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将文明新风吹遍白云大街小巷,为全区300多万群众带来实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邓淑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云宣
聚焦文明实践 培育社会新风
白云区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灵活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435个,其中包括广州法律服务集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创业大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源街电商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特色实践站。
充分发挥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12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定期深入基层和各行业领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举办“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事迹宣讲活动,在村居、学校、企业吹响弘扬好家风的号角;24个镇街全覆盖开展“文明来敲门”社区宣传系列活动,以摆摊设点、走访入户等形式强化文明教育与市民间的联动;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区登记注册志愿服务团体(组织)2016个,注册志愿者超过41万人。
特色志愿服务扎根基层形成品牌。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古树科普课程;“稻草人”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定点守护、快乐陪伴等守护服务,为老人和小孩保驾护航;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在交通路口、公交车站、公共广场等点位提供文明交通、平安联防和环境卫生引导服务……在白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志愿者身影,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聚焦群众关切 坚持惠民利民
白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城市文化和文明融合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当中,促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不断升级,让群众在创建过程中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今年以来,白云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全区路灯照明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新建修复路灯1600余盏,覆盖全区140条背街小巷,亮灯率100%;对云城东路、云城西路等全长17.09公里的16条道路进行品质化升级改造;创新研发并启用“智慧分类”系统,覆盖全区1000余个垃圾投放点,运用AI自动识别、大数据处理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提高投放点精细化监管水平和居民分类投放意识;今年以来完成新建、改造和提升完善各类公厕57座,新建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100%,以“小厕所”实现“大民生”。
如今,辖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设施配套、综合服务水平逐渐提升:76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同时,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白云区联动街道、市民、专业团队多方参与,精心打造三元里街三元里村榕荫园、嘉禾街望南公园、人和镇大巷村口袋公园、石马垃圾压缩站、云城变电站等多个精耕细作的村社小空间和小项目。这些身边点滴的变化,都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
抓实文化建设 讲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白云区力推文化强区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开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目标基本实现。
不断强化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遗址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舞火龙、洪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迸发勃勃生机;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旗坊等红色遗址生动展现革命峥嵘岁月,平和大押旧址、三元里平英团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经盘活后重现生命力,还推出红色故事连环画《嘉禾记忆》、廉洁文化主题话剧《吴隐之》、歌曲《爱的城》《小康的模样》等一批原创文艺精品,激发白云文化“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白云区大力实施红色革命遗址精品战略,利用声光电+VR等技术手段,推出红旗坊、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云青学舍”团史教育阵地等一批红色革命文化精品展陈,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不仅如此,白云区近年重点打造“桃花雅集”“云·飞扬”“云·跃动”白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具有白云特色的戏剧、民俗等文化元素同样活跃起来,举办“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传承系列活动等广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