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天河区一家医院的住院部血透室内,血透机运行的“滴滴”声此起彼伏地响着。随着血液缓缓经过血透机的循环,原本腹部肿胀难忍的王恒(化名)总算平静下来。王恒告诉记者,每周他要做三次血透,每次做血透的前一天他都会感觉呼吸不太顺畅,只有血透完他才能畅快地呼吸。
原来,10年前王恒被查出尿毒症,没过多久他妻子张珍(化名)也因为慢性肾炎进展成尿毒症,从此夫妻俩开始了漫长的血透生涯。同患尿毒症的十年间,夫妻俩风雨同舟,无论病痛还是困苦都没能拆散他们。“血透这十年,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张珍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陈千一(除署名外)
同患尿毒症:
丈夫不离不弃与她一起扛
记者在医院的透析室内看到王恒、张珍夫妻俩时,他俩脸色有些惨白,王恒的头发已经花白。一旁的张珍心酸地笑了笑:“这十年真的苦了他。”
今年56岁的王恒和53岁的张珍结婚已经30年了,1995年夫妻二人从老家来到广州打拼,凭着不多的本金在建材市场经营起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档口,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日子逐渐变得红火。
2012年,王恒因高血压引发了尿毒症,需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然而就在这一年年底,妻子张珍也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被诊断为尿毒症。
张珍回忆,十多年前被诊断出急性肾炎时,她以为自己身体底子好,没太在意,后来被拖成了慢性肾炎。有一段时间,为了恢复肾功能,两人四处求医问药。张珍的身体状况有好转后,她便停药一段时间。到2012年底她突然感到浑身皮肤瘙痒,身上还长了很多红疹子,去医院检查后也被确诊为尿毒症。“以前如果好好治疗,不至于发展成这么严重。”回想当年自己的大意,张珍懊悔不已。但一旁的王恒赶忙劝她:“老婆,你现在不还有我吗?不要怕。”
当时得知自己患了尿毒症,张珍整整哭了一天。因为一个月下来,夫妻俩光是治病就要花费近万元。“我还想将来留点钱给子女,因为我的病让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但她想放弃治疗的念头很快就在丈夫和亲人们的关心下打消了。王恒告诉她,很多人做了十几年血透都活得好好的,再苦也要撑下去,随着医学的进步,也许很快病就能治好了。“是他一直劝我不要乱想。他说,为了他和孩子,我也要坚持下去。”
丈夫成“铁人”:
边工作边扛家务 还帮老婆按摩
起初两年,王恒还不能接受自己一直需要做血透这个事实,焦虑情绪常年伴随着他,两鬓的白发越来越多。但现在,他已经接受了并变得乐观起来。
夫妻俩同病相怜,王恒坦言,作为家中顶梁柱他不能倒下。“一开始做血透,她身体反应很强烈,吃不下睡不着,躺着难受坐着也难受,甚至路也走不了。”于是王恒就把两人做血透的时间错开,妻子做血透时他就在旁边陪着。
实际上,王恒的腰一直不是很好,他有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因为高血压还时常头晕,其实做不了太多重活,但自从妻子也被诊断出尿毒症后,家中所有的家务他都一人承担下来。每天早上6时,王恒就要起床为妻子做好早餐。每周二、四、六上午他还要用轮椅推着妻子前往医院做透析。有时深夜张珍还能听到王恒因为腰疼而嗷嗷直叫。“其实他也是病号。”
而除了家务,日常生活中王恒也把妻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张珍身体不时会酸痛,王恒还自学了拔罐和按摩,帮妻子缓解身体的病痛。
熟悉王恒的人都觉得他像个“铁人”,好像永远不知道疲累。因为除了照顾妻子,陪她求医,承包家务以外,他还要继续工作。
对王恒夫妇来说,透析带来的问题不仅在于心态,还有经济方面。以前身体一向健康的夫妻二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的意识,在患病后最初的三年里,夫妻二人在医院花费了将近80万元,高昂的开支不断吞噬着二人做生意辛苦攒下的积蓄。为此,王恒每次透析完都不舍得休息,就直接赶往建材市场的档口照看生意。张珍曾想过卖掉广州的房子回到老家生活,但行动不便的夫妻俩在乡下同样生活不习惯。
张珍告诉记者,夫妻俩其实并不愿将二人患有重病的事情告诉太多人,包括子女他们一开始都瞒着。如今,一对儿女都已经成家生子,她担心如此一来儿女会成为身边人议论的对象,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好在,这些年血透报销的比例逐步提高,为王恒一家生活迎来了一丝亮光。如今有了医保,透析的费用大概80%可以得到报销,夫妻二人每个月的基础医疗开支降低到2000元左右。
十年血透“马拉松”:
“如果有一个先走,肯定选我。”
在谈及夫妻感情时,王恒用了“平平淡淡”和“不离不弃”两个词向记者形容。在王恒看来,已经牵手30年的夫妻感情远没有年轻情侣那般浪漫,但为对方付出已成为最自然而然的事情。
几年前,张珍因糖尿病住进了ICU病房,短短几天的治疗费用就达到14万元。彼时,作为尿毒症患者的王恒每天做完血液透析后,就要骑上电动自行车赶往另一家医院为妻子送饭。
当时,面对报销后依然价格不菲的住院费用,张珍曾有过想放弃的念头,“我当时告诉老公,我们两个只能留下一个,不要再为我花钱了,你还是家中的顶梁柱。”王恒知道,高昂的治疗费是妻子想放弃的原因。
“如果需要有一个先走,我肯定选我。”王恒告诉记者。考虑到两个人同时做透析花费比较大,在开始透析的前两年,他向医生提出自己从原来的每周透析三次改为两次,把省下的钱为妻子交医疗费,但却导致他有一回突然晕倒。医生告诉他,每周透析两次毒素不能清除干净,对后期康复不利,他只好恢复每周三次透析。但后来他还是告诉医生,假如夫妻俩最后只能保一个人的话,就保妻子。
王恒说,自从夫妻俩开始和尿毒症作斗争开始,余生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这些年和妻子一起做透析的日子虽然苦,但也让他意识到亲情的可贵。“我肩上的担子虽然越来越重,但这也减轻了我对死亡的恐惧。”病床上的王恒语调坚毅。
“有情饮水饱”:
“血透十年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近年来,张珍的生活愈发变得节俭,而糖尿病加重也让她的视力开始减弱,医生说,如果她的糖尿病持续加重,再加上肾病并发症,她还存在失明的风险。因此,张珍也格外珍惜这几年眼睛还能看清楚的日子。“每天睁开眼来,我还能看清东西,丈夫还在我身边,我就感到特别幸福和满足了。”
王恒时常告诉张珍:“钱该用就用,不要那么省”。他有时还会带妻子到商店中购买反季打折的衣服,尽力不让妻子的生活过得太寒碜。前些日子,王恒为妻子买了一件100元的碎花裙子,妻子还责怪他“太破费了”。
如今,夫妻俩每周都要到医院做透析三次,而每到中午透析结束时,人们常常能看到坐在床边给妻子按摩的王恒。“她透析完会头晕,要躺一会再回家,所以我会给她按摩一下手指和双腿。”一旁的血透患者都对这对恩爱夫妻投来羡慕的目光。“有情饮水饱,血透这十年,日子是苦了点,但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张珍感慨地说。
王恒也表示,尿毒症患者的情绪较容易失控,脾气敏感而焦躁,有时因为对方一句话说重了,可能双方就会争吵起来。于是夫妻俩制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吵架,必须在1个小时之内和好。“我们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治好病,然后买一辆房车到全国各地去旅游。”
王恒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越来越乐观,除了有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干重活,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虽然夫妻俩做透析这十年日子清苦,但夫妻同心,他并不觉得日子艰难,对于未来,他依然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