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承发扬创新求变的岭南画派精神 让一代代岭南画人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

丹青笔墨映时代 家国情怀画中融

《荔熟蝉鸣》扇面 居巢
《采花归》 居廉
《东战场的烈焰》高剑父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双马图》 高奇峰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岭南春色》陈树人 中国美术馆藏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 北京人民大会堂藏
《武汉防汛图卷》(局部)黎雄才 中国美术馆藏
《两个黄鹂鸣翠柳》赵少昂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秋林鸟语》杨善深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报春图》 陈金章
《卖花姑娘》王玉珏 中国美术馆藏
《盛世珠江》(局部) 李劲堃、莫菲、林杨杰、黄涛
《春天》林蓝 广州国家版本馆藏

  读懂广州 第三十八期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初,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被称为“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勇于创新,开拓出创作题材广阔,现实关怀深刻,表现手法多样的“新国画”,将岭南画派推向了主流画坛。合称“岭南四家”的岭南画派第二代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将岭南画派推向新的高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岭南画派的画风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高一陈”提出的革新理念仍旧长盛不衰,并深远地影响了画坛。

  回望来路,一代代的岭南画人将创新求变的岭南画派精神推至无限可能。岭南画派因此也成为世人洞察岭南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的最佳窗口之一。

  策划 读懂广州工作室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刘幸

  图 受访单位提供

  追根溯源

  十香园堪称岭南画派摇篮

  兼容并包育广东绘画新风

  在海珠区怀德大街,古色古香的岭南庭院——十香园隐于闹市。一百多年前,两位仙风道骨的花鸟画家——居巢、居廉在此习画悟道。居廉还在此设馆授徒,有入室弟子五六十人之多,曾到此游学者近百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诸人均为居廉学生,这里名副其实地成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重视写生 创新技法

  居巢、居廉并称“二居”,他们在十香园里种上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十种花木,庭院常年香气四溢,也方便了他们写生。这深刻影响了当时还是学生的高剑父、陈树人等人。走出十香园后,他们与高奇峰一起创立岭南画派,最重要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作画要贴近生活、没有写生就没有创作。

  “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岭南画派亦是如此。”岭南画派纪念馆原常务副馆长韦承红说道。

  自古以来,广州人一直以兼容并包的胸怀接受各种新事物。韦承红表示,广东绘画源远流长。本土成长的艺术、远来的中原艺术和近代传入的海外艺术共同孕育出广东绘画新风。

  回溯广东绘画史,明代的广东画家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笔墨简括劲挺,豪纵爽辣,在当时崇尚艳丽工巧的宫廷画风中独树一帜,开岭南画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广东出现对绘画革新卓有成绩的画家黎简和谢兰生,他们将具有本地特色的岭南风光入画;广东画家苏六朋、苏仁山着意描写民间生活和市井风俗。清代广东画家罗清则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动感和丰富的墨色基础上,以描写岭南风物为主,开辟出表现家乡风貌的崭新风格。这些前人对后来岭南画派的画家们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二居”受到来广东教习的江苏花鸟画家孟丽堂、宋光宝等的影响,重视实地观察和实物写生,创造性地运用“撞粉”“撞水”等没骨花鸟画法,描绘岭南风物,形成“居派”画风。

  “二居”的画风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另一方面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优秀特长。“广东是近代最早接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地区。广州城市繁华,商贾云集。商业贸易不只是物的流动,更是人的流动;不只是商品的流动,也是文化的流动。”韦承红表示。

  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开放口岸,世界各地的商贸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集中交汇于广州。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加上商业贸易的繁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频繁交流。“二居”生活的时代,广州外销画市场十分繁荣,加上居廉本人与富绅、名流、文士交流频繁,“潘、卢、伍、叶”四大家族是最著名的十三行行商家族,家中收藏了不少中外名画,经常邀请居廉、居巢来家中雅集,这也为“二居”接触西方绘画提供了条件。

  折衷中西 融汇古今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岭南画家也受到了革旧鼎新的革命思潮影响。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志辉表示,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希望通过革命来改变当时的社会,也希望革故鼎新传统中国画。

  20世纪初, “二高一陈”相继游学日本,新的人生体验将他们推上了新的艺术征程。“二高一陈”深深感到,传统国画的笔墨程式已无法承载时代需求,必须“吸收各国古今绘画之特长”,方能造就“现代绘画的新生命”。

  1908年,萌生了要“折衷”新国画艺术理念的高剑父以“新国画”投石问路,在广州举办首次个人画展。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进而提出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绘画主张并身体力行,创立了与京派、海派并称“中国画坛三大流派”的岭南画派。

  闻名画坛

  岭南三杰创岭南画派

  与京派海派三足鼎立

  “新国画”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和崭新风格的中国画。高剑父曾如此解释:“吾择(中西绘画)两途之极端,合炉而冶,折而衷之,以我国之古笔,写西洋之新意。夫中国画之妙在用笔、思想、结构、气韵,西洋画之长在形似、远近、用色,以彼之长,补我不足,而成一有笔墨气韵之洋画,即有形似、远近之中国画。”他将西方绘画的写实观念与风格融入居派绘画中,又保留了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注重笔墨趣味的特点。

  关注现实生活 绘入“新国画”

  “和现实生活有关的,方才是有价值的艺术。”将“艺术大众化”视为革命目标,传统文人的“山林逸气”对高剑父来说已显得不合时宜。高剑父尝试将“现代事物”如飞机、汽车、电线杆等引入中国画中。他还特意乘机翱翔,在空中写生。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堪称其“艺术革命”具体、勇猛的实践。该画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炸毁后的上海闸北东方图书馆景象入画:画面上烈焰冲天,火光熊熊,遍地断壁残垣,令人触目惊心。《东战场的烈焰》直接让时局大事进入中国画,可谓首开先河。

  在艺术实践上,“二高一陈”继承“二居”的艺术主张,沿用“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法”,融汇中西方绘画的特长,创造出一批批富含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高奇峰作品无论是走兽、花鸟还是山水题材画,皆注重写生传神,敷色润泽,笔墨在雄健与俊美间不失神韵。比如画马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不同,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从而创造出既写实又传统的现代美术作品,雄健与俊美兼容。

  陈树人的作品清微淡远、简洁清新。他擅长诗文,常以诗入画,营造意境,抒发情怀。他创作了大量以讴歌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画、花鸟画。红棉是陈树人最喜爱的表现母题。陈树人赋诗礼赞它“高标翘出东岭松,劲节远超南涧竹。忽烧万炬烛天红,造物谁不惊天公。”

  送岭南艺术新风到长江流域

  韦承红表示,“岭南画派从未局限于岭南一隅,它更像一种思潮,影响远远超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

  1912年,高氏兄弟在上海创办了《真相画报》,丰富的内容与精美的印刷,堪称当时中国画报的最高水平。虽然《真相画报》只出版了17期,但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在《真相画报》刊图著文,展现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成为岭南画派早期的宣传阵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高一陈”等岭南派画家频频出席上海、南京的美术活动,声誉日隆。1929年,高剑父的画作《江关萧瑟》《绝代名姝》获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最高艺术记录”名誉奖,弟子方人定的作品亦获金牌奖。高奇峰所作的《山高水长》于1931年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令各国画家折服,一时享誉国际。同年,陈树人的作品《岭南春色》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优等奖。

  “二高一陈”经过多年辛勤耕耘,成功地将影响力推向长江流域至全国。1934年,刘海粟在《中国画之特点及各画派之源流》中对岭南派有这样的评价:“折衷派阴阳变幻,显然逼真,更注意写生,此派作家多产于广东,又称岭南派。陈树人、高奇峰、高剑父号称三杰。”对岭南画派做了最简要最概括的权威总结。

  走向高峰

  笔墨反映时代创作经典

  开创独特中国画教学法

  在广州象岗山南麓、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界处,坐落着高剑父纪念馆。此地原是一间依山而筑的大屋,当时为朱紫街87号,正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聚徒讲学之所——春睡画院。如今的春睡画院故址挂的是“高剑父纪念馆”的牌子。按原状复原的“春睡画院”被“搬到”了该栋居民楼的天台。搭乘电梯,上得天台,一幢清式建筑赫然在目,这便是复原了的“春睡画院”。

  经典作品代表

  20世纪中国画成就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吟之诗。1923年,高剑父将其创办的美术教育机构命名为“春睡画院”,以此为大本营致力于培养“艺术革命”的新生力量。春睡画院走出了不少艺术大家:如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杨之光等。

  其中,关山月、黎雄才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尝试努力突破传统丹青程式,通过艺术创作建构与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紧密联结的笔墨语言。

  关山月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一生的艺术创作总是与时代共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建设工地体验生活,他的画题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绿化的山野、横跨两岸的水闸、盘山大道上的小汽车、郁郁苍苍的防风林带……《新开发的公路》《绿色长城》等作品堪称其中典范,其中《江山如此多娇》最广为人知。

  关怡所写的《挥笔颂山河 关山月小传》中记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故事:1959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将关山月从欧洲召回北京,通知他和当时任南京国画院筹委会主任的傅抱石为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合作巨画 “江山如此多娇”,创作内容取自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词意。

  关山月和傅抱石在创作期间被安排住在北京东方饭店,二楼的会议厅变成了他们的画室,由荣宝斋特制了一米多长的大笔和排笔,并用五六个大号的盆作为调色盆。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郭沫若先生多次指导启发画家的创作思路。关山月和傅抱石夜以继日地工作,1959年9月29日晚上,大画《江山如此多娇》装裱完毕,赶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悬挂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江山如此多娇》的前景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是关山月画的,而大河上下的流水瀑布和山岩就由傅抱石画,保留了南北各人的风格,并达到了最佳效果。这幅巨作以新的视野和角度使中国山水画的境界呈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审美高度,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山水画样式。

  韦承红认为,关山月并不局限于小圈子和地域性的文化,实际上他一生都在追求变化。这也正是岭南画派人对艺术的追求,他们并不满足于打造一个地域性的画派,追求的是不断地变革和创作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黎雄才成功地创造了新的中国山水画表现模式,成就了名垂史册的“黎家山水”。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广美博士生导师梁江认为:“黎雄才从南宋笔墨与横山大观的光影色彩效应中起步,寻觅到了一种吻合个性的语言方式。造型工写结合,笔法雄秀相宜,设色清雅明快,这很能代表岭南画派尤其岭南山水的特色。”

  长达28米的《武汉防汛图卷》,是1954年夏任职武汉中南美专的黎雄才投身长江洪灾防汛抢险工程前线时,在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历时一年有多创作而成。据当时在中南美专学习的陈金章回忆:“黎雄才先生在一个多月内,骑着自行车奔走在防洪大堤上,每天忘我地画速写和在长卷里画构图……”作品运用了山水画长卷形式,场面恢宏,内容繁复,绵延数百里的抗洪防汛叙事一段段铺陈推移,赢得了“抗洪史诗”之誉。

  美院教学培养中国画人才

  关山月、黎雄才不仅用画笔开创了20世纪中国画的新格局,而且他们与杨之光等在广州美院开创的中国画教学法独具特色,影响广泛,让广东成为中国画发展最繁荣、成果最丰硕的区域之一。据统计,广美中国画学院从1953年至今,已经培养了2200余中国画本科生和研究生。

  正如梁江所说,“关山月、黎雄才的意义,在于继承与拓展了岭南画派艺术,以富于个性特色的笔墨语言丰富了20世纪中国画的表现力,创作了代表20世纪中国画成就的经典作品,同时为新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新鲜而重要的经验。”

  岭南艺术之花开遍世界

  “若论‘岭南画派’当今在海外的影响,赵少昂、杨善深厥功至伟。”梁江说。

  在今天的广州二沙岛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藏有一座亭式外形的二层旧楼。其北门外墙一侧嵌有云石牌,上为国画大师关山月题写的“天风楼”三字。这里就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的故居,高奇峰在这里培养出了赵少昂、黄少强等著名的“天风七子”。

  将天风一脉发扬光大的,当属天风七子中最年轻的赵少昂。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赵少昂被徐悲鸿誉为“中国现代花鸟第一人”。他把居巢居廉的“撞粉撞水”诸法和高奇峰的长处传承并发扬,融入英国式水彩的技法,开创了一笔沾调数色的“绝活”。赵少昂在海外多次举办展览,将岭南画派的海外影响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如此,1948年他迁居中国香港后,培养出大批的美术人才,他的学生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将岭南艺术之花开遍世界。

  让岭南画派在海外声名远播的还有杨善深。杨善深师承高剑父,并从古今中外绘画中吸取精华,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其绘画题材广泛,走兽家畜、花鸟翎毛、山水人物等均有极高造诣,尤其是他的花鸟画,更是独具一格。杨善深1970年在中国香港创立“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并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地举办个展。

  正是得益于赵少昂、杨善深的开馆授徒和办展,岭南画派在海外影响巨大,堪称海外传播最广泛的一个中国画派,以岭南画派为主体的美术馆、纪念馆,是所有画派中最多的,就连美国旧金山都有岭南画派赵少昂等人的纪念馆。2018年、2019年,广州高剑父纪念馆曾举办了两次世界各地的岭南画派画家“回家”展,海内外画家从世界各地赶到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广州响应活动,成为一时佳话。

  传承开拓

  创新成就群星璀璨

  生机勃勃叶茂枝繁

  “岭南画派”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原动力。“岭南三杰”,“岭南四家”风格各异、各有创新。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特色,成就了岭南画坛的群星璀璨。

  风采各异 创新不断

  谈到岭南画派前辈,陈金章表示,“回头看,三位老师留给我的不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对着生活去画画,这个道理并不容易悟出来。”陈金章创作了《枣园春》《秋声》《南方的森林》《报春图》等优秀作品。他的创作也不断创新,如《报春图》就开创了岭南画派画木棉的新手法,将传统上视为花鸟题材的木棉引入国画山水创作题材。

  2004年,陈金章奉关山月、黎雄才二位老师所托,为广州创作一幅主题为“春到岭南”的国画,希望他以山水红棉的表现方式来完成这幅画。于是,从迎宾馆到越秀山,从中山纪念堂到人民公园、鲁迅纪念馆,陈金章一路观察、研究、写生,构草图。一个月后,陈金章完成了《珠江春晓》的创作,继而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报春图》。灿如朝霞的红棉、晓雾初散的岭南远山,飞鸟、山峰、白雾……早春南国生机勃勃,歌颂了广州包容、进取、向上的城市气质。

  梁世雄跟随关山月、黎雄才二位大师多年。他是最早一批走进西藏的山水画家之一,雪域高原与浩瀚荒漠是传统山水所罕见的题材,梁世雄也因此开拓创新了岭南山水画的创作实践。

  作为岭南画派一员,虽然没有画过“鸿篇巨制”,王玉珏的作品一样让人感受到地域的特色和时代的气息。上世纪八十年代,王玉珏以一幅《卖花姑娘》获得第六届中国美展银奖。“当时我到顺德一个农场采风,在花场里看到姑娘们骑着自行车去送花,那种带着希望、带着笑意,如春风扑面而来的韵味瞬间就‘抓’住了我。”最初她用宣纸、用绢来画,但都画不出她想要的效果,于是又另辟蹊径,买了“的确凉”布来画,出来的效果还受到了关山月的称赞。

  传承与开拓 引入新视角

  到今天,传承岭南画派精神的岭南画人继续传承与开拓,为中国画坛提供了新视角。

  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师从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名家,专攻唐宋山水画研究。在经年累月的耕耘中,李劲堃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画风,同时,他提出“直面当代,立中研西,以古为鉴” ,被认为是岭南画派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的当代艺术理念和方案。

  李劲堃带领青年画家莫菲、林杨杰、黄涛一起创作的《盛世珠江》体现了这一理念。画面描绘从白鹅潭起贯穿整个广州城区一直延伸到南沙的出海口这条珠江流域主线。李劲堃带领的三位80后青年画家的研习方向都不一样,经过多次讨论,他们选择了所学的山水画知识作为基础,使用勾、皴、点、染、积为主要的绘画手段,融入当代艺术的理解,运用综合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语言重构,让画面既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特点,又具有时代的印记,同时能反映出新的东方精神。“这件作品既是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当代城市的象征来表现,也是我们探索如何用传统国画表现现代城市面貌的一次创新尝试。”李劲堃说。

  在广东美协主席、花鸟画名家林蓝的画室一隅,挂着居巢、居廉所作的写生花鸟,日常创作之余,林蓝总会细细观摩前辈们的作品,从中获得滋养,在她看来,当代岭南画学可以从“求真、求新、求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是“求真”,即在内容、题材上注重写“生”,广府文化包涵务实的城市品格,这种精神表现在美术风格上,便是岭南中国画更倾向于写生——写人间烟火的生、生机勃勃的生。二是“求新”,即在形式、技法上注重纳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收古今东西绘画技术、手法,为“我”所用。三是“求美”,即注重雅俗共赏。

  岭南画派的特点用岭南画派名家陈永锵的话来说,就是岭南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兼容、务实创新。也正是如此,岭南画派创立至今已经过百年,却仍能保持充沛的生命活力,绵绵瓜瓞,叶茂枝繁。

  弱弟小年依阿兄,

  丹青能肖性情真。

  入此莫怪还中热,

  画里骖鸾好致身。

  ——居巢

  春人采绿联新赏,

  谢客薰香忆旧游。

  残月微明朝露湿,

  碧溶溶地似烟浮。

  ——居廉

  搜集古今中外艺术之精华,熔冶一炉。

  ——高剑父

  撷中西画学的所长,互作微妙的结合,并参以天然之美,万物之性。

  ——高奇峰

  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

  ——关山月

 
     标题导航
传承发扬创新求变的岭南画派精神 让一代代岭南画人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廉洁广州
   第A8版:国内·国际
   第A9版:都市新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粤韵周刊
   第A14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15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16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17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18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19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20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21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22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23版:砥砺奋进 金融担当
   第A24版:文娱·体育
   第DGA24版:东莞新闻
   第FSA24版:佛山新闻
   第SZA24版:深圳新闻
丹青笔墨映时代 家国情怀画中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