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开放创新国际化 粤港跨境合作大学带来新理念

合办高校“湾”道疾驰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汤涛教授给UIC本科生上课。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
UIC的学生在上马术课。
UIC推行博雅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
校园和珠海会同古村相映成趣。

  9月1日,位于广州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500多名新生迎来人生的重要阶段。事实上,港澳高校来粤办学早有先例。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在珠海成立,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称“港中大深圳”)在深圳开学。鼓励港澳高校到粤办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深入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聚集高地。目前,港澳高校按下入驻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键,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澳门科技大学(中山)、香港大学(深圳)的筹建均已提上日程,预计3~5年内陆续开校。

  港澳高校融入广东后带来哪些新理念?继上周走进港科大(广州)后,本报记者再次走进UIC和港中大(深圳),实地探访这两所先行先试、开办多年的大学,看看粤港合作办学开出了什么样的新花?

  统筹/陈治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王纳

  院士谈治校

  先育人再育才

  为湾区输送国际化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UIC校长汤涛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加强粤港澳青年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引。UIC是中国内地跨境合作的第一所“湾区大学”。UIC已经培养了逾1.5万名本科毕业生,近年逾七成选择出境深造。无论是直接就业、创业,还是深造归来,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未来学校会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UIC将继续将育人作为首要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可用之才,特别是多为大湾区输送国际化人才。

  其次,要持续促进粤港澳三地交流,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争取做出人才交流基地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广东持续引进港澳知名大学资源,为跨境高校间的合作创造更开放的发展环境,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今年9月开学,澳门科技大学即将到珠海高新区与UIC相邻作伴,还会有多所大学在筹建当中。

  越来越多的港澳高校北上办学,证明了湾区合办高校的成功。UIC已经扎根珠海、立足广东,并将在引进高水平人才、加深与母体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第七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但我们还是一个很新的学校,离最好的、国际一流的大学还是有距离的,我们一直在往这方面努力。首先,我们在招聘国际一流教授这方面做得不错。在一些专业里面,我们的师资条件是可以跟最好的大学相比较的。

  其次,我们学校非常强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我们是书院制的学校,所以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所有学生都要学通识教育,有关世界文明的所有东西都要学。因为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其次才是培养专家。大学的目的不在于教授了多少知识,传授了多少技能,大学是教你求学和做人的地方。

  从整体来讲,我们跟国际的接轨也做得不错。国际上现在有120多所著名高校和我们有交流。我们的学生可以不用考试,直接进到这些学校里面去读硕士、博士。

  开放的校园

  大学与古村共生共融

  灰瓦、青砖、飞檐、古树婆娑,一间名为“张妈茶果”的小店在珠海会同村古建筑群中特别醒目。店内,老板梁金月乐此不疲地接待一个又一个顾客;店外,UIC的几名大学生身着戏服,正在拍摄他们自己改编的老舍作品《断魂枪》,这只是UIC的学生普普通通的一次校外课堂。

  “如果有一所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学生,有多种语言和文化,有艺术工作坊和图书馆,有音乐厅和体育场馆,师生和居民可以共享,做到社区中有大学,大学中有社区,这将是多么美妙!”UIC原校长吴清辉一直梦想着,让有着280多年历史的会同古村和前卫的UIC,从身体到精神来场深度融合,诞生中国首个“大学小镇”。

  “大学小镇”,是许多欧美名校采用的方式。大学与社区共融共生,从而形成知名小镇,牛津、剑桥均是如此。在UIC落户珠海的第九年,珠海市政府与UI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UIC将积极参与并会同及周边村落改造成大学小镇的规划建设。

  UIC赋予了大学小镇“开放、创新、国际化”的精神和内涵。2017年,随着UIC新校园从北师大珠海校区内整体搬迁至会同古村,它便成了真正意义上没有围墙的大学。UIC与周边社区、本地社会的融合不断深化。UIC的大学会堂、演艺厅、图书馆以及部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村民可与大学生共享公开课、讲座、文化艺术活动等。这所大学越来越特别:国学资深教授在古色古香的祠堂里,讲述岭南文人及名家轶事;艺术家、社区居民与大学生,在大学礼堂同台举办晚会;知名服装设计师马可与教授在古朴的老宅子里畅谈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

  这个沉寂了数十年的古村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镇,未来更是科创小镇。“小镇”以知名大学为依托,政府规划合适的科创中心、研发孵化社区落户其中,这里优雅的人居环境将让世界各地的名家大师流连忘返,这是珠海市和UIC的共同愿景。

  吴清辉说,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可以与这里的师生自由交流;师生可从大师那里汲取养分。累了,他们可以在会同古村里散散步;在放松的环境下,他们随时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许一个重要的科学发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1962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杜威·沃森便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研究领域,当他们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相遇时,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大学小镇”的作用之一,正在于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起来,在交往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中西合璧的理念

  接轨国际并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港科大(广州)的“新”体现在学术架构、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校长倪明选介绍,在港科大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上,港科大(广州)采用全新的学科融合的学术架构,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

  那么,作为首家内地与香港合作创办的大学,UIC又新在哪里?校长汤涛院士说,UIC是内地首所新型博雅大学。UIC有两大新特色:一是教育理念新。博雅教育是由西方舶入的概念,在中国的实践中需要做适当的改良。在这方面,UIC在17年的办学历程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即在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和国情国学教育课程中,大量且有系统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效十分显著。

  二是管理模式新。UIC颁授香港浸会大学学位,学术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接轨国际,同时注重吸收中国育人传统理念。17年来博雅教育实践中,UIC逐步摸索出一套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全人教育新模式,采用“在做中学、知行合一”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全程用英语教学的UIC,还开设了古琴、射道、雅乐、马术等“六艺”的全部课程。

  上学期以来,同学和老师约饭的场景频现UIC师生的朋友圈,这是今年UIC“阅读周”的特别福利。阅读周不设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各学部筹备了两百余项丰富的活动。其中“取贤于师,共享食光”活动很受同学追捧,学生约老师一起用餐或下午茶进行交流,费用由学校买单,上学期已有200多名学生成功与老师约饭。学生许铭洵说:“饭桌上,课程主任John Corbett教授不仅和我们讨论专业课程,也和我们讨论未来规划和生活情况。”

  港中大(深圳)传承书院制的独特育人体系,所有学生分别隶属于一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书院打破了学院按专业划分的模式,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个社区管理,致力于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人才。9月2日,港中大(深圳)的第五所书院——道扬书院隆重举行了成立典礼。跟很多高校不一样的是,港中大(深圳)的大一新生不分专业,所有新生随机分配到逸夫、学勤、思廷、祥波和道扬五大书院。该校候任协理副校长王丛教授说,“我们办学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坚持国际化,给同学们展现的是全球最顶尖的学术视野,让同学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去了解中国。同时又特别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

  产学研合作

  聚力大湾区创新发展

  UIC在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对接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设有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UIC珠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珠海高新区北师港浸大产学研基地等,也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设数学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评估研究中心等。其中,珠海高新区北师港浸大产学研基地集合多位专家教授,以及多个行业经验丰富的投资方助阵,持续深化科研转化和项目落地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底,基地入孵企业已达20余家,涵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创意文化等多个领域,并成功为入孵企业申报知识产权累计35项。

  港中大(深圳)同样重视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持续大力推进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建校以来,横向合作项目和金额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学校横向产学研项目约超140项,累计金额超过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罗智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网络性能的建模与优化方面取得阶段性重大技术突破,成果已规模应用于华为在中国、荷兰、瑞士、德国等全球5G网络优化,支撑多个运营商5G网络性能大幅提升。

  目前大学已与包括华为、腾讯、京东、罗湖医院在内的14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一系列校企联合实验室,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诸多领域。

  面向世界的未来:

  逾七成毕业生继续深造

  目前,港中大(深圳)2022届本科毕业生超过90%已经落实了去向,超七成毕业生继续深造,入读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名校;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入职单位多是腾讯、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微软、亚马逊、苹果等知名企业。

  冯莹莹是2022届UIC影视学专业毕业生,被录取为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研究生。UIC的博雅教育让冯莹莹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学校提供了非常多的空间给学生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领域,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寻找兴趣。”

  17年来,UIC共培养了1.5万名本科毕业生。近年来选择出境深造的毕业生逾七成,去年更是超过80%。另外不少选择创业的学生已取得不错的成就,也有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胡润30岁以下创业领袖榜。

  和学生追求无止境一样,UIC正在推进二期校园建设,结合博雅教育特色,打造以“人文商”为主的第一校区和以“科技、研究生院”为主的第二校区,力争建设百年校园,并与会同古村共建中国首个“大学小镇”。

  目前,UIC通过持续不断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构建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UIC跻身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榜百强,现有的教师团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部专任教师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近90%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各国院士3人,IEEE等国际学会会士4人,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0人。

  UIC第二期新校园建设为跻身一流博雅型大学留出发展空间,也为未来“大学小镇”汇集科研人才创造了条件。

 
     标题导航
开放创新国际化 粤港跨境合作大学带来新理念~~~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5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评论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3版:大湾区观察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体育·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5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6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7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8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合办高校“湾”道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