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王亚光、毛鹏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定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将聚焦发展、合作和亚太自贸区建设。本次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领导人四年来首次线下聚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当前,亚太经济体正面临新冠疫情、高通胀、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共同挑战,各方期待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平台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倡导开放包容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领风气之先,坚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江盖·天努库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总人口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一,贡献了全球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每一个经济体都能合作开展贸易,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能量”。
今年会议主题是“开放、联通、平衡”。对此,江盖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持续存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应坚持开放和包容原则,避免政治干扰,促进自由贸易和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在内的互联互通。
携手共迎挑战
新冠疫情的暴发重创世界经济,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负面影响。在应对疫情的同时,如何借“重启”经济的机会建立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是包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内各方的共同愿望,也需各方共同努力。
“疫情让我们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也让我们看到数字化对于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说,期待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供应链韧性不断加强。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克雷格·埃默森认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迫切需要疏通供应链,“尽早修复供应链受阻问题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期待中国声音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合作平台。中国加入这一组织31年来,始终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积极作用。中方多次阐述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面对各种复杂挑战,各方普遍期待中国方案为亚太地区合作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宋立刚说,当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都增长乏力,通胀压力很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
泰国外交部国际经济事务司司长奇猜表示,“中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中国在亚太、在全球引领这一进程。”
(参与记者:郝亚琳、王琪、李晓渝、岳东兴、白旭、汪艺、卢怀谦、陈正安、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