈优美,种质资源愈丰富。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主任秦鉴代表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发言,呼吁加强种质资源利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是资源利用的前提。秦鉴建议,加大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力度,全方位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编目工作,做到普查全覆盖。在普查过程中,突出重点资源保护,加强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加快建设一批农作物种质库(圃)、畜禽保护场、水产原种良场、微生物种质库,建好活体保种场,建设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农业微生物种质基因库,划定并管好原生境保护区。
在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秦鉴建议,以广东省乡土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重点,开展重要种质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的引种、培植、繁育、种群恢复技术研究。对有重大用途价值的物种,建立规模化快速繁殖体系;对经济野生动物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加强研究,推动优质基因的深度挖掘和开放共享,促进农业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文湾区
打造全球文化新业态发展新高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直以来,广东坚持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形成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其中,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持续领军全国,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沉浸式交互式业态崭露头角。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林俊敏发言时提到,如今文化新业态已成为我省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先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焕发广东文化新业态新活力。
林俊敏建议明确文化新业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将广东打造为全球文化新业态发展新高地;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由高原冲向高峰的头部创作者。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头部作品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加大人才与文化项目的前瞻性布局;从市场层面引导多产业联合发展,整合省内科技力量、金融力量与传媒力量,形成一个统一的引擎助推内容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新业态全产业链贯通发展。
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则从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助力人文湾区建设的角度建言。
马志达建议,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下,加强大湾区层面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领导规划。研究制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各地把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人才、政策、投资等方面明确任务和保障措施,领航大湾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协调粤港澳三地文化旅游等部门签订文化数字化交流合作协议,在文化资源保护、文创知识产权、文化市场准入等方面健全合作管理机制;推行“数字文化博物馆”计划,建设大湾区统一标准的文化资源数据库,让湾区内文化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开放共享共用,推进文化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