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门前流水清如镜

猎德涌碧道两岸呈现“猎水通津,玉带缠腰”的秀美景色。
东濠涌亲水平台,老人带着小孩在桥上看鱼。
猎德涌秀水长清,市民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水上运动。
位于东山口的新河浦涌是广州首个双层碧道水岸公园。
猎德涌绿树环绕,摩天大楼与古色古香的祠堂相映成趣,一湾清水中映着广州塔的倩影,成了CBD里的绿洲。
荔枝湾与两岸的拱桥、亭台、长廊、花船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东濠涌两岸水清如镜,不少市民前来玩水和打卡。

  家门口的诗情画意

  【开篇语】

  市民的生活体验,展现在“家门口”的一草一木之中。而有颜值、有底蕴、有温度的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市民生活体验的加分项。

  近年来,广州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突出地方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绣花功夫”为城市刷新颜值、提升气质,让“家门口”大变样。从今日起,广州日报《视觉周刊》推出“家门口的诗情画意”大视觉系列报道,从为城市添花、增绿、净水、美街四个角度,以“小切口、小视角”展现广州“花城、绿城、水城、新城”的风貌。

  策划/李 鑫 实习生郑婷瑜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陈忧子 实习生张嘉聪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 政

  第一篇章

  家门口的“滨河水岸”

  河道如巷、水系成网。广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纵横环绕、交流如织的水网像是这座城市的经脉,也是这座岭南名城中独特的风景。

  广州,因为水有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而广州人,也因为水有了更多生活中的小确幸。水岸空间贯通,滨水空间“华丽转身”,沿江的慢行步道、桥下的滑板公园……一系列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科普长廊、文化展览、创意园区,形成了与珠江水系沿岸城市功能带互补相融的滨水公共空间带。

  与城市中轴线平行的猎德涌,从五山缓缓流向珠江。在这里,摩天大楼与古色古香的祠堂相映成趣,一湾清水中倒映着广州塔的倩影。独特的水乡景致,为猎德涌带来了天德街的熙熙攘攘和猎人坊的浓浓烟火气。每个傍晚,人们在此乘风凉、谈天说地,任凭徐徐江风,拂面而来。新建成的亲水平台,绿树环绕,成了CBD里难得的绿洲。无论是年轻的白领还是附近的居民,都爱来这里坐坐,走走青石板路,端午看猎德龙舟“碧波争渡”,中秋赏一轮圆月和“古祠醉影”。

  泛舟荔枝湾,毗邻水边的西关大屋和老字号,以及隐藏在木趟栊大门背后的西关生活,意境悠远,让游客看到了老广州有别于钢筋水泥、霓虹街道大都市的独特味道。夜幕降临,淡淡素雅的灯光,一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仿佛再现了曾经“羊城八景”荔湾渔唱的景象。

  “河水清了、空气好了,清水绿岸还给了百姓,我们生活在附近的居民真的非常开心。”回顾着东濠涌近10年的点滴变化,街坊李伯说出了东濠涌附近街坊们的心声。东濠涌,这条广州曾经的城东护城河,仿佛一条绿脉,在老城心脏地带跳动出勃勃生机。落日时分,可以站在东濠涌边看水面波光粼粼,树枝摇曳;日出光景,能欣赏偶尔掠过河面的飞鸟和水中自在游戈的鱼儿;带状公园、叠水瀑布、亲水平台……旖旎的风光,让老街坊家门口多了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碧波荡漾背后,是广州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密布广州的河涌里和水面上,有一群水上美容师,他们摇着小船,沿河清理河道中的杂草、漂浮物和各种垃圾,为河涌“美颜”,还给江水一片绿色和整洁。冬天冒着凛冽的寒风、夏天顶着烈日,而在汛期和雨天,他们也经常加班打扫着上游漂来的水上垃圾。

  如今,“水上美容师”的武器库里有了更多帮手,曾经只能靠手摇的船,变成了新能源环保船;曾经只能靠竹竿、夹子捡水上垃圾的工具,也变成了“八爪鱼”智能保洁船。车陂涌周边的街坊就经常看到这种“八爪鱼”用两只“伸长”的“手臂”高效地收集着河道中的漂浮物。

  水美了、城美了,广州人家门口久违的水畔生活,迎来了复兴。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欢度国庆
   第A5版:我们这10年①
   第A6版:我们,奋斗!
   第A7版:我们,奋斗!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体育
   第A11版:文娱·闲情
   第A12版:视觉
门前流水清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