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谢鲁江
王学斌

  学习笔记

  昨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学习笔记》专栏今起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大学习》,特邀党校专家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习金句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二十大报告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宣言

  辅导员

  谢鲁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报告科学筹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报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非常全面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和广度、同时又很具有可操作性的部署和安排,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举全党全国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战略定力,虽然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冲突点很多,但我国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础上,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全局,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非常坚定的奋斗精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的现代化宣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对世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报告的突出亮点,我体会有几个方面:

  第一,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这是报告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在梳理、归纳、总结过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探索现代化方方面面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此次报告集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概念,把过去的探索、现在的奋斗和未来的发展都连接起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综合性和统一性,很好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的突出特点,既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模式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以往的成就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自信和决心。

  第二,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任务以及如何推进落实有着非常全面的阐述和部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国防、国际关系等方面。这些既是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是一种定义,让国内国际了解到中国的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现代化要怎么走、中国的现代化会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和以往其他的模式有什么不同。这些大家期待在党的二十大得到的答案,在报告中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世界的现代化,往往是资本主义给的定义,既然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那么就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自己的概念和定义,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世界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道路和新的模式,对世界推进现代化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报告自始至终强调了党和人民紧密相连的关系。谈到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报告强调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报告着力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总结过去十年、五年的成就还是部署今后的发展,报告始终围绕党和人民这个主题展开,始终紧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

  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就能保证党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不会脱离人民,具体各方面的措施始终都是在考虑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看到贯穿报告的核心就是党和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人民紧密相连贯彻报告始终,是报告的根与魂。

  第四,从经济上讲,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际上也同样是给中国的现代化做了一个定义,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这意味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内形成和谐社会,国际争取和平发展。

  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所有的举措和战略,比如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就都有了一个根本标准,那就是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否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总之,整个报告的主题非常明确,总结了很多规律性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了我们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么走、怎么做,应该坚持什么、做到什么,对应对复杂局面方法性的认识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学报告,既要学习怎么总结过去的成就、怎么部署未来发展,还要深入学习指导思想、理论认识、规律总结、工作方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二十大报告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

  辅导员

  王学斌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让人感触深刻,首先是“备受鼓舞”,第二是“系统全面”,第三是“部署精准”,第四是“影响深远”。具体而言,报告体现了很多非常新的理念、思想、战略和部署。

  比如大会主题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系列要求都是与时俱进的,为我们确立了一个至为关键的明确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外,报告还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部署,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实际上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全新表述,并且赋予新的内涵与要求。

  同时,报告梳理出三件大事,总结了我们新时代实践的成就,提出了我们能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应该说,该要求较之以往有了愈加深刻的推进,即要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此外,还提出了两个“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我们指导思想新的提炼和概括。

  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事关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次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亮点,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概括和阐释。我们都知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这个论断特别重要,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阐释和各方征求意见,于是该论断在报告里有了非常明确的体现,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可以说,这一系列特色和要求,对我们党员干部更深刻、更精准、更具体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给出了很明确的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在报告中所占的分量很重,不管是五个特色,还是本质要求和实现路径,都出现很多创新性和首次提出的论断,非常值得理论界和学术界日后进行深入研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全面推进这个历史重任的进程,就必须要走一条中国式的道路,这条道路首先是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势必是世界各国都必须经历的共同发展方向。换言之,一个国家要走向富强繁荣,必然要实现现代化;但是我们知道,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历史因素,会导致具体路径各有不同。按照中国的情况,我们只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式的,也不是别的国家的,而是基于我们中国的历史、国情、文化传统和我们党的使命宗旨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毋庸置疑,前进道路是光明又艰难的,所以报告中提出了五大重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方面是非常深刻而提纲挈领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句话讲得非常及时和精准,因为中国在经历高速经济增长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须及时应对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既包括国内风险,也包括国际风险,既有“黑天鹅”,也有“灰犀牛”,既有传统政治经济领域的风险,也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当前需要防范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所以在国家治理、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意识形态等领域中,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要能够未雨绸缪,要能够及时应对,能够制定预案,能够真正化危为机,能够于危难中育新机。这也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思想准备,具备一种非常敏锐、非常强大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及时预测危机,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具备随时随地应急处突的本领。

  报告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有之义、法治轨道、文化发展道路、为民造福的内在要求、复兴的根基战略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目标,部署非常全面、精准。报告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作为此前一系列报告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可谓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点睛之笔和总结性概括。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报告摘登
   第A3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报告摘登
   第A4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报告摘登
   第A5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广东团
   第A6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7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8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9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10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11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12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学习
   第A13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会堂
   第A14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会堂
   第A15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大会堂
   第A16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7版:经济
   第A18版:都市新闻
   第A19版:体育
   第A20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DA17版:顺德金版
   第SDA18版:新区势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