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到2023年1月1日,一度重症肺炎合并双侧胸腔心包积液的新冠感染者陈先生(化姓)与他的59位病友一起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跨年”,“医生告诉我,预计这两天可以转出,真是最好的新年礼物!”陈先生说。
近期以来,新冠感染救治情况备受关注。门急诊是迎接患者的第一防线,而重症救治则是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2022年的最后一天,广州日报记者兵分数路,实地探访广州地区多家医院的门急诊、发热门诊和重症救治科,现场直击无分昼夜的医治现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伍仞、任珊珊、张青梅、王婧 通讯员郝黎、朱健、何昊书、李雯、刘文琴、林伟吟、刘丽芳、张灿城、刘元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杨耀烨
2022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普通病房里,14岁少年小乐(化名)安安静静地等着医生来查房,此前刚度过六天危重期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是3年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省医遇到的第一例疑似新冠感染且严重心肌炎的儿科病例。
“14岁,反复发热5天,伴腹痛、呕吐4天,且有严重心电图异常!”12月24日22时30分,省医心儿科主任王树水接到了这通紧急电话,了解到孩子父母近日感染新冠这一情况后,临床经验丰富的王树水意识到了危险:病情正是病毒感染后严重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一场生命拯救随即展开,小乐被送进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
22时50分,小乐复查新冠病毒抗原为阳性,伴随着紧急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转入新冠阳性重症病房,此时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小乐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均明显扩大,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显著减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左室射血分数只有33%。床边多学科会诊,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结合小乐半年前胸片心脏大小正常,明确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诊断。
幸运的是,经过专家们以药物为主的积极治疗与监护,足足6天,小乐终于从重症病房转出,做进一步治疗。
重症救治面临考验
小乐的病例,正好发生在广州地区医院门急诊、发热门诊患者量回落,而重症救治需求增长的时间段。
记者从市内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最近一周,一些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门诊量和近期最高峰相比,都出现回落趋势。根据市卫健委的数据,在经历一周多的高位平台期后,2022年12月23日以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开始从高位回落,单日就诊量从高峰期的五六万人次下降至1.9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医院都表示,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中年龄较大、症状偏重者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能与老年人群、高风险人群外出活动较少、感染高峰相对滞后有关。
门急诊、发热门诊是发现重症患者的第一道“关口”,近日多家医院发现,在患者就诊高峰渐渐回落的同时,正面临着另一道难关——救治重症患者,守护生命。
急诊医生蔡佳驹透露,他所在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排班“四班倒”,这几天每个班都平均要进行10例左右的急诊抢救,日均收治40-50例患者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或各个新冠感染救治小组。
因重症救治病床持续满员,广州地区医院纷纷创新救治机制,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兜底”。
医务人员逐渐返岗
发热患者就诊高峰期间,市内各医疗机构通过科学分流、改造扩容发热门诊场地、增派发热门诊出诊医生等方式应对。但由于不少医务人员也在这期间感染,两个因素叠加,让医疗机构一度面临极大的压力。
但不少医疗机构都表示,正逐步渡过最缺人手的时刻。
为了让患者来了能看上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儿童发热门诊诊室高峰期全面开放,由平时2间诊室增加至5间诊室;番禺院区成人发热诊室由1间扩大为4间诊室;越秀院区儿童发热门诊开放5间诊室,并设置成人发热诊室2间。“我们紧急调配其他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及时就位支援发热门诊”,该院有关负责人坦言,实时协调和调度医护人员成为最核心医务工作。
“我从这个月7号开始,一个人‘承包’了咨询、挂号、就诊、取药、收费等多个岗位。”赖国彬医生说,由于未被感染,他“一人多岗”坚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本周一,一批“阳康”的同事陆续返岗,情况才有所缓解。
“本周起,医务人员病愈返岗率达到70%,经过适当的休息后,大家坚守在岗位上,情况逐步好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姚和瑞介绍说。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表示,随着人员逐步回归岗位,增援急诊的人数将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