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吴琼)记者从中建四局获悉,12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粤剧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不日将开门迎客,开启惠民演出季。这个岭南文化新地标,将成为振兴粤剧的基地和粤剧文化中心。
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
广州粤剧院位于马场路和海安路交界,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6层,包括1200座的大剧场、500座的小剧场以及3个60座的小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并与西邻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在三层通过连廊连通。
广州粤剧院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观演展览交流资源配置共享,剧场主楼的大面积开敞屋面将打造为室外生态粤剧茶馆。建筑外观采用蜿蜒的曲面设计,好似粤剧花旦挥舞的水袖般柔美飘逸,与相邻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动感造型一脉相承。剧场主楼和配套副楼刚柔并济地交织在一起,雍容华贵的色彩彰显独树一帜的粤剧文化。
设计、施工双方团队全过程运用BIM技术提供精准的可视化模型,将抽象的艺术线条化为实体,将粤剧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并比选出最佳方案,满足人流集散需求,确定大小剧场布置模式,检查解决管线冲突。同时,通过BIM技术对建筑日照、场地风环境、热环境等进行分析,实现降噪、节电等节能目标,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
调整天花墙面令声音更丰满
为让剧场达到最佳声光效果,项目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在设计施工中综合考虑装饰材料、剧场形状、舞台设计、声光安装等因素。一方面,通过将已完成的剧场BIM模型,直接导入声学模拟软件进行专业分析,将空场混响时间从1.41秒降低至1.21秒,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声学舒适度。
另一方面,经过三维声线分析,利用多重曲面天花、墙面流线造型、双曲面拦河等,调整声音的反射与吸收,使一次反射声覆盖整个池座观众席,增强声音的丰满度、空间感和环绕感,并配合精致的舞台装修,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舞台视觉和听觉效果。
受限于紧张的城市用地,项目大小剧场只能采用竖向“叠加”方式,加上剧场的特殊性和建筑功能要求繁多,从而形成复杂多重转换空旷结构,为结构抗震带来不利影响。设计师从合适的抗震设计标准入手,控制结构布置的规则性,设置延性性能良好的框架系统作为二道防线,形成多道防线的抗震设计,最终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