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林晓、钟世伟)近日,何小静烈士的多位亲属回到番禺区,分别向区委办(区委保密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家单位赠送“不忘初心,永记英烈”的锦旗,感谢他们的努力,让何小静在牺牲80年后终于获得《烈士证明书》。
在去年番禺区红色故事探访中,何小静二姐何雪飘的小女儿林泱向记者表达了两个心愿:何小静的《烈士证明书》因从事地下工作等原因一直办不下来,母亲何雪飘在去世前还在为此事流泪;二是希望何小静、何虹烈士能魂归故里,家乡沙湾能有个纪念她们的地方。
这两个心愿被番禺区相关部门记在心上。
办理《烈士证明书》有严格程序。何家八兄妹中的唯一健在者是老五——现年98岁、离休居北京的何芸。此前,林泱与亲友商议及多方咨询,须由现唯一符合申请条件的何芸向其户籍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提出补办《烈士证明书》的申请。
烈士的家乡广州番禺、牺牲地韶关市郊与申请地北京朝阳区分隔三地,何小静从事的是地下工作,且牺牲时间久远,取证困难,京穗两地有关部门都一筹莫展。
今年4月,番禺区委保密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多方联系上北京市朝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委党史研究室、沙湾街党工委与街道办等部门齐发力,将何小静烈士档案及《烈士证明书》补办所需资料寄出。
好消息终于传来。今年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明书》,内容是:“何筱静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与此同时,林泱的另一个心愿也完成了。位于番禺区沙湾北村骏兴巷5号的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红色文化展馆已正式开馆,烈士的革命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
链接:谁是何小静?
何小静,又写成“何筱静”,原名何雪晴,1921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二)出生在番禺沙湾北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小静兄妹等七人走上革命道路,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底,何小静经二姐何雪飘介绍参加了由广东地下党领导的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剧团少年组,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夏,何小静调往南海大沥社会教育实验区工作,任实验区干事,负责展览室和妇女夜校的工作。1938年11月在罗城秘密宣誓入党。1941年7月下旬,在赴桂林途中宿于湖南衡阳旅店时被国民党特务跟踪逮捕。
1942年6月,何小静被杀害于广东韶关。被杀害之际依然面不改色,理直气壮地高呼:“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何小静牺牲时年仅21岁。
据资料记载,何小静牺牲后被革命人士秘密安葬在广东省韶关市芙蓉寺旁,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时至1994年,韶关市芙蓉寺在扩建时,在山坡上发现了何小静烈士的墓葬,同时出土了三块墓碑,两块挽联书着:“求民族自由念载奔劳实践武侯两句话 争妇女解放半生努力堪称巾帼第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