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层医疗,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关注乡村振兴,用自己亲身经历讲述美丽乡村蝶变的故事;关注轨道交通,推动形成大湾区1小时通勤圈……昨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广州代表团审议中,来自城市交通建设、医疗卫生、农村基层一线等领域的省人大代表畅谈身边的变化、履职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期盼。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找到了2023年努力的方向。
城际地铁互联互通大湾区一小时通勤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靖文摄影报道)“我们奋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成说,“政府工作报告,是实事求是、增强信心的好报告,是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好报告,同时也是着眼新征程、展示新作为的好报告。”
“轨道交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刘智成说,广州地铁集团将以“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拼劲,加大轨道交通投资力度。到2022年底,广州地铁在本地线网总里程已达62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总量6523亿元。“今年,我们将在去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855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4%,力争全年完成投资901亿元,为广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作出更大贡献。”
刘智成表示,将以“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的韧劲,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广州地铁集团将充分发挥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立足广州、主导湾区”为战略导向,统筹20条565公里地铁、城际线路和24个铁路综合枢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助力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目前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621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去年总客流量23.58亿人次,日均646万人次,首次位列全国第一。“今年,我们将加快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十一号线(环线)等在建地铁项目施工,新开通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2条(段)共31.7公里地铁线路,新开工建设八号线支线等3条(段)地铁新线。”在城际铁路项目上,根据省政府的决策,广州地铁集团接管了珠三角城际铁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际铁路地方化运营。“今年,我们将加快广佛西环、佛穗莞、南中珠等城际项目和广河高铁白云机场T3至江村西段开工,并积极承接莞惠、佛肇城际,开通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实现‘四线’贯通运营。着力实现城际与地铁‘互联、互通、互维、互运’和公交化运营,推动形成大湾区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更好服务大湾区发展。”
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第一守门人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魏丽娜、贾政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实事求是,亮点纷呈;部署2023年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我切实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表示,任省人大代表这五年来,他有幸成为广东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践行者和建设者。
来自医疗战线的崔书中最关注的,还是基层群众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民生问题。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崔书中认为,未来工作要根据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要求,精准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确保平稳转段和稳定接续。
例如在医疗资源布局方面,崔书中认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三级诊疗体系,加大推广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同时,他建议要从加强对基层政府的考核、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保报销的比例、完善三级诊疗的绩效考核、增加社区基层医院的投入等入手,大力推进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可及,让切实需要救治的儿童、老年人群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尽最大努力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
“新十条”明确提出,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崔书中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字:2021年广东有家庭医生5.37万人,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64万个,2021年广州签约人数594.01万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60%以上。
“虽然签约数字和覆盖率都不错,但服务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崔书中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投入和人手不足。
为此,他建议从经费投入、考核指标、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人员供给,按照常住人口、重点人群配齐配强配足家庭医生;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离退休医务人员等积极性,发动更多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
加快南沙西部交通网络建设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罗磊摄影报道)“报告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内容丰富、文风朴实、贴合实际、顺应民意,令我们无比振奋、无比期待。”谈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湴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有娣表示。
这名来自乡村基层的代表,讲述了这五年来美丽乡村蝶变的故事。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却让林有娣感触颇深。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双重机遇下,湴湄村成功引进非遗物质文化香云纱产业园,2022年实现运营收入653万元,直接带动了超百名的村民就业。可以说,湴湄村的变化是广东和广州近年农村大发展大变革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突出县域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3年的工作安排,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都作出重要部署。结合自身工作,林有娣认为,当前关键是要加强湴湄村与南沙、番禺、顺德等周边城区的快捷联动,实现区域协作相互赋能和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林有娣建议,希望借助《南沙方案》落地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南沙西部区域(榄核镇)交通网络建设,落实广州地铁26号线的具体规划,加快实施顺德大良至榄核过江通道、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推动广佛同城化以及南沙与周边城区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合。
“作为省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南沙方案》的实施,带动村民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林有娣表示,将认真组织开展省、市“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发挥好支部书记带头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和村民群众在惠民实事、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环境改善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将湴湄村建成名副其实的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红色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