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T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强市,活力迸发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云山巍巍、珠水滔滔,文化雨露浸润着大城之治。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出“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殷殷嘱托。广州牢记于心,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思想政治引领“强”起来,社会道德风尚“美”起来,传统文化底蕴“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优”起来,文创产业发展“快”起来,城市形象品牌“亮”起来……2200年古城的今昔巨变、岭南文化的继往开来,就记载在这一笔一画间。

  以文铸魂

  “欲事立,须是心立。”广州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思想理论坚定信仰信心,用理论宣传凝聚党心民心,用党史学习教育增进奋发的同心。

  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在高质量开展。运用“理论+文艺+服务+网络”模式,把“理论大篷车”开到市民身边,把宣讲舞台搬到社区里、榕树下、车间中,互动化宣讲近10万场,让2000多万市民群众汲取智慧力量。“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17万场次,累计2244万人次参加。

  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在高标准打造。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完成改扩建和展陈提升、入选中宣部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农讲所旧址纪念馆陈列等8个展览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评选。

  红色文化研究在高水平推动。2018年10月以来,广州举办超15万场各类理论宣讲、6000多场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建成58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家新型智库、9家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16家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擦亮“广州学术季”“广州学习沙龙”学术品牌、推出一批理论成果。征订《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多本党史学习教育用书超百万册,编印理论口袋书数十种、百余万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掀起一股红色思想风潮。

  奏响“主旋律”,守好“南大门”。广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策划“非凡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主题宣传,向境内外展示总书记的思想和形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年均召开100余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生动讲述大国抗疫、中国之治、 城市担当。

  以文化人

  城为民而生,因民而兴。广州文化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作为职业追求,催生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时代魅力的作品,让艺术真正走向人民,走进人心。

  人文沃土之上,40余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羊城文艺园地近年盛开繁花似锦——

  深植时代,电影屡创佳绩。电影《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等7部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含提名奖)。在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袁泉凭借电影《中国医生》里的文婷一角斩获最佳女主角奖。全国观影人次排名前十的院线中,2家来自广州。

  扎根本土,文艺创作屡获殊荣。舞剧《醒·狮》2019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杂技《升降软钢丝》荣获第41届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芭蕾舞剧《旗帜》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福祉为依归,绘就“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的文化惠民蓝图。

  早在2012年,广州市便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启动立法、制度设计。至今,广州176个镇街均设立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100%。广州图书馆自2014年起连续7年基本服务指标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一,创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纪录。

  目前,广州登记注册博物馆7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座,全市馆藏总量达138.68万件/套,预计到2025年博物馆数量将达到120家以上,初步建成“博物馆之城”。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去年11月,载誉归来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广州七星小学副校长赖宣治向世人讲述了一段振兴乡村教育,带领孩子走上世界领奖台的感人故事。“文明广州”建设,正是人的建设。

  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5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全市共282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87人次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400多万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4亿志愿服务时;依托30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州编织出一张“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网络……模范和数字背后的精神力量,化作城市发展的化雨春风。

  因文而美

  溪水萦绕、古树婆娑、书香绵绵……壬寅季夏,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正式开馆,一幅现代与传统结合,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图景镶嵌在凤凰山麓、流溪河畔,自此竖起一座中华文明灯塔。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广州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近年来,广州走出一条具有保护有力、传承有序、管理有规、融合有度特点的文化保育之路。

  广州迄今已认定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七批代表性传承人,共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项,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95项;现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4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名,省级传承人76名。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正在认定过程中。

  恩宁路、沙面、荔枝湾景区……一片片历史文化区域迎来新生机;永庆坊非遗街区、“岭南之窗”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一处处本土文化场景焕发着时代活力。2020年以来,广州在西关永庆坊景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两个4A景区先后设立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引导非遗集聚化发展。

  走进历史深处,才能更好地挖掘老城市的新故事。

  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行“考古前置”,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全国文物考古提供了经验。梳理公布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410处;完成广州传统建筑壁画、古代城防遗存等专题调查;公布了首批214处革命文物名录……考古园地里结出连串硕果:2016年以来,广州开展考古项目1719宗,清理古墓葬30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15000余件套。

  目前,广州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个和95个。《广州大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等出版,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留住。举办“广州文化周”,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创意活动,则为海内外民众打开了一扇扇体验岭南风韵、认识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因文而盛

  以文弘业,乘风万里。近年来,广州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助推文化创意的“软实力”,文创产业呈现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昂扬之姿。用数字说话:“十三五”以来,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过6%,支柱型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文盛业兴的力量来自哪里?广州提出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

  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组建广州文化发展集团,11个区级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国有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系列改革进入“深水区”。

  “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细分行业占领全国发展先机。网易、三七互娱、酷狗、珠江钢琴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工业遗产、历史街区、古村落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步一脚印;全市动漫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约占全国产值五分之一,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市场30%以上;广州文交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辐射湾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平台……文化产业园区星罗棋布,文化上市企业和互联网文化企业扬帆出海,构筑起时代色彩鲜明的华南新文化矩阵。

  2021年11月8日晚,全球城市焦点汇聚广州,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奥塔维·德拉瓦尔加在世界大都市协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开幕会议致辞中点赞:“在协会主席城市广州的领导下,扩大了对话和交流的空间,同时也致力于发展交流平台、完善学习策略。”

  置身锦绣岭南,逐梦星辰大海。广州胸怀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使命感,站上“人文湾区”的中央,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

  深入实施湾区传播工程,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签订城市形象传播战略联盟;广州美术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美术学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作为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品牌活动,“湾区诗会”弦歌不辍,几乎每月举办诗歌雅集及诗词文化活动,成为大湾区民众乐享诗意生活的大舞台。

  由广州美术学院曹雪教授团队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跃居全球“冬奥顶流”,成为又一张羊城文化名片。20个广州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30个境外城市保持经常性文化交流合作,岭南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先后举办从都国际论坛、亚洲美食节、全球市长论坛、广交会等30多场国际会议活动,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70多场广州故事会,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朋友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红色文化

  “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17万场次,累计2244万人次参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农讲所旧址纪念馆陈列等8个展览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评选。

  文化惠民

  目前,广州登记注册博物馆7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座,全市馆藏总量达138.68万件/套,预计到2025年博物馆数量将达到120家以上,初步建成“博物馆之城”。

  非遗传承

  目前,广州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个和95个。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第T1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T2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T4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化强市,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