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
系列科普31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上月,湛江市一家环境公司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该工作人员在没有告知公司任何相关责任人、没有取得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没有进行机械通风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情况下,违章作业,且其缺乏相关知识,没有正确选择呼吸防护用品,结果当场昏迷,送院抢救无效。省应急管理厅提醒,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工作。
气体浓度不符合规定马上强制通风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容易发生中毒、窒息、爆炸事故。地下室、隧道、垃圾站、船舱、粮仓、地窖等都是有限空间。
省应急管理厅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首先要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方案要经企业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作业单位要根据方案组织经过培训合格的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配齐满足作业安全需要的设备设施。
作业单位要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按照审批制度和流程规定报批,最后要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现场作业开始前,作业现场负责人要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双方签字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全面准确识别可燃和有毒气体的种类,掌握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许可浓度等,并根据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比重、进入有限空间的途径和散发(挥发)特点,合理确定检测点位和检测方法,要按规定的检测频次进行检测并填写检测记录表。当检测到有限空间内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可燃性气体浓度不符合规定时,必须采取强制通风,压入清洁空气,增加氧气含量,降低可燃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方可进入作业。
作业不宜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根据规定,如果存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污染物浓度未知等情形,应判定危害程度为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环境,选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连续送风式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根据相关要求,鉴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和有限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性,作业时不宜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若使用必须严格论证,充分考虑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确保呼吸防护用品与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相匹配,防护能力满足作业安全要求和作业时间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护。
企业把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承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发包单位要对发包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发包单位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进行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