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遏制“网课爆破”需标本兼治

  近来,“网课爆破”事件频发,不少师生深受其扰。(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网课爆破”,是指一种针对网课的新型网络入侵方式。不同于正常的线上互动,“网课爆破”充斥着强行霸屏、刷屏骚扰,甚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行为,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公然侮辱他人的行径已涉嫌构成侮辱罪。好好的网课,就因为个别无知无畏的捣乱者,弄得一地鸡毛。

  首先要揪出“内鬼”。一般而言,作为指向性十分明确的攻击行为,“网课爆破”的目标并不是随意选取的。现实中,除有个别黑客随机入侵之外,大多“网课爆破”能够成功,是因为有学生甘作“特洛伊木马”,主动将信息泄露,有的甚至花钱“引狼入室”——有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雇佣一名所谓的网课“爆破手”,一节课只需1.5元。

  为何有同学甘愿当“木马”?表面看,有的学生是因为反感上网课,希望有场外因素来将课堂搅黄;有的学生则是不满网课平台质量,故意恶作剧泄愤;还有的是同学之间存在矛盾,以此借题发挥……但无论表面原因如何,诱发“网课爆破”乱象频出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青少年在网络层面的普法教育缺失。有不少“爆破手”错把暴力当玩笑,也错把未成年人身份当成“保护伞”“豁免权” 。

  遏制“网课爆破”乱象要先治标。眼下,有的学生之所以可以“引狼入室”,正是利用了网课平台邀请规则的漏洞。对此,相关平台要及时提升反网爆的技术手段,筑牢“防爆网”。比如,可将原始的账号密码登入模式,改为特定的邀请模式——只有老师可以拉人入群听课。当制度设计越完善,防守越严密,爆破手也不再有可乘之机。

  更要治本。常言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要让所有学生充分意识到,“网课爆破”不是玩梗,粗言秽语更不是玩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言行举止并非虚拟,谁也没有逾越法律的特权,肆意妄为,只可能让自己付出应有的代价。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评论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广东
   第DGA12版:东莞新闻
   第FSA12版:佛山新闻
   第SZA12版:深圳新闻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扩容提质强服务,职业教育续新篇
让民间投资更有活力
为高危赛事系牢“安全绳”
“躺赢式”开店,看上去很美
药价“瘦身”,患者减负
麻将考级,不妨一笑置之
遏制“网课爆破”需标本兼治
湿地荫护我们,我们保护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