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线上线下多数店铺持证经营

仍有部分代购店违规销售“美瞳”

涂端玉

  美瞳是带有装饰功能的隐形眼镜,专业名称为“角膜接触镜”,能够美化眼球。据《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群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美瞳产品GMV(商品交易总额)年增速为83%。一方面,美瞳在中国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0%,远不及美国的40%和日本的35%,这意味着赛道仍是“蓝海”一片;另一方面,行业也存在乱象,国家药监局决定自本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 见习记者周蜜

  记者走访

  线下一些无资质小店还有“美瞳”出售

  据悉,美瞳、隐形眼镜以及护理液等与眼球直接接触,在医疗器械中属于眼科器械类眼科矫治和防护器具一级产品大类,在2012年已被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监管范畴。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经营者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才能销售此类产品。

  9月5日,记者走访位于天河区岗顶附近的商场、眼镜店、美容店、饰品店后发现,线下店铺销售美瞳、隐形眼镜及护理液产品大多数为持证经营。依据日抛、月抛、半年抛等不同类型,美瞳的价格在40元至100元一片不等,且颜色各异。“我们店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最近过期了,所以不卖隐形眼镜和美瞳产品了。”天河区石牌东路一家眼镜店店主表示。

  尽管大多数店铺持证销售美瞳,但仍有一些无资质小店在进行违规销售。某“美甲美睫”店铺的店员从货柜中拿出几只用玻璃瓶装的美瞳产品说:“就剩最后一些了,你要的话便宜卖给你。”只见这些美瞳产品外包装上积满了灰。

  在电商平台,记者搜索“美瞳”词条发现,当前只有通过认证的美瞳品牌企业旗舰店或者药房旗舰店能够销售美瞳产品,但也有一些代购店铺违规销售美瞳、隐形眼镜产品。在某社交平台上,与美瞳相关的广告层出不穷,很多词条披着“科普”的外衣,实则进行产品销售。当记者询问有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时,客服基本不予回复。

  监管动向

  “美瞳”专项整治行动本月已开启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显示:本次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未经注册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网络违法违规销售、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质、超范围经营等行为为重点,严肃查处相关案件,惩处违法分子,曝光典型案例,消除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健全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据悉,该《通知》部署:在规范生产行为方面,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按照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在规范经营行为方面,药监部门应重点检查经营企业是否经营未取得注册证的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行为,是否无证经营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是否超范围经营等。

 
     标题导航
网售处方药迎新规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线上线下多数店铺持证经营~~~
~~~昨日股价跌停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大树底下听古仔18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9版:产业·医药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文创·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网售处方药需实名制且“先方后药”
仍有部分代购店违规销售“美瞳”
复星医药遭控股股东减持
八部门联合发文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机构
购买化妆品小样要留心标签内容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专家顾问研讨会在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