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72.5万件,办结60.4万件,法官人均结案502件。
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6.5万件,办结5.3万件,法官人均结案250件。
新收案件11年来首次同比回落,降幅达9.6%。
案件结、收比达95.9%,99.56%的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服判息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过去一年,广州法院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坚持司法服务线上线下并行,最大程度确保群众诉权不减损、公平正义不迟到。”1月8日下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正根作法院工作报告。
杨正根表示,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始终牢记法院前面的“人民”二字,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全力为广州战疫情、稳经济、抓整改、保民生、护稳定、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守护民生安全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连降6年
一年来,广州法院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审结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等犯罪案件19件。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连续6年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持续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审结王希军“暴力索债”等涉黑涉恶案件23件,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67件。落实行贿受贿一起查,审结贪污贿赂犯罪案件98件,追缴行贿人非法获利1.26亿元,坚决遏制围猎腐蚀、权钱交易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妥处置房地产和金融领域重大债务纠纷,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案件878件,将猖獗境外的6名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审结伪造金融票证、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案件132件,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减少投资者损失。
守护民生安全。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案件16件,首次以危险作业罪惩处私贩“黑油”行为,对造成4人遇难的“11·23”酒店坍塌事故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
从重惩处拐卖、性侵等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129人,该判处死刑的绝不手软。
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名实施的养老诈骗犯罪,为4249名受害老人追回养老钱。对毁坏百年古树的19名被告人以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呵护城市“绿色记忆”。
“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广州法院充分听取律师辩护意见,依法宣告5名被告人无罪,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25件33人。坚持宽严相济,依法对6998人适用非监禁刑。
杜绝“纸面服刑”“提钱出狱”,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审结案件4723件。依法准予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缓、减、免交诉讼费,决不让一个群众因为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
聚焦民生实事
审结涉民生等案件2.8万件
“健康防护、平稳渡疫”是当下群众最关注的民生实事。
报告称,广州法院从快从重打击制售伪劣防护用品、假卖防疫物资诈骗等犯罪,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严惩制售“毒胶囊”“毒面膜”等危害食药安全的犯罪分子37人,对在减肥药中掺入有毒有害原料的肯某医药公司判处罚金3亿元。
2022年,广州法院审结涉就业、住房、养老、育幼、教育等案件2.8万件,为群众提供更有效的权利保护、更及时的关怀救济。
其中,就邻居播放“荒山野鬼”录音发出全国首份噪声污染禁止令,保护市民生活安宁。在“精神障碍患者打赏主播案”中追回10万元打赏款,维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财产权益。审结婚姻家事等案件8472件,发出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全省首份家庭教育告诫书,纠正离异父母监护失职行为。
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一年来,广州法院坚定不移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执结案件22.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42.8亿元,其中涉民生、涉小微企业案款203.8亿元;整体执行质效居全省第一梯队。综合运用预罚款、涉嫌拒执犯罪预告等预防性措施,促使9103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加强释法说理,努力在判决中讲透法理的尺度、事理的深度、情理的温度。”杨正根表示,广州法院用小案件讲好大道理,在“救火致死保险拒赔案”中认定维护公共利益符合赔付条件,旗帜鲜明为见义勇为撑腰。
通过一个个案例的讲述,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走到百姓身边,市中院普法宣传指数跃居全国法院第二,官方微博入选中央政法委第三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微博账号榜单。
护航营商环境
审结商事案件27.8万件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为支持保障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法院出台贯彻落实《南沙方案》30条措施,稳步推进司法领域与港澳交流合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健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314件,发布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白皮书暨典型案例。“域外法查明通”等3项经验被最高法院写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涉外审判工作报告,美国布兰特伍德公司申请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案被最高法院誉为“对于我国仲裁业务的对外开放和仲裁国际化发展具有标志意义”。
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广州法院统筹市场主体、要素、规则、秩序统一保护,牵头的2项营商环境指标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3项实践纳入省级以上复制推广清单。坚持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法律适用、法律责任一律平等,审结商事案件27.8万件、标的额2206.3亿元。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依法解决拖欠账款、融资难融资贵等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办案中努力做到“不中断资金往来、不影响生产经营、不扩大负面影响”。
在知识产权案件中首创事先约定赔偿机制,妥善处理科技成果权属认定、权利转让、利益分配纠纷,激励市场化应用。
运用破产程序推动367家丧失经营价值的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加大“治病救企”力度,促使155家有前景的企业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实现重生,浪奇重整案入选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坚守人民至上
超三成纠纷在诉前过滤分流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始终‘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杨正根表示,广州法院始终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努力用司法为民的“小事情”书写人民至上的“大情怀”。
一年来,诉讼服务更加舒心便捷。广州法院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线上司法服务,774万件诉讼服务事项远程“一键办理”,其中五分之一的事项在非工作时间完成。依托“智慧云庭审”系统、5G智能“YUE法庭”实现异地、同框、同步开庭,完成线上庭审、调解33.5万次。
一年来,解决纠纷更加省时省力。188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ODR多元解纷平台,纠纷解决从现场到“线上”、从传统到智能。坚持诉非无缝衔接,15.1万件调解不成功的案件第一时间转入诉讼程序。诉前调解案件平均用时比诉讼短76.5天,为群众节省诉讼费用逾3亿元。
同时拓宽多元解纷路径,3831名调解员提供覆盖86%民商事案件类别的专业解纷服务。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纠纷15.5万件、标的额540.7亿元,同比分别上升7.4%和10.2%,三成以上的纠纷在诉前过滤分流。
如何让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广州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优势,化解各类纠纷5.97万件。“村居法官”将法庭开到乡里民居,零距离为群众释法解纷。在乡村、社区设置法官联络站、老兵调解室、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等解纷站点104个,司法更加便利群众、贴近生活。
“市中院及10家基层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回落,初步扭转了案件高速增长态势,这对我们案件占全省五分之一的‘案件大院’来说殊为不易。”杨正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