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文化 何以活力十足

舞剧《沙湾往事》中表现《雨打芭蕉》的段落。广东歌舞剧院供图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一场文化盛会。
广州大力推进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庄小龙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近年来,广州牢记嘱托,从精品创作、人才引进、市场培育、政策引导等方面积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广州故事、中国故事。

  创新精神:

  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今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人气顶流”,全球“一墩难求”。设计者曹雪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用精练的设计语言将“冰墩墩”传递爱、传递温暖的使命形象带“出圈”,成了大受欢迎的一张“中国名片”。

  创新是活力之源、发展之基。近年来,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长平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2.48亿元,同比增长0.6%。“文化+”新业态异军突起,数据亮眼。游戏动漫、新媒体娱乐、娱乐智能设备制造等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规模以上企业803个,同比增加99个,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7.0%。广州动漫产业、游戏电竞、数字音乐、超高清内容产业、网络直播等保持全国优势地位,涌现了奥飞、漫友、天闻角川等一批龙头企业。动画片年产量超200部,产量和播出量均在全国领先。

  较为完善的电竞产业链条已在广州构建,广州趣丸网络公司组建“广州TTG”战队,成为国内少数拥有两支电竞战队(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的俱乐部之一;全国首创4K超高清视频全媒体组合式转播车正式在2021广州文交会启用;广州的网络直播处于全国第一梯队,诞生了包括YY、酷狗直播等垂直领域领跑选手,创造了多个全国首创和行业第一。

  已成功举办五届的广州文交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2021年,广州文交会再创佳绩,涉及重点文化项目合作金额达1016亿元。

  以创新、活力为底色的文化新业态,正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广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深厚底蕴:

  让传统焕发新活力

  广州,这座英雄之城,高标准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和广州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擦亮文化品牌。

  “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17万场次,累计2244万人次参加;芭蕾舞剧《旗帜》等红色精品,广受好评。红色,是广州最鲜明的底色。

  十年铸大典,千秋广州魂。耗时10年编纂完成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广州大典》,系统收录了1911年以前近2000位著者有关广州的著作和广州版丛书共4064种文献,被评价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精品巨作”;电影《南越宫词》将粤剧艺术与电影科技相结合,令传统文化在大银幕上焕发出全新活力,刷新粤剧电影在金鸡奖上“零的突破”;“诗词之都”建设,用诗歌“读懂广州”,诗歌品牌活动“湾区诗会”,持续让诗歌盛宴走近市民。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完善法规制度、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大力推进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和红色史迹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

  截至目前,广州市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和95个。

  刚刚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见证了广州非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两年来,街区将老城“微改造”、商业品牌、潮流艺术、乡村振兴等与非遗资源有机融合,育成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两年来,来到我们赵家狮非遗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这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广东醒狮省级代表传承人赵伟斌说。

  优化政策:

  服务细致到“毛细血管”

  近年来,广州文艺出新出彩,屡获殊荣:近10年来,粤剧名家欧凯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崔玉梅、吴非凡、苏春梅获得梅花奖;电影《南越宫词》《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拆弹专家2》《中国医生》等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歌曲《我笃信你》获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21年度特别贡献原创作品”;舞剧《醒·狮》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亮眼数据,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

  近几年,广州出台实施《广州市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广州市文艺精品专项经费扶持办法》《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管理办法》《广州文艺繁荣五年计划》,发布《广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影产业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大力扶持精品创作,各艺术门类精品迭出。

  广州还成立了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小组,对重点项目全程介入、重要环节参与谋划,对文艺精品创作服务到“毛细血管”。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行动计划,铸就广州文艺新高峰。40余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021年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广州位居第一;2022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广州18部作品入选,全省第一,创历年数量之最。

  文艺精品频出的背后,文化产业发展是基础,是后盾。“十三五”以来,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过6%,支柱型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星罗棋布,文化上市企业和互联网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广州文化板块。

  据《广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重点项目清单(2022-2025征求意见稿)》,未来,广州拟在五个板块64个项目发力:促进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深化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文化主体市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共建共享;落实政策保障。

  引凤筑巢:

  吸引人才不遗余力

  一座城市文艺创作活力十足,折射出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并吸引着优秀人才在此落户。

  广州市坚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名师工作室”“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实施美术“青苗计划”、文学“后浪计划”等,广州积极打造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工作力度,有力促进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作为《醒·狮》男主角“龙少”的扮演者,“95后”舞者依力凡·吾买尔已经在全国30多个城市演了180多场。今年7月,他与《醒·狮》在成都站的演出以线上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获得超300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刷爆社交网络,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在广州生活工作了5年,依力凡已经深深爱上这座城市,“广州这个城市能让人有归属感”。如果要创作一个作品来表现心目中的广州,他会着重表现广州的“包容”,“不同文化都可以在广州擦出火花。”

  市场培育:

  活动培养“最好的观众”

  17台变速跑步机、3组调速移动车台、120平方米的LED屏幕、200平方米的透明屏……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年度巨制《大道》,以科技感十足的舞台语汇,创新别样的舞台,跟演员的表演形成丰富的层次,令人热血沸腾。

  在广州文化建设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广话已实现多种不同形式的惠民演出活动,降低了看戏的“门槛”以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日常演出票价惠民,积极参与广州艺术季惠民演出,长期设置周日场学生票五折优惠,开辟青年戏剧计划,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话的这套“组合拳”,提供了丰沃的话剧土壤,培养了一大批常年关注戏剧的观众。

  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惠民票价让艺术成了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年四季,广州顶级演出永不落幕。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连续多年推出惠民票,让更多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高端艺术。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分别与星海音乐厅共同开设“周日音乐下午茶”“乐聚星期三”“周末民乐坊”等公益音乐会品牌,以音乐家现场“边演边讲”的形式,让大量观众以低票价近距离接触大师级作品。自2020年以来,“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轮番邀请文艺大家和名师名团登台献艺,以城市文化地标为舞台背景,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为众多市民和游客免费打开一扇艺术之窗。

  艺术惠民只是一个侧面。广州市图书馆覆盖率达100%;登记注册博物馆72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23座,全国领先; “羊城之夏”“广州艺术季”等文化品牌活动深受市民喜爱。建成公共文化空间近2000家,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

  企业活力:

  头部企业为产业注入“活水”

  筑巢引凤,不仅吸引了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还有企业头雁。

  2020年,广东博纳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落户广州。创作团队迅速集结广州进行采风筹备,由此开启了其落户以来首部作品的创作序幕。2021年,电影《中国医生》全国票房收入为13.28亿元,刷新粤产电影票房纪录。

  时隔一年,英皇宣布将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再度助力。

  截至2021年,广州市11区文化产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数量增至3074个。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文化企业7家;50亿元~100亿元规模文化企业5家;10亿元~50亿元规模文化企业57家。

  文化民企活力十足。在今年的广东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由广东咏声动漫出品的动画电影《猪猪侠大电影·恐龙日记》和动画片《百变校巴之超学先锋1》两部作品双双入选。作为中国动漫的发祥地之一,广州得风气之先,始终走在最前沿,孕育出中国动漫的多个“第一”,为广州动漫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由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花费三年时间,远赴10个地区取景,采访多位文化名人,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一生娓娓道来,获得第33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

  为什么这样一部人文气息浓厚的片子,是由广州的一家民企拍出来的?在金鸡奖评委、中国知名制片人及编剧汪天云教授看来,这件事情绝非偶然,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资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优势,连续多年的“票仓”优势,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回望过去,2200多年历史为广州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广州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在文化强市的征程中将再度扬帆起航!

  红色

  “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十七万场次,累计两千两百四十四万人次参加。

  细致

  成立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小组,对重点项目全程介入、重要环节参与谋划。

  创新

  今年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2.48亿元,同比增长0.6%。

  活力

  截至二〇二一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数量增至三千零七十四个。其中,一百亿元以上规模文化企业七家。

  惠民

  建成公共文化空间近两千家,基本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5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评论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3版:大湾区观察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体育·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5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6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7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8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广州文化 何以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