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

奉献5800万小时 做精神文明践行者

“秀全大妈”志愿者服务队带来垃圾分类快板小品,四位大妈分别扮演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角色,在表演中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美丽秀全。(资料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广州就有这样一群人:日常生活中,他们关爱他人,传授技能;慰问服务时,他们扶危助困,奉献爱心;疫情来袭时,他们值守站点,运送物资;文明实践中,他们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他们是“红马甲”“绿制服”,是奔走在为民一线的精神文明践行者。

  近年来,广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432.9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85万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5800万小时,“志愿之城”建设不断深化。自2015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开展以来,广州累计贡献全国级先进典型39个,总数保持全省第一,继续领跑全国全省志愿服务工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徐静 通讯员秀全街禁毒办、张晓英

  一次次生动实践,一个个暖心名字

  每年春节,坚持陪孤寡老人逛花街、买年货,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一做就是13年;在广州部分社区因疫情实施管控,志愿服务队员自发组织,24小时运转担起居民送药、送食品服务;在日常,志愿服务队成员、广药集团职工季文静带领团队成员进社区,为老百姓回收旧药品、免费换新……雷锋同志曾在《日记》中写下学习向秀丽五种精神。如今,向秀丽精神正在广州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交相辉映、生根发芽。

  她热心公益19年,带领团队9年多,曾用6年时间陪伴单亲家庭长大的自闭症儿童雯雯,使雯雯一步步融入社会,改写人生;她打造手工、交友、文艺等惠民平台,服务涵盖扶贫帮困、敬老助残、应急救护等领域,组织帮扶1980次,带动1.3万人次参与;服务112个社区(村社),惠及7.3万人次,自发自费创立关爱特殊群体的红棉暖心项目;在其感召下,服务对象由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50多位受助者加入志愿队参与公益,构建起“志愿者+社工+受助者+N”社会支持网络……她是广州市国资委法规处党支部书记、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红棉暖心服务队队长陈晓霞,被街坊邻居亲切地誉为一朵盛开在社区里的“红棉花”。

  “我坚持做公益的动力,一是看到帮扶对象慢慢变好后很欣慰,二是助人自助,帮助他人能让我的心情愉悦。”陈晓霞利用“8小时”以外的奉献,从一名普通党员志愿者成长为20个公益项目负责人、多支志愿队创始人、志愿联盟发起人,“助人自助”的初心因朴素而更显动人。

  “助人自助”与“老有所为”的精神在羊城结出了公益果实——“秀全大妈”的名字让花都街坊倍感亲切。

  这是一支活跃在花都区秀全街道,以退休女性为主的志愿团队。她们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花都汽车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员工家属。2014年,在秀全街党工委的支持下,该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并改名为“秀全大妈志愿服务队”。发展至今,“秀全大妈”一共有2300名队员、66支特色文化队伍,包括合唱队、模特队、太极队等文艺团队,逐渐成为社区公共文化主体,覆盖秀全街道的7个村、6个社区。

  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群众急需、居民关心的问题,“秀全大妈”还探索开展“点餐式”志愿服务,重点服务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同时,还成立了党员服务小组、矛盾调解小组、治安巡逻小组、安置帮教小组、关工委小组、政策宣传小组6个功能小组,试行“邻里守望+十户联防+值班”巡逻防控相结合的群防共治模式,探索形成促进来穗人员融合的“小社区、大融合”经验模式。

  现在,“秀全大妈”队伍里不仅有大妈,还有很多大叔大伯,甚至还有90后。“虽然我们的服务队叫‘秀全大妈’,但只要热爱社区、有奉献精神的人,我们都会把他们吸纳进来。现在服务队里30%以上是男同胞,他们也是靓姐们的坚强后盾。”“秀全大妈”代表、秀全街星级文明户夏明英说。

  近年,秀全大妈志愿服务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街坊”品牌队伍,秀全大妈妇联还跻身“全国巾帼文明岗”行列,成为广州“志愿之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强化组织:统筹对接社会民生服务资源

  2019年,市文明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志愿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起文明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随后,市文明办成立了广州市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社会民生服务方面实现需求、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

  为整合资源、搭建更多支持平台,去年11月,广州市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作为党委、政府部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

  依托各区“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广州推动法律咨询、急救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资源整合下沉,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组织80万人次志愿者开展活动1.65万场。举办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志愿服务现场交流培训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疫情就是命令。市文明办通过印发《广州市关于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通知》,会同团委、民政等部门组织动员超20万人次志愿者火速驰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创新打造“街道点单、团委接单”的疫情防控应急青年志愿服务模式,累计储备志愿者队伍3.7万人,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劳苦,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布首批注册志愿者礼遇清单,策划开展“心理抗疫守护志愿心前行”心理团辅、“云陪伴”志愿营等活动,礼遇激励广大防疫志愿者。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越走越深。市文明办在交通路口、公共区域以及社区常态化组织3000多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整治等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组织发动20多万名党员志愿者回社区,就地就近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聚焦党的理论宣讲、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直播活动,已播出超400场,累计在线观看群众7200多万人次,不断夯实基层志愿服务力量,让精神文明之花遍布城乡。

  精准服务:优秀项目品牌链接千万市民

  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广州策划实施“喜迎二十大 做新时代文明人”百场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项目品牌链接牵引千万市民参与志愿服务。

  一批时时可见的项目品牌,在全市铺开——

  突出政治建设,强化对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指导管理,倾力推进落实“红棉暖心”“文化共享”“翰墨丹青”“阳光心语”等系列项目品牌。

  探索“初老服务老老”体系建设,在养老志愿服务领域培育“长者心声热线”“爱心待餐”“金秋送暖”等多个品牌项目,发动2.7万名初老志愿者累计服务长者超过290万人次。

  聚焦巾帼志愿服务,发布“广州家姐”巾帼志愿者动漫IP形象和系列微信表情包,重点打造“广州家姐关爱行动”“萤火虫行动”等系列特色项目,推动羊城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

  创新开展“种志计划”,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带动更多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品牌,以点带面共同构筑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版图。

  培育实施“繁星行动”“科普同行”“大师下午茶”等品牌活动,突出“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主题,培育“广州名城守护官”、名城保护联盟等志愿组织,守护城市记忆和乡愁印象。

  人人可为的文化氛围,在宣传交流中越来越浓——

  推出全国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以文艺作品形式引导培育积极向上志愿服务文化。

  举办广州市“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等活动,联合举办广州志愿服务岗位能力(组织负责人)暨广州、深圳志愿服务“双城”联动培训班,探索志愿服务共建共享模式。

  发布首部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行业性报告,编印《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等理论经验材料,推动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建设,不断推动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标题导航
广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
~~~
天河区猎德街誉城苑社区微改造:~~~
“全国文明家庭”李玉枝家庭:~~~
“广东好人”冯杏莲:~~~
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张圣远:~~~
~~~
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同舟共济 同心抗疫
   第A4版:同舟共济 同心抗疫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都市新闻
   第A8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天方夜谭 卡塔尔世界杯专辑
   第A11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A12版:文化周刊·阅读
奉献5800万小时 做精神文明践行者
行人闯红灯太危险
旧长廊穿文明“新装” 居民幸福感再升级
英雄背后站着英雄
用乐观勤劳撑起三个家
文化志愿服务之星
戏曲进校园 培养青少年戏曲素养
村规倡新风 “约”出新乡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