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办好教育的底气越来越足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东莞奋力书写“学有优教”幸福画卷

李直建、东教宣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东莞教育扩容提质效果显著,越来越多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文、图/李直建、东教宣

  有一种幸福,是好学校就在家门口。今年9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中学初中校区、南城第一初级中学、新的大朗中学等一大批家门口的新学校崭新亮相,迎来首批新生。漂亮的校园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配备,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以及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

  今年以来,“学有优教”成为东莞教育新闻的高频词,也是教育顶层设计的关键之词。“学有优教”,其中“优”字意义深远,它表达了东莞对教育的更高追求,是对百姓殷切期待掷地有声的回应,足见一座城市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与决心。

  超额完成教育扩容提质既定目标

  作为东莞市2022年民生实事之一,同时也被列入东莞市政府硬任务,今年东莞计划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学位6.72万个。今年9月,有43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5万个,已超额完成“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既定目标。上述43所学校遍布全市多个镇街,有高标准新建的松山湖未来学校,也有改扩建的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高埗镇实验小学等。其中,松山湖未来学校新建项目位于松山湖南部滨湖片区景安路,总投7.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成后新增3600个学位。

  教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教育而强。一座城市的发展,教育是重要的基石。从年初的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东莞两会,到东莞市委书记、市长接见首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一直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最牵挂的民生工作。

  “未来五年,东莞发展很重要的工作是人才引进培养和公共服务提升,这些都迫切需要构建与东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东莞市委、市政府为东莞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今年1月5日,对东莞来说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日子,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双万东莞”在朋友圈成为热搜。与此同时,“学有优教”四个字成为教育热词。

  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东莞教育朝着“学有优教”的发展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随后,东莞两会召开,2022东莞十大民生实事出炉,实施教育提质扩容跃然纸上,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6.72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300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

  如果说党代会报告为东莞教育未来五年擘画了蓝图,政府工作报告则为东莞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在一个个数据里,在一项项实事中,透露了东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诚意与温度。

  为教育工作全方位“保驾护航”

  经济建设,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学校是第一阵地。东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盛才表示:“市委、市政府向来高度重视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不遗余力。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备受鼓舞,将奋力擦亮‘幸福教育’品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千日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学校改扩建工程。”

  自2020年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以来,2020~2021年,东莞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84所,新增学位9.08万个。2022年持续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公办学位供给,确保如期顺利完成今年全部新改扩建计划。

  东莞教育之所以走得远、走得稳,除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高瞻远瞩的部署外,还依托财政资金对教育投入的持续保障。以教育扩容提质为例,今年东莞继续支持公办学校扩容及学校改扩建。教育“钱袋子”充实了,办好教育的决心更有底气。

  高效背后,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民生的体现。东莞市从规划管控、土地资源、城市更新、财政资金、物业资产、审批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保驾护航”。如明确公办学校建设项目和年度项目清单,建立高中教育用地保障机制、支持市属国企参与学校代建、为纳入攻坚行动的项目提供“绿色通道”等。

  超强执行力下好教育发展“大棋局”

  “扩容提质”只是东莞教育全局工作的一个侧面,而在这一盘教育的“大棋局”里,高规格的部署,顶层的蓝图设计,财政投入的保障,都离不开不折不扣的执行。

  “双减”落地,东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校内减负工作的指导意见》《东莞市2021年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指引》两份文件,从作息、课程、作业、教学、考试、课后服务等六方面提出20条指导意见。

  实施“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我为什么当老师”大讨论,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支撑和保障。

  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优化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鼓励各镇街、园区通过挖掘公办学位潜力和大力推行积分制入学民办学位补贴政策等方式,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适龄少年儿童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实现暑期托管全覆盖服务,为家长有效解决孩子暑期“看管难”问题。

  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70个教育集团一一亮相,集团成员学校达到207所,实现了学段和镇街全覆盖。

  “孩子每天都很开心,觉得身为‘莞初人’很自豪!”东莞中学初中部与麻涌古梅一中集团化办学,身在麻涌的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有了回应。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抓手,将朝着扩面、提质的目标继续探索攻坚。

  有一种幸福,是我与城市共成长。“东莞作为大湾区未来最有潜力的城市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里有‘莞邑良师’行动计划为每位教师的发展赋能,师生共成长,在这里只要有梦想就能闪闪发光。”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新入职教师郑姣谈起为何选择东莞时如是说。

  专题

 
     标题导航
办好教育的底气越来越足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东莞交警发布2022年中秋假期交通出行易拥堵路段和绕行方案~~~
~~~
~~~中秋假期上演灯光水秀
~~~迎中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5版:加快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评论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13版:大湾区观察
   第A14版:经济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体育·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5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6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7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FSA18版:再出发,向未来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东莞奋力书写“学有优教”幸福画卷
出行高峰今日17时开始
莞惠城际中秋假期每天开行46列动车
《蝶影》音乐节将在常平举办
制擂茶 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