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快评
经过数日持续攻坚,广州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疫情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管控区的服务保障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越是特殊时期,就越需要特殊关爱和托底保障。这既是疫情防控紧盯重点不留死角的需要,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更是城市文明与温度的体现。
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生孩子等不得、重症患者救治也慢不得。所在的管控区域内有多少临产孕妇、血透病人、独居老人,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应急有预案,才能临危不慌乱、处理有章法。番禺提前为血透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整合多家二级甲等医院的血透中心资源,形成了快速转运和服务网络,正是有的放矢之举。
因人施策,精准服务。特殊时期,各种急难愁盼问题往往也会集中出现。特殊人群各有各的难处,做好“一对一”的精准服务,落实每日回访制度,确保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让他们放心安心。有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网上买菜,荔湾区为管控区内的居民准备了爱心蔬菜包送到家门口,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管控区内有人患病,流动医疗救护站的医护人员送药、送医疗服务上门……这些都是对特殊群体实打实的关爱之举,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了现实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特殊人群及家人也要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这既是加强自我防护的需要,也是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
疫情无情人有情。把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呵护好,让特别的关爱温暖人心,也为我们战胜疫情增添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