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学习笔记》专栏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大学习》,特邀党校专家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习金句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至上
辅导员 向春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强调的是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阶段;强调实质性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例如在基层治理方面,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一些丰富的民主形式已经出现,确保群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事务,参与社会治理。
第二,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主要有七种: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说明了协商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多种渠道来体现人民民主。
第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方式。实际上,城乡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直在加强,农村的村民自治以及城市的社区群众自治,这些基层民主的不同形式,目的都是要增强基层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城乡居民当家作主,也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报告的第七部分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我国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与现代化国家建设不相适应的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仅要求有法治政府,有公正司法,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有很大关系,在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有高素质的公民。与此同时,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一定要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理念来理性解决,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辅导员 许德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要务”,鲜明地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从规模体量和产业结构看,高质量发展既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又注重“量”的合理增长。从要素投入和动力源泉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从依靠传统要素驱动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其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等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了,价值更高了,产品更好了。
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此,要从“头脑”里转变思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要在路径选择上“走对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路径选择、制度保障,更多是从宏观维度体现要求,而落实到中观维度,则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必会持续赋能和重塑中国经济,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同时,还要通过高水平开放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全球竞争检验和形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地和成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
图/受访者提供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辅导员 张微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时体现了法治理念,并且用专门章节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彰显了“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坚定决心。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遵循,也决定了“全面”的基本内涵。“全面”意味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以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要统筹推进;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既要有“良法”,更要实现“善治”。
“法治”不等同于“法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首先要求更加注重法律的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法律的实施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当前及今后要更加注重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法治化”要求更加注重法的价值追求。以维护人民权益为目的、追求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良法善治”的重大命题,“良”与“善”分别成为立法和法的实施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时效性,正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之中,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化”要求更加注重约束公权力。徒法不足以自行。而“法治”区别于“法制”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在于“法治”有利于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法治政府建设依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要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文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