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希望优质丝苗米代代相传

宋东海和他的宝贝野生稻
丝苗米基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
朱村丝苗米基地

  非凡十年·成长

  他扎根基层几十年,一辈子学农、爱农、献身农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矢志从事“丝苗米”遗传育种、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先后育成“丝苗米”品种超过40个,引进大面积推广品种16个,被称为“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

  他就是宋东海。50多年的时间里,他与同行一起努力挽救了拥有长达200年栽培历史却一度“绝种”的增城丝苗米,并将其推广到全国各地、走向世界。

  增城丝苗米,岭南传统优质大米的代表,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增城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随着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各个项目陆续兴建,增城丝苗米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宋东海以野生稻杂交培育丝苗米为弦,拨动了数百年丝苗米稻种培育史,以及关乎粮食安全的生命乐章。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冉悦文、黄诗然、增宣

  丝苗米是岭南传统优质大米的代名词,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米粒纤细苗条、晶莹剔透,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丝苗米原产增城白水山,有200多年栽培历史。早在1820年,《增城县志》就提到了增城丝苗:“案近来,早熟有栋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熟有泉水占,丝苗最佳。”1911年修《番禺县续志》明确有载,“丝苗黏”原产地为增城。清代中晚期,增城丝苗米大量外销南洋及美洲地区。清末,南海、香山、花县、番禺、东莞、顺德等县已规模化引种增城丝苗。

  其人

  50余年培育丝苗米新种40多个

  宝贝野生稻常伴32年不离不弃

  在增城区朱村街丹邱村白水磜栖云寺旧址前有约2亩梯田,属沙质浅脚田,是“丝苗”的原产地。在长达200年的栽培历史中,增城丝苗米于1974年已自然绝种。在这一场挽救与传承增城丝苗米的鏖战中,诸多增城农业科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当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名字就是“宋东海”。

  1967年,宋东海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1970年,25岁的他来到新塘农科站工作。彼时,增城传统的高脚丝苗米由于秆高易倒伏产量低,品种不断退化,种植者越来越少,在大田里的种植几乎销声匿迹。怀揣着“改良特优高产丝苗米品种”这一美好愿望,宋东海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丝苗米选育种生涯。他运用大学所学的单株系统选种法在工作之余开展研究实验,在1978年成功选育出第一个特优高产新品种“丝苗选6号”。虽然,该品种比母本高脚丝苗增产13.94%-28.57%,但还不是很理想。

  早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中国水稻之父”的丁颖教授提出野生稻种资源利用的学说,并成功利用野生稻育种,开创了我国野生稻资源利用的新纪元。此后,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相继尝试,但因远缘杂交异质性大、杂种后代分离大时间长、遗传性难稳定等原因,很难育成新品种。

  宋东海决心挑战这一科技难题。他决心再进一步,直接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争取突破。“丝苗米品质优,野生稻抗病能力强,如果能将两者进行杂交,取各自优势,或许是个突破。”1980年开始,宋东海骑着自行车带着行军水壶和干粮,冒着南国烈日似火的暑气和突然降临的狂风暴雨,开展全县野生稻普查考察,几乎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发现了54处野生稻的自然栖居地。他经过比对,选择了栖生于西福河洋田桥溪氹的一种米质好、株型清秀、抗病力强、粗生省肥的野生稻作杂交父本,开始了漫长的野生稻远缘杂交育种实验。

  在缺乏经费支持、没有实验场地、科研设备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他苦苦摸索十多年,先后培育出“桂野占2号、3号、10号”,再利用含有野生稻血缘的桂野占与丝苗品种杂交,选育成了特优高产、适应性广的新一代丝苗米品种野澳丝苗、桂野丝苗、增野丝苗、七野丝苗等。1989年,宋东海获广东省首届“丁颖科技奖”。如今,最早用于杂交的野生稻仍种在他家的花盆里,郁郁葱葱,长势良好,陪伴了他32年。宋东海说,这些年每次搬家,他都是首先把这盆宝贝抱到新家,呵护备至。

  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在1990年选育的“野澳丝苗”,成功填补了遗传育种的空白,开创了利用野生稻培育特优高产高效益水稻良种的新纪元,获得了极高赞誉。伴随着丝苗米的涅槃重生,宋东海也成了人们口中称颂的“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我国最早直接利用野生稻同栽培稻杂交选育新品种的,首推已故的丁颖教授,1933年他用此法育成的常规品种‘中山1号’及其尔后衍生的85个品种,在两广地区持续推广了近50年,成绩斐然。宋东海的工作,可以说是继丁颖教授后,在国内取得的最大成功。”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在1994年为宋东海新书作序时如此表示。

  荣誉没有令宋东海陶醉,更没有阻碍他继续求索的步伐。2005年退休后,他仍然马不停蹄深入农村继续从事丝苗米遗传育种工作。从2005年到2021年,他继续利用西福河自然生长的野生稻与国内外优异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多元配组杂交遗传育种,引进远缘优良基因,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先后选育成了七野丝苗、香野丝苗、九野丝苗、珍野丝苗7号、野黄丝苗6号和金野丝苗等新一代“野”字号优良丝苗米品种。

  其言

  为解决吃饭问题出一份力

  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意义

  广州日报:增城丝苗米有怎样的发展渊源?

  宋东海:增城丝苗米作为最为传统的丝苗米品种,被称作“高脚丝苗”。增城“高脚丝苗”是由增城野生稻演化而来,至于野生稻演变的原因,可能是野生稻与栽培稻自然传粉产生变异,或者是野生稻产生基因突变,再经过当地农民选择种植而成。

  广州日报:在最初进行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您是怎样克服的?

  宋东海:从开始进行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到最后实现稻种稳定的基因传承,前后花了11年。1980年,我挑选“增镇7号”普通野生稻作为杂交育种的野生稻亲本,与栽培稻进行杂交。当时杂交授粉20粒,结成杂交稻谷7粒。我把这7粒种子种在花盆里,其中2粒萌发。但幼苗在长成三片叶时,被小孩拔掉了一棵苗,只长成了一棵。好在硕果仅存的这株独苗分蘖出300多株稻穗。抽穗后,结出9128粒谷。这株幼苗经过不断选育,在11年后培育成了第一个“野”字号的丝苗新良种——“野澳丝苗”。

  广州日报:这些年您为什么一直呼吁加强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

  宋东海:在漫长的历史中,普通野生稻在没有任何保护的自然状态下生长,经历了无数次大浪淘沙般残酷的自然灾害的洗礼,一般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是现代遗传育种中十分珍贵的野生资源财富。但如果不加以保护,野生稻也很容易失传,当年丁颖教授用来培育“中山1号”的犀牛尾野生稻就已经失传了。因此,我建议设立野生稻自然保护区。1996年,广东省第一个永久性的2.6亩野生稻自然保护点在增城野生稻的原生地洋田桥河畔建立了。现在,广州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广州日报:您在水稻育种领域工作了50多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宋东海: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从事水稻育种。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是个大问题,能够从事水稻的育种和推广工作,为人们的吃饭问题出一份力,很有价值。看到自己育出的谷种到处开花抽穗,看到我选育的丝苗米人人爱吃,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的意义所在。此外,一个水稻品种一般连续利用5年就会退化,所以水稻品种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希望优质丝苗米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从增城走出广东,走向世界,进而打响广东丝苗米品牌。

  广州日报:50来年从事丝苗米育种和推广,您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宋东海: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大米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从不讲究米质到要求优质,进而需要营养成分丰富的丝苗米。我们已经选育成了营养保健米新品种,大米成分营养而全面,包括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现在已经育成的增野丝苗营养保健米荣获“国际金奖”,红野丝苗营养保健米荣获“国际特别荣誉金奖”。

  采访手记

  幸运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196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开始,在努力做好种子试验推广的同时,宋东海就因陋就简地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这一干就是50多年。现在看来,他还没有停下的想法。有人评价他“兢兢业业献身农业生产和科技第一线,是广大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诚哉斯言。

  宋东海说,自己是幸运的。幸运在于,他找到的野生稻亲本恰好能够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如果当初不是选择这个品种,可能他还要探索更长时间;幸运在于,在只剩下一株幼苗的情况下,能成功培育出良种。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幸运,因为在野生稻杂交领域,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能取得成功。

  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选择野生稻亲本时,他骑着自行车几乎走遍增城的山山水水。当时野生杂交水稻没有资料可参考,他就自己去闯。在培育过程中,他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耗尽十年,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幸运之外,又有必然的成分。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宋东海先生的持之以恒和追求专业相结合的精神。他说,做一件事,勇气和决心是必不可少的,但搞科学实验单靠敢想敢拼的精神还是不够的,更需要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科学的方法。

 
     标题导航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5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我们这10年⑧
   第A9版:我们,奋斗!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文娱·闲情
   第A12版:体育
   第T1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2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3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4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5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6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7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8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9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10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11版:笑脸里的中国
   第T12版:笑脸里的中国
希望优质丝苗米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