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山市将如何开展社会救助事业?日前,中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未来中山发展社会救助事业的思路。中山将加强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将来申请人可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政府部门将不再索要有关证明,直接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等工作。
文、图/姜永涛、钟民轩
聚焦“兜牢底”,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中山将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提标扩面,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及相关困难群众认定和救助保障标准,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因疫情影响带来的生活压力。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方法,规范申请家庭收入的核算方式,细化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对符合条件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聚焦“兜实底”,加强急难临时救助
加强临时救助与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受灾人员救助政策的衔接,将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无收入来源、暂未就业且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受灾人员等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
本月初,该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从本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者可发放1个月低保标准的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对困难人员可先行救助后补办程序。
聚焦“兜好底”,完善救助服务方式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专项救助和救助服务措施综合运用,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和住房解困。健全分类关爱服务困难群众工作机制,落实对散居特困人员、独居困难老人等特殊对象常态化入户走访探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强化关爱服务闭环管理。
聚焦“兜准底” 规范救助办理流程
中山未来将加强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一次性告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救助对象诚信申报,在申请环节实行证明事项书面承诺制,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可不再索要有关证明,直接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等工作。落实低保渐退政策,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我市低保标准且主动申报的低保家庭及低保家庭成员有死亡情况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渐退期机制。
聚焦“兜住底” 提升救助业务能力
中山市将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强化社会救助业务培训、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解读、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式,增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升社会救助专业化水平。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