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南沙方案》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这两个关键,特别强调与港澳协同,共同扩大对外开放。《南沙方案》将给澳门带来哪些机遇?南沙如何与澳门协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基于这些问题,广州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由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南沙成为可辐射澳门、融合多方优势资源新平台
广州日报:《南沙方案》强调,南沙将打造成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在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基础上,您如何看待《南沙方案》给澳门带来的机遇?
吴志良:澳门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这是澳门长远发展的一大困扰。
《南沙方案》提出后,南沙与横琴一样成为一个可辐射澳门、融合多方优势资源的新平台。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个重大平台之一,南沙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南沙区位优势明显,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南沙可以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且南沙因为开发时间较长,基础设施完善,在航运、制造业、金融等领域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
而澳门在科技成果、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南沙方案》则提出,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有竞争力的中试和应用推广基地。南沙的这个发展愿景,契合澳门的发展优势和发展需求,将为澳门经济多元化提供充足的动力。从长远来看,澳门与广州南沙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将有助于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也有助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先行先试。
“面向世界”要发挥好澳门独特优势
广州日报:《南沙方案》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这两个关键。澳门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主要窗口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国际交流以及港澳交流优势。南沙该如何协同澳门面向世界?
吴志良:中央赋予澳门“一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基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澳门对外交往的方向和路径。粤港澳大湾区以澳门为纽带,可以带动整个湾区城市群参与国际战略发展,南沙也不例外。
南沙的目标是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面向世界”要求南沙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协同港澳”是“面向世界”的实现途径,发挥好澳门的独特优势将为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澳门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评为全球最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之一,享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地位,企业所得税最高仅为12%,国际市场网络广泛。协同澳门则有助于南沙强化“走出去”综合服务功能,澳门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将与大湾区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更充分结合起来。
其次,澳门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所参加的国际性组织达50多个,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协同澳门则有助于南沙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引擎功能,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与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对接合作。
最后,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这使得澳门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地位凸显。协同澳门则有助于南沙强化国际交往新平台功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主要自由贸易区、国际港口、商协会和国际性组织的务实交流合作。
澳门科创能力将在合作中再上新台阶
广州日报:“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位列《南沙方案》提出的五大任务之首,在“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等方面,您认为《南沙方案》会带来哪些利好?
吴志良:澳门回归20多年来,在国家和内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创能力不断提升。澳门作为只有32平方公里,68万人口的微型经济体系,已经拥有10所高等院校和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在微电子等领域已形成技术高地,成为大湾区珠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一极。
但目前人们对于澳门还留有一种印象,便是“澳门的大学虽然办得不错,但还是很难留住人”。这主要因为澳门高校对本地人才的培养目前主要是满足澳门现有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些滞后于澳门未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公共行政、旅游会展、教育、银行金融、社会服务等行业依然是澳门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但是类似集成电路等专业的澳门毕业生很难留在当地。博通、高通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中不乏澳门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身影。
澳门特区政府提出的目标是,要建构与澳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适度多元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澳门的高等教育应为大湾区的建设培养科技人才,并且要通过“产学研”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如何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培养知识成果的创新者,如何在科研与产业相结合方面做得更好,是澳门高校要破解的课题。广东全省一半以上的高校聚集于广州,这些高校在产学研联合攻关上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澳门的高校则拥有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师资团队和创新的教育理念,两地高校教育的合作本身就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近年来,南沙初步形成了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完整生态,在现代中药领域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与澳门在中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能够形成精准匹配和对接。未来双方科技合作中所产生的产学研互融、校企联动,将提高澳门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澳门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优质土壤。
让澳门青年在实习中认识南沙
广州日报:《南沙方案》提出,要将南沙打造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并提出2035年南沙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的目标。澳门的社会治理之优、民生福利之好是世界领先的,澳门青年在成长中的迫切需求是什么?南沙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对澳门青年的吸引力?
吴志良: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爱国爱澳青年人才,事关国家和澳门的长远发展。澳门基金会一直全力以赴为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近年通过“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澳门青少年到内地交流学习,为澳门青年认识祖国发展、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增长社会阅历搭建了有益平台。
这些年来,澳门经济受疫情影响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有所减少,也倒逼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圈去大湾区闯荡。南沙可以更多地为澳门青年提供实习的机会,推出商贸、文旅、会展等领域的专项实习计划,多维度覆盖不同澳门籍青年群体。在实习中,澳门青年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南沙的战略定位、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增强他们到南沙创业就业的意愿。
令人喜闻乐见的是,《南沙方案》对提升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比如在住宿公寓、通勤、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等。目前南沙也首创薪金补贴、职业资格和技术职称补贴、促进就业奖励、一卡走南沙等一系列条款,这些足够吸引的政策安排,必然会吸引澳门青年人前往就业和创业。
促进人文交流需要“以点带面”
广州日报:《南沙方案》在文化交流方面提出,携手港澳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引导粤港澳三地青少年积极参与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澳门一直注重通过历史文化教育来增强市民的家国情怀,在文化交流方面,广州南沙和澳门的合作如何走深走实?
吴志良:穗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拥有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澳门拥有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历史文化优势。广州则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名城,南沙同样具有鸦片战争遗址、星海故里、岭南水乡文化、广府文化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两地借助南沙平台进行文化交流拥有广阔的空间。
澳门社团数量多、种类全、影响大,为在澳门弘扬爱国爱澳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希望澳门与广州南沙之间能够以社团为桥梁纽带,通过两地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打造联动性的文化盛世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更加常规的文化交往。
澳门在历史文化教育上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在历史文化教育上,广州南沙与澳门可加强经验的交流互鉴,寻找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南沙方案》提出后,南沙与横琴一样成为一个可辐射澳门、融合多方优势资源的新平台。
南沙区位优势明显,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南沙可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且南沙因为开发时间较长,基础设施完善,且在航运、制造业、金融等领域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
“协同港澳”是“面向世界”的实现途径,发挥好澳门的独特优势将为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南沙初步形成了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完整生态,在现代中药领域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与澳门在中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能够形成精准匹配和对接。
南沙可以更多地为澳门青年提供实习的机会,推出商贸、文旅、会展等领域的专项实习计划,多维度覆盖不同澳门籍青年群体。
我希望澳门与广州南沙之间能够以社团为桥梁纽带,通过两地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打造联动性的文化盛世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更加常规的文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