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碧道畅行、公园智能、广场热闹……珠江两岸彰显包容、友好的生活气息

江岸惬意生活图鉴

市民在滑板公园里练习滑板。
关鸣在二沙岛进行骑行训练。
在广州大学城中心湖畔,市民在露营。
在二沙岛体育公园里,儿童骑平衡车、玩滑板。
扫描二维码,观看珠江两岸的骑行精彩瞬间。

  生活篇

  潮起潮落千年,珠江奔流不息,孕育了广州城的千年繁华,也滋养了属于广州人的幸福生活。

  在广州历史上,有两条中轴线,一条传统,一条现代。而珠江,则是广州永恒的横轴,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轴线,更是广州人生活幸福感的坐标。

  在广州生活了35年的关鸣,对珠江两岸变化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是一名铁人三项爱好者,多年来他无数次跑步穿梭珠江九桥,并骑自行车绕行珠江两岸;他还是建筑杂志主编,深谙珠江两岸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他热爱广州生活,对珠江两岸的特色公园、广场如数家珍。

  在关鸣的带路下,探访小分队进行了一次覆盖珠江前航道的骑行之旅。我们用眼睛感受珠江两岸的变化,深入探访珠江滨水空间在广州人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和珠江是如何给广州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探访小分队

  统筹领队/贾政、陈雅诗、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马俊贤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陈忧子、骆昌威、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策划/江永忠、许芳、林明

  执行/赵东方、张浩、邱敏、张伟清、余靖、何超

  碧道上有慢行径、跑步径还有骑行专用道

  寒露已过,广州褪去盛夏的炎热,迎来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缓缓初升的太阳照亮了珠江的整个江岸,也照亮了两岸鳞次栉比的写字楼群。

  早上7时,在阅江路碧道上,记者与关鸣开始了沿江骑行。“阅江路的骑行道连贯平整,无论是快速骑行还是放松骑行,骑行者都很享受。”关鸣介绍。

  骑行队伍一路向西而行,车轮下的阅江路碧道,仿佛为珠江绣出了绿色花边,化作珠江沿岸的一道流动风景线。往日,关鸣和骑友们的骑行训练也是经常从阅江路碧道开始,碧道包含亲水慢行径、林荫跑步径,甚至还有一条骑行专用道。水清、岸绿、景美的动人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铺开。

  被珠江水环绕的海珠区,拥有绵长的滨江岸线。早在2020年,海珠区就提出五年内全线贯通43公里“环岛碧道”的建设计划,阅江路碧道便是“环岛碧道”的首个示范段。这段位于珠江前航道南岸的碧道,遥望珠江新城与金融城,珠江水从北面拍打着江岸,滨江腹地背后是聚集互联网高新企业的一栋栋写字楼。未来,碧道还将向西延伸至广州塔,通过海心桥连接海心沙、二沙岛等,联通珠江两岸碧道。

  随着珠江两岸一条条碧道陆续开通,市民有了与珠江亲近的开阔活动空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珠江的生态福利:葱葱郁郁的树荫下,碧道上结伴而行的市民或骑行、或散步,一边游赏沿岸风光,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碧水蓝天带来的惬意时光,仿佛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按下“减速键”。

  “用‘后生仔’的话说,我天天来‘打卡’。”“老海珠”冯叔打趣说,虽然他并不是住在阅江路附近,但还是喜欢每天来这里走一走,有时跟街坊在碧道上踢毽子,有时坐在树荫下听广播。冯叔说,“这里到处都是红花绿树,场地大,我看看江、晒晒太阳,很舒服。”

  一路骑行下来,记者发现,碧道上有不少供市民活动的空间:原有台阶改造为无障碍缓坡;利用高差,打造两侧观景平台和文化景墙;厚重的石材栏杆改造为视线通透的轻质金属栏杆,以此提升场地的亲水性,营造出有温度、有活力的公共社交场所。种种举措下来,让来到珠江边碧道的市民游客,不再是过客匆匆,而是能慢下脚步,欣赏沿江风光。

  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在珠江两岸已见雏形。更多的公共空间向水岸集聚,滨水空间成为都市生活的核心地带,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无线充电、AI大屏……智慧公园满满“黑科技”

  珠江两岸的碧道宛如城市“项链”,而散落在珠江边的广场、公园如同项链上的珍珠,各有各的特色。探访小组跟随关鸣一路骑行,途经中山大学北门广场、海心沙广场等临江广场,还有海印公园、洲头咀公园等滨江公园。这些广场、公园充满温馨的生活气息,无不展现着城市中最生动的生活图景。

  作为城市客厅,坐落于广州城市新中轴与珠江交汇处的花城广场不但展示着广州城市的形象,还是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老人围坐闲谈、惬意休憩,孩童跑跳玩耍,情侣牵手漫步,画家支起画板写生,摄影师按下快门捕捉唯美光景……

  江畔的花城广场,不但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这里还是城市公共文化的聚集地。每到早上,广州图书馆外早早就有序排起队伍;广东省博物馆里,陈列着“讲述”岭南传奇的各式珍宝;广州大剧院形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石头,增添了几分浓郁的艺术气息。CBD的摩天大楼和设计精美的市民文化场所,让珠江的水畔生活变得更富有现代感和文化味。

  近年来,黑科技逐渐走进珠江沿岸的市民生活。位于滨江西路的洲头咀公园,处于珠江前后航道及支流的三江交汇处。去年6月,完成升级改造后,洲头咀公园“变身”为智慧公园。“4岁,105cm。”跑友张先生在洲头咀公园门口的智能设备上为儿子注册账号,“刷脸”登录后,设备能识别报读个人数据。而在2公里长的智能跑径上,识别杆通过AI技术捕捉市民跑步的速度、用时等信息,还可查看跑友在公园里甚至在全国的排行,提供跑步指导。“很方便,可以查看自己的跑步配速,及时作出调整,所以带儿子一起过来体验了。”张先生表示。此外,园内还有人脸识别的储物柜,刷脸即可使用。

  此外,在公园中部,还放置了几台AI武术大屏。只要有人走近,通过AR技术与肢体识别,根据提示就能跟着屏幕上的虚拟人物学习打太极,还能获得评分,体验感极强。记者看到,不少老人都带着小孩前来学太极,大屏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在公园待久了,手机没电也不用担心,公园设置了智能坐凳,提供USB充电插口和无线充电装置。坐凳通过太阳能蓄能,随时为市民提供充电服务。

  桥底空间变身滑板运动场 江边更添少年活力

  横跨珠江的大桥,便利了珠江两岸的交通,也给江畔带来了许多桥底空间。这些不规则的空间曾经难以利用,一度被视为城市“边角料”,往往被用作绿化用地、停车场等。随着城市发展,桥底空间迎来了变身,成了市民家门口的“健身房”“游乐场”“大舞台”。

  在许多滑板爱好者心中,琶洲大桥南侧桥底的这个滑板公园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简洁的坡道此起彼伏,开放式的环境与周边的道路联通,还有头顶的大桥挡风遮雨。每当夜幕降临,桥底的亮丽灯光总能为每一次跳跃和落地增添几分灵动。

  “之前我们只能去体育中心外的空地、地下过街隧道玩滑板,现在又多了一些玩滑板的的好地方。虽然玩滑板的人不多,但这也是一项有魅力的运动。”经常来滑板公园切磋技艺的小孙介绍。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特别是在2021年滑板项目正式进入东京奥运会后,滑板这一具有街头文化特色的运动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无独有偶,一个小型滑板场见缝插针地出现在海印桥北侧的桥底,随之这里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滑板少年的身影。“这里离家近,可以一边玩滑板、一边吹江风。”住在八旗二马路的小马时常来到这个滑板公园练习滑板。

  “广州兼容并包,让所有居民都能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是城市包容性的体现。”骑行时看到滑板少年的精彩表演,关鸣非常感慨,“珠江沿岸生活,不只是悠闲散步、慢跑、欣赏沿江美景,喜欢刺激和热闹的年轻人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力空间。这让更多市民愿意走出家门,在珠江边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滑板少年或跳跃、或飞舞,酷炫英姿吸引了在一旁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看着充满活力的身影,虽然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乐趣,但也笑呵呵地说,“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

  江边兴起露营热 便民驿站可借书、设母婴室

  约30公里的骑行之旅,最终在二沙岛结束了。二沙岛是关鸣最喜欢的骑行地之一,而对于许多广州市民而言,这也是他们较喜欢的滨江休闲区。在二沙岛的发展公园和艺术公园草坪空地,市民搭起天幕与帐篷,看着波光粼粼的美丽江景,任由携带水汽的江风轻拂脸颊,在悦耳的鸟鸣中亲近自然。

  “珠江,是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场景。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希望能亲近自然、运动健身;另一方面,广州的自然环境在不断改善,沿江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关鸣表示。在珠江两岸骑行时,他注意到,珠江旁的自行车道越来越连贯,一些过去没有自行车道的路段,如今都增设了自行车道;无障碍坡道随处可见,缓坡取代了楼梯,即便是行动不便的市民也可以在江边活动;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在滨江绿地上“长”出来,成了珠江边一道新的风景线。

  此外,关鸣还注意到,珠江边的洗手间越来越充足,分布位置也更合理了。在阅江路,记者发现,以80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新时代便民服务驿站,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健康检测、自动售卖、母婴室等各种便民服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全龄友好的城市,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这也增加了城市竞争力。”关鸣感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珠江沿岸不断变化,朝着更“多元开放、共享惠民”的方向,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滨水生活区。《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提出,未来,广州将完善滨水公共空间体系:有序安排滨江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等空间节点,形成疏密有致、尺度宜人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体系。中心城区段规划4类21个滨水公园,公园绿地16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6.5平方公里。建设丰富多元的滨江绿带,创造更多活动空间,鼓励设置文化、体育、休憩类等面向公众服务设施,推进碧道文化驿站、休闲驿站等建设,完善便民服务、应急医疗、文体游憩、标识导引、无障碍等服务设施体系,完善滨江停车场配置,激发滨江空间活力。

  “珠水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珠江畔升级蜕变,如今在珠江畔,市民游客常常都能欣赏到300多年前屈大均笔下的旖旎风光。而与那时珠江沿岸生活不同的是,如今的珠江水岸不仅是观景平台,更是属于城市市民的共享活力空间。

 
     标题导航
碧道畅行、公园智能、广场热闹……珠江两岸彰显包容、友好的生活气息~~~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9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1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1版:我们这10年⑦
   第A12版:我们,奋斗!
   第A13版:要闻
   第A14版:要闻
   第A15版:要闻
   第A16版:大湾区观察
   第A17版:经济
   第A18版:广东
   第A19版:文娱·体育
   第A20版:教育周刊
   第DGA17版:东莞新闻
   第FSA17版:佛山,奋斗!
   第FSA18版:佛山,奋斗!
   第FSA19版:佛山,奋斗!
   第FSA20版:佛山,奋斗!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第ZSA17版:中山新闻
江岸惬意生活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