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T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地铁,串起文脉

番禺广场站图书馆分馆。
广州地铁四号线南沙客运港站。
五位广东民族乐团演奏家在地铁站演奏。

  文、图/ 李天研、穗铁宣

  地铁,

  一直是广州城建的“重头戏”。

  在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修地铁,

  需要以“绣花”功夫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

  广州地铁已开通621公里本地线网,

  日均客流800万,

  逐渐形成“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格局,

  地铁已经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地铁一直是广州城建的“重头戏”,在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修地铁,需要以“绣花”功夫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广州地铁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研究,将工程对老街区老建筑、古树名木的影响降至最低,“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不仅要保护,还要传承。广州地铁已开通621公里本地线网,日均客流800万,逐渐形成“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格局,地铁已经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广州地铁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车站设计,建设文化站、文化线,并与文化艺术机构跨界合作,推出贴近市民的展览活动,打造“地下文化长廊”。

  线路规划避让历史文化街区

  广州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遍布全市。地铁工程往往需要大兴土木,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广州地铁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联动文保及规划部门对沿线历史文化保护对象进行摸查。一般在可研阶段,集团会编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研究,并完成专家审查,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提出保护方案。到了建设阶段,工程动工前,将按市文物局要求对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考古勘探,并对线路较工可阶段路由调整的部分做历史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并按程序组织审查。全过程落实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保护措施,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规划设计融合发展,让线站位规划更“接地气”。

  正在线路设计阶段的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拆解线(以批复为准),在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纪念堂西侧设站,折返线不可避免下穿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地铁设计团队介绍,八号线北延段拆解线纪念堂站位于解放北路下方,避让了中山纪念堂等重要建筑,折返线同样沿解放北路敷设,不进入主要保护街道,在站址选择、线路路由上,避免对传统中轴线的空间格局产生破坏。

  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地铁设计团队计划加大隧道埋深,采用盾构法施工,这样不需要在马路上“开膛破肚”,线路开通后对地面建筑带来的振动影响也更少。施工前,广州地铁还将提前对建筑物进行鉴定,预加固不良地基,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期间对文物的不利影响。

  同样处于设计阶段的八号线东延段,线路将经过长洲岛并设站。在走向图上可以看到,八号线东延段在长洲岛的走向不太顺直,而是拐了一个小弯。地铁设计团队解释,长洲岛上有历史文化街区,为尽可能减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干扰,设计师通过优化线路设计,避免正面下穿相关区域,把对文物影响降到最低。

  施工改方案加投资保护文物

  在建设阶段,广州地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绿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相关规定,完善保护预案,加强落实情况监督,努力杜绝地铁建设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每条线路周边环境特点及线路是否侵入文物控制线等情况,建立盘查台账,及时优化设计或施工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古树的影响。

  即将开通的八号线北延段西村站,施工范围内有两棵古榕树。为了原地保护古树,广州地铁更改施工方案,把明挖改成局部暗挖,用一个“篮子”兜住古树,避免对其产生危害。这一改,车站工期延长一年半载,工程投资也增加了。“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严格落实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广州地铁针对建设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树木迁移等相关工作,全部提前在现场向社会公示。具体到每一个出入口涉及多少树木,树木的现状,地铁为了减少影响已经进行了哪些优化……主动解答市民疑问,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听取民意,用心用情以实际行动回应,让地铁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文化元素融入车站设计

  书法家题站名到首设文化墙

  广州地铁一直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将文化元素不断融入车站设计和线网建设过程中,实现由点到站、由站到全线、由全线到整个地下空间文化长廊的构建。从一号线、二号线车站站名由书法家撰写,到六号线一期、七号线一期设置文化主题墙,再到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及知识城线打造文化主题站,接下来正在十一号线建设主题文化线,广州地铁实现了文化与地铁的进一步紧密融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第一条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广州地铁就开始在车站融入文化元素——地铁一号线花地湾站的站名,出自广东著名书法家卢有光先生之手。进入2000年,地铁二号线的16个车站站名,蕴藏着广东书法界16位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笔力遒劲、灵动飘逸的书法作品为钢筋水泥车站平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其中,江南西站是二号线中唯一的楷书作品,由年纪最长的书法大家陈作樑老先生题写。

  2013年开通的地铁六号线一期,广州地铁在具有地标意义的文化公园、北京路、团一大广场、东山口、黄花岗等地铁站,将车站与周边著名景点、文化设施融合,以文化墙的形式展示西关大屋、千年商都、东山洋楼和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文化公园站以沙黄色浮雕为衬托,伴以珠江河畔、旧海关、大钟楼、爱群大厦等元素,在国内首次采用“砂岩浮雕+铁艺镶嵌彩色玻璃”形式,呈现了强烈的立体感和现代感。

  文化站到文化线的迭代升级

  2017年底同步开通的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知识城线,在延续传统历史文化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了南沙客运港站、广州北站、南海神庙站和知识城站,打造为岭南文化主题站。各种传统与现代材料的“化学反应”,装置艺术与车站设备设施的巧妙结合,实现了车站的立体设计创新,令文化元素表现多元化。

  四号线南延段的南沙客运港站,湛蓝色的基调,站厅中一艘“宝船”扬帆起航……独特的设计令该站成为市民“打卡点”。车站反映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设计,全面融入海洋、宝船、海鸥等文化元素设计,重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九号线广州北站将醒狮作为设计主题,再现了广东著名民俗,展示了广东人民筚路蓝缕、奋发进取的精神。十三号线一期南海神庙站地处历史悠久的南海神庙旁,以大量的山水石展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历史风貌。知识城线的知识城站,以“纸张”“现代建筑”“文字”等传统、现代元素,营造了极具艺术与设计感的智慧之城。

  通往从化、增城等外围区域的十四号线一期、二十一号线,广州地铁延续了打造主题站做法,结合自然风光、岭南佳果等当地风土特色进行设计。十四号线一期以“山川林泉”为主题,融入沿途帽峰山、流溪河、森林公园、从化温泉等著名旅游景点,将区域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特色展现一览无余。二十一号线在增城广场站打造了“荔枝”文化主题站,以“烟水绿 荔枝红”为主题,绿色的天花铝板和墙面玻璃,红色立柱上辉映交错的荔枝图案,犹如山水之间浓厚文化氛围中融入特色的荔枝红。

  为了更好地传承广州“非遗”,留下“广州记忆”,广州地铁下一步将推出主题文化线。以环绕市中心五个区的十一号线(市区环线)为试点,在全线设计阶段即整体考虑融入广州“非遗”文化元素,实施文化装修装饰设计及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让市民在乘坐十一号线的过程中,体验一种文化,感受一种生活,了解一座城市,全面提升广州地铁候乘文化氛围。

  地铁线上每月都有文化活动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地上”这座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两千年城市文化的积淀相匹配,广州地铁在“地下”这座城持续打造“地下文化长廊”,深挖城市文化内涵,推出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

  2014年,“搭地铁·赏国学”文化之旅就在广州地铁正式启航,持续多年通过打造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推广文明三字经、开展中秋文化轻展览等,充分利用车站、列车空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市民的出行路径,为培育乘客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作出努力。

  2022年1月18日,在地铁陈家祠站,省文化旅游厅、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总工会、广州地铁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和市民代表共同启动“文化地铁 精彩旅程”系列活动。根据活动安排,广州地铁将在2022年持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传播,通过不少于12场的系列历史文化活动,做到“地铁线上月月有文化活动”。

  广东民族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省博物馆、非遗文化中心、小云雀合唱团……今年来,广州地铁主动与专业文化艺术院团开展战略合作,形成文化推广合力,进一步发挥地铁作为城市文化传播载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2022年历史文化活动“第一乐章”就由广东民族乐团奏响,以高胡、扬琴、秦琴、椰胡、竹笛五件乐器组成的广东音乐特色乐队编制“五架头”,在车站演奏起《娱乐升平》《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经典曲目。广东民族乐团副团长车永强表示:“希望通过民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让广州留下关于声音的城市特色记忆,为文化铸魂、为时代发声。”市民陈伯给地铁里的音乐会点赞:“我从小听着这些曲子长大,来搭地铁还能听到地地道道的广东音乐,让我觉得很熟悉、很亲切。”

  精品项目全面打造文化地铁

  广州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今年,广州地铁持续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项目。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地铁在团一大广场站上线“无奋斗 不青春”主题车站,整个车站裹上“红装”,成为一片青春奋斗的海洋。进入车站,16幅展示“五四运动”以来青年人奋斗缩影的历史长卷,沿着站厅红墙徐徐铺开,在站厅、楼梯玻璃贴和夹层包柱,既有李大钊100年前发出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呐喊,也有当代青年对于青春的感悟和思索。车站还设置了“致敬每个奋斗的青春”打卡点,给市民打卡留影。

  2022年南国书香节期间,广州地铁联合组委会在地铁十八号线磨碟沙站举行南国书香节地铁分会场暨“搭地铁·品书香”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首次在地铁站打造全开放式、公益、共享的读书空间,推动全民阅读。“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广州地铁积极打造旅途中的图书馆,先后建成广州图书馆·城际花都站分馆、广州图书馆·地铁番禺广场站分馆,与广州图书馆各分馆通借通还。地铁番禺广场站图书分馆投用一周年,累计借还图书5.2万余册,外借率高达50%,日均借阅量在广州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中位列第一,遥遥领先。

  守护城市文化

  一号线、二号线开通,站名由书法家题写

  1990年至2000年

  六号线一期开通,首次在车站设置文化主题墙

  2013年

  “搭地铁·赏国学”文化之旅在广州地铁正式启航

  2014年

  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开通,首次推出文化主题站

  2017年

  启动“文化地铁 精彩旅程”系列活动,做到“地铁线上月月有文化活动”

  2022年

  广州地铁专题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专题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2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ZSA12版:中山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专页
   第SS3版:专页
   第SS4版:时光计
   第T1版:我们的故事
   第T5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7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9版:70新火相传·七秩正芳华,千里不辞远
   第T10版:70新火相传·铭刻时代,笔抒强音
   第T11版:70新火相传·重大主题,守正创新
   第T12版:70新火相传·党史学习,出新出彩
   第T13版:70新火相传·脱贫攻坚,三味烹鲜
   第T14版:70新火相传·生日祝福,唱给祖国
   第T15版:70新火相传·南山战疫,口述实录
   第T16版:70新火相传·美好家园,共同守护
   第T17版:70新火相传·春天故事,我们抒写
   第T18版:70新火相传·大咖们的生日祝福
   第T19版:70新火相传·大咖们的生日祝福
   第T20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1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2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3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4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5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6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7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29版:70新火相传·新广州
   第T30版:70新火相传·报与城市,同向而行
   第T31版:70新火相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第T32版:70新火相传·凯风自南,南沙腾飞
   第T33版:70新火相传·湾区长卷,记录足音
   第T34版:70新火相传·云上广交,全国联动
   第T35版:70新火相传·粤韵悠长,文明探源
   第T36版:70新火相传·探访小队,探秘广州
   第T37版:70新火相传·广州过年,“一把”理由
   第T3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39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0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1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2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3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4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5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6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7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49版:70新火相传·新辉煌
   第T50版:70新火相传·敢为人先,引领风潮
   第T51版:70新火相传·傲立潮头,求新求变
   第T52版:70新火相传·思想引领,凝聚力量
   第T53版:70新火相传·厚报时代,新闻大餐
   第T54版:70新火相传·行走乾坤,放眼寰宇
   第T55版:70新火相传·大城大报,大义大爱
   第T56版:70新火相传·百姓知情,天下太平
   第T57版:70新火相传·凡人微光,动情书写
   第T5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59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0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1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2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3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4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65版:70新火相传·新征程
   第T66版:70新火相传·巨舰擎梦,蹈浪涛头
   第T67版:70新火相传·融媒矩阵,传播聚力
   第T68版:70新火相传·品牌价值,持续领跑
   第T69版:70新火相传·新花城里,多元多彩
   第T70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71版:70新火相传·统筹发力,一体生产
   第T72版:70新火相传·健康有约,贴心帮手
   第T73版:70新火相传·广报策展,融媒跨界
   第T74版:70新火相传·GDI智库,深耕数据
   第T75版:70新火相传·影像之美,看G视频
   第T76版:70新火相传·一江四点,擘画蓝图
   第T77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78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79版:70新火相传·筑梦有我
   第T80版:70新火相传·同舟共济 同心抗疫
广州地铁,串起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