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长堤十里洋场到打造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

CBD百年对话

百年前大基头、洲头咀一带珠江沿岸全景图。(受访者提供)
如今,从珠江边往花城广场望去,珠江新城格外繁荣。
百年前珠江上繁忙的船舶(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百年前在珠江边矗立的南方大厦格外醒目(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如今,珠江新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一座座总部大楼拔地而起。
记者和专家一起感受企业的特色产品。
扫码感受珠江十里长堤百年前的繁荣
扫码和小分队一起探访珠江新城里的“专精特新”

  产业篇

  生态篇·生活篇·人文篇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潮起珠江,向海而生,珠江连接起中原和岭南,在广州奔流入海,孕育出千年商都的富庶繁华。

  客似云来、货如轮转,珠江见证了广州从“一口通商”迈向“世界大港”,涵养了广州通江达海的宽广胸怀。

  面向未来、产业第一,珠江沿岸地区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集中承载区和高质量发展带。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的凌云壮志,激荡四方。

  走读珠江沿岸布局的产业,我们回溯珠江产业变迁,展望产业发展。穿越百年,我们看曾经的 “黄金岸线” 长堤与如今城市新中轴线一带崛起的新“黄金三角”实现隔空对话。

  静静地聆听这场对话的,正是奔流不息的珠江之水。

  探访小分队

  统筹领队/申卉、王晨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龙锟、徐雯雯、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吴子良(除署名外)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

  策划/江永忠、许芳、林明

  执行/赵东方、毕征、秦晖、张伟清、余靖、何超

  跟着老广州寻踪百年前的CBD

  早在百年前广州已有“商业综合体”

  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清政府设立粤海关的第二年,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广州作为中国唯一通商口岸,独揽对外贸易长达85年之久。1920年前后,在西堤、长堤一带,先施百货公司、城外大新公司、东亚大酒店、海珠大戏院等新式酒店、百货公司和娱乐场所已相当闻名,江边一带日显繁华,成为行人如鲫、商贾云集的“十里洋场”。这条见证百年变迁的十里长堤,被称为百年前的广州CBD,至今仍保留了老广州津津乐道的威水史。

  广州“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协会创办人杨华辉一直以来坚持记录与挖掘广州的历史文化。这天,他作为专家观察员与记者一道从粤海关出发,从沿江路一路从西往东,探索百年前珠江的产业分布。探访小分队第一站来到南方大厦。南方大厦在1922年落成时是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曾经流传‘没到过南方大厦,等于没到过广州’”,杨华辉跟记者说,“南方大厦以前叫城外大新,也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大新公司,是当时位列全国前三甲的百货公司。”当时,城外大新除了经营酒店,还兼营百货、理发、照相和游乐场,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百货企业。“可以看出,早在百年前,广州已经拥有我们当下非常流行的‘商业综合体’。”杨华辉笑着说。

  这样的“商业综合体”还不止一家。沿着珠江北岸继续往东走,从沿江路拐入长堤大马路,我们看到了已经改名港润东亚大酒店的东亚大酒店。这里仍保存着“东亚”的名字。杨华辉告诉记者,东亚大酒店曾属“四大百货”之一的先施公司。如今,从酒店旁边的巷子走进先施二街,还能看到曾经的痕迹。“当时,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俗称:先施百货公司)和东亚酒店比邻而立,同样是一体化、集团式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非常先进。”杨华辉边走边说。这里有两栋均高六层的附楼。“这两栋楼就是以前先施公司的汽水厂和化妆品工厂。先施会销售自己所属工厂企业的产品,如先施汽水、先施牙膏、雪花膏等,这或可称为中国商业平台创建‘自有品牌’的最早案例之一。”沿着楼道往上爬,杨华辉一路指引,让记者看看工厂的痕迹。在五、六楼之间,一座“天桥楼梯”将两栋楼相连。登上六楼的天台,竟有几座大型的金字顶礼堂式建筑及一栋三层高的楼中楼。“这里就是先施公司曾经的天台游乐场,那座三层楼高的小楼其实是原来标志性的塔楼。那时候,广州企业就懂得把购物场所打造成时髦的社交中心。”杨华辉解释道。

  在杨华辉看来,这里可以成为当时的CBD,一是基于十三行,二是基于珠江。“珠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商贸通道。没有珠江,十三行其实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不过,杨华辉说,“其实不仅是北岸,河南江岸也集中了很多商贸产业。那时候,这片珠江江面几乎全是船只,不仅有小木舟,还有那时候被广州人称作‘大火船’的轮船也停泊于此。到北岸可以购物消遣,到南岸则购买生活用品,足见当时珠江两岸的商业繁盛。”

  跟着经济专家看新中轴线CBD

  长长的沿江带囊括产业发展最前沿

  离开长堤,我们的脚步一路向东,从百年前的长堤CBD,一直走到如今的广州CBD。

  在这里,记者们和专家观察员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一起走访珠江两岸的企业,探寻现在珠江沿岸产业的状况。如今,在广州新中轴线以东的珠江沿岸,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珠江新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其势已成,再往东,广州国际金融城、鱼珠第二CBD同样雏形初显。在李志坚看来,这条长长的沿江带囊括了广州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在珠江新城,上午9时,白领行色匆匆地从各个地铁出入口、停车场,涌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今,珠江新城已经形成成熟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集群,甚至在其细分领域,已经诞生工程技术和设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咨询服务、广告等四个百亿级高端服务业细分行业。除此之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五大广告传媒集团分支机构,以及全市1/3的会计师事务所、1/3的律师事务所、1/5的地产中介公司、70%的人力资源机构等集聚其中,足以提供最便捷、最全面的专业服务。

  5年前,成立于2010年的中运科技选择将总部从天河客运站附近搬到珠江新城核心地段。这家企业如今已经为全国2000多家客运站提供智慧交通安全出行服务,并刚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清枝告诉记者,随着企业逐渐壮大,商务展示的需求也逐步提升,于是选择搬到珠江新城。“无论对于员工还是客户,珠江江畔的珠江新城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我们有时开玩笑说,就算在办公室加班点个外卖,看着珠江夜景,也觉得是一种享受。”李志坚告诉记者,“很多像中运科技这样的企业选择把总部搬到珠江新城,恰好反映了珠江功能的变化。从前,珠江沿线分布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看重珠江的港口码头功能。而现在珠江沿岸尤其是CBD一带高度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追求的是生活服务或是商务休闲的功能。”

  随后,当探访小分队来到与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感受到这里正在加速腾飞的数字经济产业,也赋予了珠江更多新的属性。

  在这里我们来到入围由全球著名IT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他们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其中,展厅的一台工业互联网共享农业烘干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它可以让西部地区农民通过手机APP给设备下达指令,完成各种农作物的脱水、烘干,不仅大大方便了生产生活,还能实现农产品全业务流通过程中的可视可溯,真正实现“技术富农”。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跟记者分享:“长期以来在珠江滨水空间所形成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已经构成了珠江沿岸产业带的基础。如今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于珠江沿岸,不仅可以促进沿岸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在全球开展业务来提升产业质量,为有形的珠江产业带叠加一层无形的珠江产业带。”

  一路往东探企业

  除了“巨无霸”还有“小而美”沿江分布

  当我们的脚步继续往东,一路探访沿岸布局的企业。我们发现,不仅腾讯广州总部、唯品会总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巨无霸”企业选择沿江布局,珠江沿岸还分布着很多小而美的创新企业。

  这些小微企业,同样折射出珠江产业之变。

  坐落在黄埔港畔的智能家居企业奕至科技是一家不到5岁的公司,目前企业已完成了近2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的产品也成为刷屏海外TikTok的爆款,核心产品“智能感应灯”更是冲上亚马逊热销榜前十。公司创办人何灼文是一名“85后”。从他的办公室望去,不远处就是忙碌运转中的黄埔港。

  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就进入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工作。也正是这份工作经历让他抱着“做出中国人自己全球高端家电品牌”的梦想,选择了创业。

  而第一个产品,何灼文就想到了“光”,一个无线智能感应灯。

  不用走线,只需要磁吸的铁块吸附,然后粘上3M胶,衣柜、床边、洗手间……粘到哪里就照到哪里。何灼文介绍,当时,大多数灯要接电,否则没法补充照明。“所以我们想做一个不用接电,而是用电池驱动的无线感应灯。”不仅如此,这款灯上有很多传感器,灯光可以根据环境的光亮度自动调节。“这盏灯售价近200元,可能是这个领域全世界最贵的单品之一,但上市以来每年销量都有近100万台,卖了三年还是我们最主力的型号。”

  在何灼文看来,这款灯能成为爆款,来自他们的“颠覆创新”。“我们所有产品都是自己原创的,到现在累计申请超380个全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个。”他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自己做的智能家居,能全然颠覆原来那种黑白分明的传统电器形象,为人们创造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小确幸”。何灼文说,他们通过不断研究理解用户的需求,重新定义年轻人需要的产品,再通过创新设计,产生品牌溢价,并以此支撑公司运行,找到全球更多优秀的设计师研发工程师,再做出更好的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整个商业的底层逻辑。”

  何灼文告诉记者,他们可以走向全球的另一个“秘籍”是沿珠江入海口一路往东南布局。他说:“研发总部在广州,因为这里的人才和营商环境非常好;仓库、物流、发货、生产在东莞,看上的是那里的供应链优势;全球营销在深圳,这里的互联网资源能为产品的海外营销打出一片天;金融及出口平台在香港,因为这里的资金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就这样,我们沿着珠江,沿着广东沿江高速布局了整个企业,让大湾区各座城市都能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让我们的企业效益实现快速增长。”

  看到这家小企业迸发出的巨大活力,李志坚同样感慨万分。“没想到今天沿着珠江走一走,发现还有这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它们就是我们广州的希望!”李志坚告诉记者。“我也看到了年轻创业者的活力,他们依托广州的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真正体现了老城市的新活力。未来我们沿着珠江,更多的产业不再是过去那样,单纯是临港搞商贸,更多的是依托临港环境去创新创业,去推动广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标题导航
从长堤十里洋场到打造国际一流沿江经济带~~~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深锐周刊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CBD百年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