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富带百富 坝羊茶香溢欧盟

他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广黔协作等资金助推当地茶业不断壮大
坝羊镇茶山美景
卫康正在教茶农如何采摘茶叶。
茶农们在修剪茶树。
新鲜采摘的茶青
工人们在制茶车间内忙碌。
工人在车间内进行炒青工序。
吴仕海正在擦洗自己的爱车。

  在贵州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镇,群山环抱,空气中弥漫着茶树特有的清香,一座座大小不一的茶山在镇上的丘陵间星罗棋布,一株株茶树沿着山势盘旋而上直到山巅,宛如少女刚刚盘起的发髻。

  49岁的卫康常常来到自己承包的900亩茶园的最高处,俯望坝羊茶山的美景。自2009年起,他和几个亲戚一起率先在镇上承包荒山种茶创业,其间他意外摔成重伤,因术后无法干体力活,卫康一家曾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过程可谓历经种种艰辛;但命运最终眷顾了这个倔强不屈的男人,他的茶园渐渐走上正轨,由茶园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也帮助了1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如今,坝羊镇在广黔协作等资金的支持下发展种茶、制茶业,曾经的贫困户们不少开上了小汽车,家中的装饰也和他们的生活一样焕然一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李波、王文宇、张丹、曹腾

  创业未半 他“摔”成了贫困户

  “大娘您看,要这样把茶叶前面的嫩芽用这三个手指摘下来。不要只用右手采,可以两只手一起采,虽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两三天就适应了,您一只手采,一天顶多采两斤,挣80元;要是用两只手采,那就可以采3斤,多挣40元钱,这样又有效率又挣得多。”8月上旬,卫康的秋茶迎来采摘季。他也在田间地头忙活得不可开交,教茶农们掌握各种“小窍门”。

  卫康是坝羊镇的茶叶带头人,也是整个镇上第一个承包荒山种茶叶的合伙人。2009年开始,他和几个兄弟叔伯一起开辟了镇上的900亩荒山,一步步将荒山变成了茶园,坝羊镇也渐渐成为安顺当地远近闻名的“茶叶大镇”。

  卫康介绍,自己年轻时曾在附近的普定县干过汽车销售和维修工作,后来自己去贵阳做一些小生意,“当时每天能挣两三百元,但开销也比较大,特别是两个儿子已经上初中,我就想回到家乡找些事做,这样孩子读书更方便一些。”

  2009年,回乡后的卫康在其兄弟建议下,对发展种茶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兄弟几人经过对附近一些茶企的考察后,下定决心集资搞茶园。“我把自己做小生意攒下来的10万元投了进去,兄弟几人连上家族里的叔伯堂兄弟等,能想到的我们都去借钱,之后再向银行贷了一些款,一共凑了300万元的启动资金,承包了附近900亩荒山进行茶叶种植。”

  随后,卫康等人开始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难开垦。家族中的男丁以及附近的村民都上山除草、修路、搬肥料、种植,大家几乎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茶树通常要等种下3年后,其所产的茶叶才能被用于制作和销售。因此创业的前3年里,卫康兄弟几人的压力非常大,他们都期盼着茶树能茁壮成长,无论是修剪、施肥还是除草,样样都精心呵护,一家人也勒紧裤腰带坚持着,期盼第四年茶叶收成的到来。

  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卫康在开着农用电动三轮车上山途中发生意外,连人带车翻下山沟,他的右手肘粉碎性骨折,右脚脚后跟的骨头也摔断了,在医院做手术花了将近3万元。“当时真是恼火得很,茶叶马上要有收成了,我却没法出钱出力,只能躺在家里养伤,我妻子又有高血压,也没法干体力活,两个孩子又正在上大学,加上前3年投下去那么多钱,一下子就把老本吃尽了。”

  也是在2013年,国家开展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因病致贫的卫康一家也在当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摸着石头过河”成专家

  今种出千元一斤茶叶

  所幸,卧床养伤并未消磨卫康的意志。养伤期间,他不断地研读各种种茶、制茶的书籍,再结合在茶山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他不断摸索和提高自己的种茶、制茶技术。“到现在,我的床头还始终放着几本茶叶的书,尽管时间很紧张,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尽量去翻一翻。”卫康告诉记者,他在伤好之后还经常去其他镇上的茶企讨教种茶、制茶的经验,此外他也请教了很多农科院专家,以提高自己管理茶园的水平。

  “我们创业真的不容易,我做茶叶之前完全不懂,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所以我们走过很多弯路,最直观的就是我们这一片茶园一些地方的种植不规整不科学,有些地方种得太密了,连下脚采摘的地方都没有,要施肥、除草就更加困难。”卫康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才慢慢参悟了茶叶的奥秘,其茶园也渐渐走上了正轨。“我养好伤之后,尽管右脚走路有一点疼痛,手臂的弯曲旋转也受到一些限制,但一想到山上的茶叶还有家里的负担,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现在,对茶叶的种植和养护以及茶叶的制作,我都算比较了解了。”

  “我在厂里是专门管技术这一块的,公司还有一些人在跑销售,销售网络也渐渐建立起来了。到今年,我们茶厂的营业收入达到了六七百万元,利润有两百多万元,公司渐渐有了规模,以前我们不知道路在哪里,现在我们至少知道路该往哪里走了。”卫康告诉记者,茶山刚产茶的时候,他们摘下的茶叶还要去其他镇上的企业里代加工。而今,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制茶车间,延长了产业链之后,企业的利润较以往增长了很多。

  2016年,卫康兄弟几人成立了茶叶公司,专门销售自家的茶叶,主要的品种有毛尖、雀舌、红茶和黄金叶。经过几年发展,目前茶叶的销售渠道有线上,也有经销商专门过来订货。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一斤的都有,“我们的黄金叶一斤能卖到1000多元,那真是地地道道的好茶。”

  卫康介绍,茶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采茶,其中春茶最贵,要求也最严苛。尽管公司的盈利状况有很大改善,但卫康表示,他们还不准备分红,而是将利润继续用于茶叶品质的提升,“接下来,制茶厂还要购买一些更先进的设备,茶山也要增加很多喷灌设施,一些原来种得不科学的地方还要加以改正,这些都需要投入。”

  当年贫困户 今盖新楼开小汽车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很多此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卫康的茶厂工作后,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坝羊镇就是在山下的河谷地种一些水稻,留在本地的人都是种田为主。自从镇上越来越多人种茶叶之后,收入都提高了很多。”卫康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期间,坝羊镇共有130多户贫困户通过在他的茶厂打工脱贫,“采摘,除草、修剪,现在工资平均是110元~120元一天,工人们每个月在我这里打工能挣3000元左右。至于炒茶师傅工资就更高了。我印象最深的是采春茶时,有一天我和我哥嫂去农信社取工人们一星期的工资,共15万多元,工人们拿到钱都很开心。”

  卫康介绍,茶厂招收的工人主要是四五十岁的当地人,他们已成家的儿女往往需要他们帮忙带孙子、孙女,这让他们工作也不能走太远。“这些人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我们建了一个200多人的采茶微信群用于沟通,一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也让我留下他们的电话号码以便通知干活。而当时我们有活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建档立卡贫困户。”

  卫康告诉记者,创业至今他都会每星期给工人结一次工资,从不拖欠。“我们创业初期很苦,但为了按时给工人发工资,都是东拼西凑尽我们所能。因此,很多采茶工很感激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来问我‘茶厂最近有什么活可以干’,而他们学到技术后,还能去其他茶厂打工。”

  卫康并不吝啬将种茶、制茶的技艺教给这些脱贫户。“我自己就是靠着茶叶脱贫的,我知道穷的滋味,所以如果有人想和我们一样创业,我也会支持他们。”

  48岁的吴仕海曾经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在卫康那里学习的茶叶种植技术,他也早就脱了贫,当记者来到他家时,吴仕海正在擦洗自己年初刚买的爱车。

  “没脱贫前我是在外务工的。当时我母亲和我爱人身体都不好,为了给她们看病,我欠了5万多元。我有两个小孩都要读书,我父亲老了也没有收入,全家只能靠我一个人出去打工。”吴仕海告诉记者。

  2014年底回到家乡后,吴仕海就开始帮卫康的茶山运茶苗和肥料,他的爱人也去山上跟着大家种茶、除草,一家人的生活从此也有了改善。“我们后来了解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能提供5万元无息贷款,所以我就贷了款,还和我的其他两个兄弟一起,效仿卫总兄弟那样,在2015年承包了200亩茶园,之后买了一些白茶苗开始种白茶。”吴仕海告诉记者,当卫康得知他也在种茶后,非但没有保留,反倒倾囊相授,“他不仅教我学种茶、管理茶园,现在还在教我怎么炒茶。”

  吴仕海告诉记者,去年他卖白茶赚了9万多元,他拿了其中一部分钱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此外,家里如今的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我们屋连大门都没有,脱贫之后我们又加盖了一层楼。”

  东西部协作 进一步打开当地茶叶销路

  “天赋青山绿水,地道坝羊好茶”。如今,茶产业已经成为坝羊镇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记者在当地采访时看到,在镇中心位置,一个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改造的制茶厂已经运转开来,厂内正在制作夏秋茶。

  坝羊镇镇长杨开胜告诉记者,坝羊镇试种茶叶成功后,2014年、2015年就开始大规模推动茶叶种植,到现在,全镇已有4万亩茶园,其中80%的茶园都进入了丰采期。“茶产业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解决老百姓的就业,让老百姓务工增收。因为采茶周期很长,就意味着需要的劳动力、用工量很大;第二,茶叶中有一半是属于村合作社的集体资产,由村合作社自己来管理、运营,村合作社通过卖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杨开胜表示,坝羊镇的茶产业可以从每年3月做到10月,“3到4月是春茶,主要是翠芽、毛尖和毛峰,价值很高。到5月份以后,我们就做夏秋茶。所以我们的茶叶加工是从3月一直干到10月。”

  据悉,在这个制茶厂的建设中,广州南沙区出资了1100万元作为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这笔款项到位后,当地一是上马了全新的制茶生产线,二是对厂房进行维修。该项目自去年投产建设,今年开始加工、生产、销售,每天最多可以生产10万斤的鲜茶青。

  杨开胜还介绍:“目前,我们引进了广西的一家制茶企业,把厂房、设备交给企业,同时把我们的产品卖给他们,企业利用我们的产地来加工,每加工出一斤干茶就要返回8毛钱加工费给镇上管理设备的公司,同时也要支付收购个体企业或村合作社茶青的钱,企业还负责销售制作出来的茶叶。目前我们的茶叶达到了欧盟标准,这里制作的茶叶主要是做出口。”

  据悉,这家制茶厂上马后,方便了一些没有茶叶加工厂的个体户和村集体销售茶叶,进一步帮助当地的茶叶打开销路。“我们只需要提供原材料,不用管后端的市场,这对老百姓而言也轻松了很多。”杨开胜表示。

 
     标题导航
~~~他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广黔协作等资金助推当地茶业不断壮大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5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6版:评论
   第A7版:非凡十年 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都市新闻·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文化周刊·阅读
   第A16版:文化周刊·诗意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一富带百富 坝羊茶香溢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