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四个出新出彩 广州实干创造

  过去十年,广州积极探索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以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穗统宣

  广州被确定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全力打造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为广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着交通“流量”转化经济“留量”。2021年,全市客运量达2.20亿人次,货运量达9.82亿吨,广州客运量和货运量均居全国前列。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近5000万人次级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7000万人次级,2020年也达到了4377万人次,成为全球复苏最快的机场;在国际机场协会(ACI)2020年度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旅客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蝉联全国首位;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创历史新高,居全国机场第2位。2021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51亿吨和2446.65万标箱,连续两年均分列全球第4位、第5位。高铁班次、广州南站客流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年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28.4亿人次,居全国第2。

  2020年6月,广州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2021年,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81.72亿元,是2012年的3.35倍;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1.94%提升至2021年的3.12%。2021年,广州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5家,持续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20人,近五年增长约70%。“十四五”开局,广州科学规划打造了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一区三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轴”空间布局。

  广州着力加强民生工作。2021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达56.96万人,比2012年增加1.89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16.44万人,增加34.18万人;在园幼儿63.32万人,增加24.98万人。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53.43%和88.18%。平均每名小学、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7.92人、12.08人,均比2012年有所降低。高等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从2012年的100万左右(101.23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155万人(155.83万人)以上,在校大学生数量多年来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生从2.03万人增加至3.38万人;本专科毕业生从23.69万人增加至31.98万人,为广州发展提供大量优质人才。加强与国外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高地,至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后顺利开学。医疗资源与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末,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14个,比2012年增长65.6%;三级医院达70家,其中三甲医院增至3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十年增加13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从2012年的7.06万张增至2021年的10.65万张。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9.41岁提高至2021年的83.18岁。全市养老床位从2012年的3.40万张提高至2021年的6.99万张。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3834元,比2012年(2614元)增加1220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2020年超15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努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增加值2017年破千亿元,2020年超1500亿元;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66%提升到2020年的6.13%。2021年,规模以上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3238家,是2012年的2.2倍,增加超过1700家;实现营业收入4980.99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各行业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176.95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比重为43.7%。

  2021年,全市实现通借通还且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321个,比2015年(87个)增加234个;每5.9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镇(街)图书馆覆盖率达100%。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64家,比2012年(32家)增加1倍;文化馆(站)189家,比2012年(179家)增加10家。

  金融业增加值规模稳步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现代服务业规模攀上新台阶,2019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达13636.8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62.7%提升至2021年的67.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不足8000亿元(7981.4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超万亿元(10860.0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8%。

  广州扎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金融市场表现活跃,金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金融业增加值规模稳步扩大,由2012年的不足1000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近2500亿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规模是2012年2.5倍;按可比价计算,2012年-2021年年均增长9.4%。

  2021年,广州现代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9.72亿元,是2018年的1.9倍,2018年-2021年年均增长20.1%;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620.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41.54亿元,2018-2021年年平均增长7.5%。网上消费畅旺带动快递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迈入“百亿件”时代,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106.78亿件,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

  广州加速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大力提升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和辐射面。2021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388场次,展览面积683.81万平方米。其中,各专业展馆举办的经贸类展览209场次,展览面积666.92万平方米;场次和面积稳居全国第2位。全市重点场馆接待会议6492场。广交会展馆全年办展面积合计462万平方米,居全球单馆办展面积首位。

  近年来,广州集聚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高科技服务业。2021年,高技术服务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692.61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3%,占比较2018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8年-2021年年均增长19.4%。

  建设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广州营商环境优化不断交出新成绩,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连续两年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2年,广州开启以“激发活力”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建设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在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中,广州2012年的评级为Beta级(二线)城市,2016年首次跻身Alpha级(Alpha-,弱一线)城市,随后维持在世界一线城市阵营。在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指数”(GCI)中,广州由2016年第78名跃升至2021年第61名。根据2020年世界银行和埃信华迈联合发布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广州港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在全球351个港口位列第6,同时也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五位港口中的第一位。

  广州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达303.77万户,是2012年末的3.1倍。全市“四上”企业从2012年的16695家增加至2021年的38500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数量,这十年净增“四上”企业21805家。世界500强集聚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底,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330家,比2012年增加近百家。广州本土两家企业——“广州建筑”“广药集团”分别以266.81亿美元、260.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功进入世界500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入围榜单的建筑企业和首个以中医药为主业入围榜单的医药企业。

 
     标题导航
探索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大湾区观察
   第A6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穗月留声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东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娱·体育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四个出新出彩 广州实干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