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年鏖战:病毒弱了 我们强了

对广州而言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
12月1日,海珠区琶洲一家螺蛳粉店恢复堂食,顾客和外卖小哥络绎不绝。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12月12日,琶洲方舱医院各方舱陆续关舱,逐渐“安静”下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夜幕下,依然繁忙的广州港南沙港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南宣
11月28日傍晚,猎德大桥恢复通车后的晚高峰行车畅顺。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海珠康鹭片区,数据统计组的工作人员在分析流调人员收集的数据信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草如是,金如是,城市也一样。只有在形势最严峻、最风高浪急之际,人们才能真正懂得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广州而言,这是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特别是“1022”这场硬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

  这是生命至上的信仰——101岁且合并基础病新冠患者康复出院、新冠孕妇剖腹产母女平安……只要与人民生命有关,广州医护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优先治病救人。

  这是勇往直前的气概——广大抗疫一线工作者无惧风险、闻令而动,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这是同舟共济的担当——在海珠“震中”片区,不仅有海珠区的干部,也有其他区的党政一把手,他们胸怀大局、“自带资源”、同心抗疫。

  这是以变应变的谋略——经过近三年鏖战,病毒弱了,我们强了。广州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第一时间落实落细。

  这是尊重科学的态度——钟南山院士重磅发声,在整整100分钟的见面会上回应媒体24个提问,让人们有了“定心丸”; 12月2日以来,26 位(次)广州医学专家在6场访谈会上,科学解答市民最关心的老人防护、儿童护理、门诊就医、疫苗接种、家庭用药等问题。

  事非经过不知难。实践证明,广州疫情防控工作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们以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应对了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为防控策略调整、推进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赢得了战略主动,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扛起了责任、展现了担当。

  20年前经历“非典”大考,此刻再写“战疫”答卷……我们深知,大考未到哨响交卷之时,此刻写下的并非终场答案;我们也深知,“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每一个艰难时刻、每一段坚守的历程、每一位平凡又不凡的你我,都将成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独特印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一场硬仗

  为什么说广州遭遇的是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最艰苦的一场硬仗?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广州城中村航拍照片很能说明问题。密密麻麻的“握手楼”“贴面楼”中,有着高度密集的流动人口和大大小小的“日结”作坊。在康鹭片区,1.14平方公里居住了12.6万人,在4900多栋建筑里,制衣小作坊达5500间之多。

  这个冬天,蔓延在这城中村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诡异的病毒之一。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致病力减弱,但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Rt值最高达8.2,甚至出现1传18、1传20的情况。因此,广州遭遇的此轮疫情,持续时间之长、感染病例之多,近三年前所未有。

  面对突发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时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广东工作组来到广州,对流调溯源、社区防控、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程指导。

  面对突发疫情,省委省政府始终关心关注、全力支持帮助,全面动员、全面统筹各方力量。省直有关部门、省属国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也主动到社区报到。

  面对突发疫情,省内兄弟城市不仅倾囊相助,还派出精兵强将支援,义无反顾冲锋在最危险的一线,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面对突发疫情,全市上下更是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许多一线工作者在身心极度疲惫、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仍然以钢铁般的意志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有的感染后隔离在方舱、立刻就地转化为工作力量,有的从阳转阴后又立即请战返岗,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打硬仗,依靠的是民心,也考验着责任心和执行力。

  “如果没做到,你拿我是问!”那段广州市白云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晓立在夜幕中耐心答复居民质疑的视频在网络广为流传:针对居民关心的物资缺、物价贵等问题,他现场提出解决方案;面对居民的担忧,他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如有违纪违法行为可向他直接举报。

  能换位思考,与人民同心,同心才能同力。一席解答后,现场居民不仅表示理解,还将这份肯定自发地发到网上,为广州一线抗疫的党员干部点赞。

  凡人微光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穿梭在狭窄的巷陌间,外卖小哥、快递员从菜市场、从医药店,为电话那头的居民送去一份份新鲜的食物、一瓶瓶急需药品,也为他们送去战胜疫情的信心;数百名出租车司机组成的“如约守护爱心车队”,24小时待命转运患者就医,为生命“摆渡”; 巡线检修、及时送气,燃气配送队、抢险队也从未缺席,为千家万户送去“人间烟火气”……当疫情袭来,这些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成为这座城市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甲胄。

  坚守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青年志愿者蔡锦洲握着发烫的手机,打出那天的第301个流调电话。任务最重的那几天,他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3点。“把流调做好了,才能科学、精准、有效地开展防疫工作,让一切回归日常。”这也是他作为中大纺织商圈布匹销售员的希望。从10月底至12月5日,在本轮的疫情中,团市委会同各级团组织共组织28.7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

  奔走在夜幕下,海珠区凤阳街凤和联社近30名村民,组成了一支“房东”护村队,发挥自己熟悉路线与租户联系紧密的优势通宵服务,一起守卫自己的家园;在被划为风险区的番禺区富庭社区,社区书记牟晨带领着小区76名志愿者从人群中站了出来,配送物资、心理疏导、录入信息……从一个人、一支小团队,到一群人、无数支队伍,守护的力量在基层接力、壮大,聚起邻里守望相助的网络。

  当然,还有我们这座城市的主人翁——1800多万的广州市民:是坚持居家线上上课的孩子们,是工作盯娃双重压力下仍守护好家庭的家长们,是顶风冒雨仍配合防疫工作的高风险区父老乡亲,是遵守“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个人防护“三件宝”的每一个你与我。这些最可爱可亲的市民群众,是广州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必将激励广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以变应变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在同不断变异的毒株较量中,我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先后印发,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先后出台,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

  “广州将坚决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11月11日,“二十条”出台不久,17时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立刻响应如上。

  第一时间响应落实,离不开广州一直以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工作方法。例如在2020年,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广州首创了疫情防控“三人小组”模式,打通联防联控工作网的“毛细血管”。

  回到今年,从11月20日起,疫苗接种就成了市发布会的高频词。“截至目前累计接种2206万人、5550万剂,已有1470万人完成加强免疫。”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呼吁,尚未接种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从11月30日强调“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12月1日提出“分类实施核酸检测,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12月2日明确“门诊就诊不再查核酸检测证明”,12月3日分享3岁以下感染者情况、呼吁家长积极接种疫苗为家庭筑好防疫屏障,到12月4日强调“提高老年人接种率,非常迫切十分必要”……广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因时因势、以变应变,不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广州力求把工作做在前头。

  春山可望

  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过程中,总会有新困难、新挑战。病例骤然增加,有市民遇到了买药难、去发热门诊排长队等问题,广州继续坚持直面问题、逐个破解。

  这里的医护白衣执甲、坚守岗位。“发热门诊原则上24小时开诊,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取消或停诊。”“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要设置发热门诊,通过‘应开尽开’、最大限度增加发热诊间,做好应对就诊高峰的准备。”……

  这里的药企药店马力全开。“广药集团各相关企业都在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采芝林’‘百源堂’药店提供中药汤剂的代煎服务,采购及物流团队加班加点保障药品供应。”……

  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过程中,市民也会有新困惑、新问题。12月9日上午,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一行应邀举行媒体见面会,整整100分钟,24个问题条条作答,科学判断铿锵有力,句句表态掷地有声。

  为发挥医学专家的专业建议和引导作用,12月2日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先后邀请了26位(次)专家,举办了6场集中访谈会,就市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包括疫情政策解读、门诊就医、老年人防护、儿童护理、疫苗接种、中医药治疗等进行科学、权威解读。

  12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教育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新华发行出版集团、广州出版社和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八家单位,联手广州地区医卫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编纂而成的《广州市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向市民发布。

  在序言中,钟南山院士恳切地写道:“病毒从最初的野生毒株, 到今天的奥密克戎毒株,其传染性变得越来越强,但它的致病性在逐渐减弱。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病毒不可怕,面对病毒不必恐慌。但不恐慌不代表不重视。”“我们不仅要成为自己的‘医生’,更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是的,疫情还没结束,但疫情的威胁终将被驱散。疫散花开,春山可望。期盼在不久的未来,正如钟南山院士所写的那样,“我们的生产生活将有序恢复,云山珠水的广州,将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标题导航
~~~对广州而言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3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天方夜谭 卡塔尔世界杯专辑
   第A8版:天方夜谭 卡塔尔世界杯专辑·文娱
三年鏖战:病毒弱了 我们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