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A股喜迎2023年开门红

王楚涵

  广经观察

  A股迎来2023年开门红。1月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收复3100点关口,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等板块领涨,蒙脱石散概念板块表现抢眼。记者梳理2022年A股表现发现,三大指数均出现明显调整,从全年的板块表现来看,煤炭和综合累计涨幅为正,电子、建筑材料和传媒行业累计跌幅最大。有金融业内人士建议,建议适时关注元旦后春节前市场行情“日历效应”的相关机会。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去年A股煤炭涨幅最大 全年涨10.95%

  在2023年A股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收涨。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涨0.88%,报收3116.51点;深证成指涨0.92%,报收11117.13点;创业板指涨0.41%,报收2356.42点。成交金额方面,A股当日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出现放量,其中沪市成交金额3314亿元,深市成交金额4574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金额7888亿元。

  1月3日,港股也迎来开门红。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1.84%,报20145.29点;恒生国企指数涨1.92%,报6833.9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53%,报4233.37点。南向资金净买入42.5亿港元。

  从A股2022年的全年情况来看,三大指数均出现明显调整,北向资金全年累计净买入900.2亿元。

  从板块表现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和综合累计涨幅为正,分别累计上涨10.95%和10.57%。电子、建筑材料和传媒行业累计跌幅最大,分别为-36.54%、-26.13%、-26.07%。

  具体到个股,剔除年内上市新股,2022年绿康生化、西安饮食、宝明科技、人人乐和传艺科技涨幅居前,累计涨幅分别为381.32%、329.28%、313.56%、274.45%和266.63%。*ST泽达、*ST紫晶、ST明诚、*ST凯乐和歌尔股份跌幅居前,累计跌幅均超68%,最高跌幅达近90%。

  从总市值来看,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位居前列,市值均超万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总市值增加最多,总市值1.05万亿元,市值增加值1987亿元。总市值减少最多的为宁德时代,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公司总市值9606.34亿元,较2021年年末减少4096亿元。

  北向资金通常被视为国际资本配置A股的“风向标”,其动向受到投资者关注。2022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较高的个股有:隆基绿能、美的集团、国电南瑞、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北向资金净流出较多的个股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贵州茅台、平安银行、歌尔股份。“北上资金年底调仓迹象较为明显,其中备受青睐的电力设备近一个月连续减持,净卖出约49亿元,四季度净卖出约128亿元。另外,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年底减仓现象也较为明显。”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分析。

  A股IPO公司428家,合计募资约5870亿元

  记者关注到,2022年A股IPO市场活跃。数据显示,按照上市日期口径计,2022年A股市场新挂牌上市公司达428家,合计募资约5870亿元。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划分,2022年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最多,达到88家,专用设备制造业45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5家,亦均为分布较多的行业。

  具体来看,募集资金最高的公司是中国移动,达519.8亿元,最低的公司是在北交所上市的凯华材料,为0.72亿元。募资超过100亿元(含)的公司共有5家,募资额度在10亿元(含)至100亿元(不含)之间的共有177家公司。

  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以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约占A股总融资额的七成。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2022年A股市场七成的融资金额来自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更多改革优化措施的推出,将进一步增强A股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关注春节前“日历效应”布局机会

  陈梦洁表示,通过对元旦后春节前市场行情“日历效应”的回溯,元旦后5个交易日及春节前5个交易日均有较为明显的“日历效应”,市场上涨概率及涨跌幅中位数均有较好表现,在这两个时间窗口三大股指中创业板表现占优,中小盘、成长和消费风格占优,建议适时关注相关机会。“春节前或以板块轮动为主,当前A股处于基本面数据真空期,我们认为后市主要由具体政策刺激和业绩预期兑现驱动。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年度业绩预告超预期投资机会;大消费与地产链,稳增长重要性不断提升;受益于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部分消费板块业绩修复弹性较大且估值较低。”陈梦洁说。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当前政策持续加码及业绩真空期下仍将是价值占优,未来一旦经济企稳改善信号出现,A股将出现风格切换。当前配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地产链、受益于相关政策优化的出行链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具体品种包括家电家具、休闲服务、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等;二是央国企价值重估,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迎接广州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6版:要闻
   第A7版:都市新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文娱·闲情
   第DGA9版:东莞新闻
   第FSA9版:佛山新闻
   第SDA9版:顺德金版
A股喜迎2023年开门红
公募基金三成实现正收益
国内油价迎新年“首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突破6.88关口
国家邮政局:元旦假期邮政快递业保持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