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各大医院医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 坚守岗位 保障市民就医需求

他们的朋友圈让人钦佩

17日下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十分忙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摄
风雨同舟。(@视觉中国)

  “同事‘阳’了!”“组里只剩师父、我和师弟三个人了!”“努力让自己不‘阳’或晚点‘阳’,可以多接诊病人!”“疾病面前我们绝不退缩!请病人相信我们”……近来,广州各大医院医务人员的朋友圈截图在微信群里被转发,让人泪目,也令人敬佩。

  12月17日,记者采访了这些医务人员,听他们诉说心声。他们说,在疾病面前绝不退缩,也期待医患并肩迎战,请对您遇到的每一位医务人员报以理解和支持,相信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救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周洁莹 见习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宋莉萍、陈鋆、林伟吟、周晋安

  急诊科主任:

  请把“生命通道”留给危急重症病人

  “这两天急诊接诊量迅速上升。”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表示,截至12月17日下午5点多,当日急诊接诊量为248人。“我们科的全体同事克服身体不适等各种困难,正在极限奔跑。”他说,目前该科接诊的合并新冠阳性感染的其他急症病人占比较高,17日凌晨零点后,该科接连为6位阳性感染者进行CT检查,随后又进行消毒,以便为阴性病人进行检查。

  他特别呼吁,由于120急救热线电话数量上升3-5倍,请大家不要随便打120急救热线,能自行就诊就自行就诊,把宝贵的“生命通道”留给更有需要的危急重症病人。

  曾育辉表示,无症状或轻症、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请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如有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等,请做好防护后自行前往医院。“非晕倒、呼吸困难、急性创伤、心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需要紧急抢救的情况,请尽量不要拨打120急救热线。”他呼吁大家理性就医,珍惜有限的医疗资源。

  门诊医生:

  穿上防护服出诊,6小时没有歇过

  “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没有动过,有点辛苦,但是比发烧喉咙痛的同事和病人还是轻松很多。”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专家乔贵宾教授在朋友圈晒出出诊装备。他说,努力让自己不“阳”或晚点“阳”,就能服务更多的病人,也为坚守岗位的同事分担压力。

  “宁愿加班也不想‘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刘喜红也晒出“全副武装”支援发热门诊图片。她告诉记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战胜病毒的信心,时刻对疾病预防要留心,对身边患者关照要细心,相信寒冷的冬天很快过去,春暖花开的时节终将来临!”

  手术医生:

  请相信我们训练有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韦玮教授介绍,近期陆续有同事“阳”,并根据医院规定回家休息,坚守岗位的同事们克服困难,互相协作,确保医疗安全和诊疗质量。韦玮教授本人是肝胆外科专家。他说,他自己在朋友圈发文提到了一台手术,尽管当天组里只有他师父、师弟和他自己3个人能上台,但大家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互相补位,在护理团队的协助下,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医务人员陆续感染,导致一线人手紧张,并非我们一家医院面临的困难。同行之间也有交流,现在其他日接诊量大的综合性医院承受的压力会比专科医院更大。”韦玮教授表示,希望病人相信,医务人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以专业的表现,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妇产科专家:

  希望下周还能正常上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大主任兼教研室主任许成芳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道出医务人员的日常一面:“忙碌而凌乱的一周,身边各种的‘阳’,病房的医护倒了一大片……昨天丢了心爱的手链,炒菜时不小心被锅边烫了手,早上戴着N95和面屏看门诊,感觉都快窒息,下午3台手术做到喉咙快冒火,濒临崩溃时医院及时送来了爱心包,感觉瞬间泪目,一下子什么怨气都没有了,看到久违的三院‘神药’,多么怀念疫情前的日子,被N95压到变形的脸是敷多少面膜都补不回来的,但心态是可以调整的……风雨过后是彩虹,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也请大家珍惜、爱护和理解还在坚持上班的医务工作者吧,他们也会‘阳’……但他们还在坚持上班,是因为内心有信念,尤记当年入学时的医学誓言,在疾病面前绝不退缩!希望下周还能正常上班!”

  她告诉记者,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病人求助,医生护士就会伸出援手,“这是我们‘中山医’人的风骨!”

  “坚持吧!胜利就在眼前!”首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二区主任朱延华表示,医院药剂科同事都在加班,为医务人员送来院内制剂,无论是坚守医疗岗位,还是在后勤保障部门忙碌,都在为守住医疗防线而拼搏。

  名医宿耆:

  医护齐心协力,为病人遮风挡雨

  “昨晚已经想好,今早我要入‘阳性病人隔离房间’查房和为术后重症、大手术病人换药,目的是减少让家中有小孩和老人的医生做这带风险的事,也避免年青的医学生接触这风险。”著名小儿肿瘤外科专家、从医45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刘钧澄教授在朋友圈发文,资深医生对病人和后辈医生的关爱蕴含于字里行间。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觉得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

  然而,暖心一幕出现了:当天一听说刘钧澄教授提出进“阳性病人隔离房间”,也是共产党员的同事不顾自己患有哮喘,二话不说,抢在刘教授之前做了这项工作。“同事的做法太暖心了!”刘钧澄教授说,困难是暂时的,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才能为病人遮风挡雨。

  “医疗工作不能中断,既要防治新冠,又要完成其他疾病的诊治。一顶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大学名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王捷教授的朋友圈透露出医务人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他们的朋友圈

  “我们科的全体同事克服身体不适等各种困难,正在极限奔跑。”

  “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也请大家珍惜、爱护和理解还在坚持上班的医务工作者吧!”

  “努力让自己不‘阳’或晚点‘阳’,可以多接诊病人!”

  “疾病面前我们绝不退缩!请病人相信我们。”

 
     标题导航
~~~广州各大社区微信群上演温暖守望:家中有余药,分给急需者
广州各大医院医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 坚守岗位 保障市民就医需求~~~
新增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问诊热线、互联网医院服务~~~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大树底下听古仔
   第A7版:都市新闻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全力保供 守护健康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创·闲情
   第A12版:生活周刊·旅游·楼市
   第A13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4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5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7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8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9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20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FSA12版:佛山新闻
“广式”好邻居 邻里“药”互助
他们的朋友圈让人钦佩
个人防疫超全指南2.0来了
深化创新 “三资”管理 守住农村集体的 “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