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洲街大塘片区等管控区域,面对数万余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以及抗疫物资需求,显然需要极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这次,2020年来到南洲街道的李玉平负责大塘片区南洲街道14个网格物资发放,俨然成为“大管家”。
李玉平作为大塘片区南洲街道工作人员,在各网格和物资“仓库”之间有效沟通。晚上,大塘片区各个网格的网格长向李玉平报送物资需求,由她进行汇总计算,然后上报。往往汇总完毕已到了凌晨两三点,而此时距离各网格一线人员在卡口“进货”也只有几个小时。
现在,大塘片区原抗疫统筹办公室已经成为大量物资的中转“仓库”,物资发放工作也一直在这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生活物资每天凌晨送至各网格卡口,由网格一线人员搬运入内;每天早晨8时起,各网格一线人员还会开着大大小小的货车来到这里“查漏补缺”。他们“错峰取货”,一般三五个工作人员10分钟就能装满一车,整个流程忙碌而不混乱,“仓库”物资在上午10时左右就差不多可以“清仓”。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的生活物资包里有台式卤肉煲仔饭、乌冬面、牛奶、火腿肠、蔬菜、一袋红薯以及10个N95口罩等。一般来说,一份物资包可以满足一个人两天的消费量。
物资由各个网格领取之后的发放,按照网格具体的情况而定。针对管控区“送货上门”的要求,通常采取由网格一线人员配送的方式。
在中转“仓库”,除了生活物资包之外,网格一线人员还要在这里领取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李玉平基本上每隔三天收集一次各网格的防疫物资需求,制作清单,向上级申请防疫物资。根据平均使用量,N95口罩每次会申请5000至6000个,500毫升的酒精需要5000瓶,“大白”和“小蓝”防护服各申请3000到4000套,此外还有手套和脚套等。
这时,李玉平又会“磨嘴皮子”,对酒精这类“战略物资”的分发详细记录,严控流向,精打细算。“我们对时间要有精确的计算,对数量更要有足够的敏感,忙中不出错,有时候我都很佩服自己!”
(文/信息时报记者段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