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沙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岛上保留着近代欧陆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但在过去,沙面为数众多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只有少数对外开放,多数老建筑市民游客“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欣赏其外表,留下不少遗憾。近年,荔湾区和沙面街大力推动沙面老建筑活化利用,引入建筑师事务所、艺术空间、展览馆等业态,以活化促保护,让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发挥沙面建筑群的价值。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王臻、柳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万国建筑博物馆”迎来国际建筑交流平台
沙面南街28号,是一幢新巴洛克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帕内于1905年改建,百年前曾作为宝隆洋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大门紧闭的办公场所。今年7月,经过法国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AJN)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携手修缮活化,这里以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的全新身份向公众开放。
该建筑的一楼作为展厅,接连举办“开启设计新场景,探求科创新未来”BIAD华南设计中心八周年作品展览和“数字木构+设计逻辑”展览。游客入内观展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领略百年建筑的风貌。
BIAD华南设计中心执行总建筑师李敏茜带记者参观了用作办公区的二、三楼,建筑内部的拱门、壁炉、圆顶玻璃窗等元素原汁原味展示出来。“我们认为,在历史建筑内,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当代空间艺术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合筑将建立一个建筑文化交流的学术平台,其中一楼展厅将设置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并向公众开放。”李敏茜介绍,合筑是响应广州市政府“老城市、新活力——设计的力量”号召, AJN与BIAD共同打造的国际建筑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希望更多建筑人在此举办学术研讨和专题展览。
“这里太棒了!”来自云南的鲁琦是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大一新生,趁开学前与父母一同到沙面游览,沿着沙面南街,看到28号敞开门,就走了进来参观。细致参观后,鲁琦说这实在是意外惊喜。
沙面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事务所进驻,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在沙面南街24号扎根多年,另一家设计师事务所哲迳建筑也在今年进驻沙面大街41号。作为沙面岛地标建筑之一,其首层360平方米的空间被活化修缮,打造成灯塔(Lighthouse)多功能艺术空间,容纳艺术展示、社交茶饮等不同场景的复合文化空间。开业一年,灯塔举办了多场音乐会、艺术作品展、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文艺爱好者,成为知名文艺打卡点,同时也获得了多个设计奖项。
在灯塔里,记者看到各种老式装饰构件保持着当年的精致,新装材料与老构件保持着一定距离,让公众在不接触文物本体的同时,尽可能近距离欣赏老构件。对此,哲迳建筑、灯塔文化、筑茶联合创始人方斐表示,希望到访的客人发现老建筑的美。
茶馆、咖啡馆多了历史文化味
沙面岛很早就是广州咖啡馆聚集地之一,新近在老建筑里开业的咖啡馆则多了几分历史文化味。沙面大街39号来回咖啡里挂着一幅大型山水画,主要建筑构件按原样进行修缮,能窥见百年前的风貌。而对面的沙面大街38号现在被打造成为茶室,除了品茗,还有丰富的普洱茶文化展示。
沙面南街58号建筑于1912年建成,很长时间主要作为住宅楼。几个月前,地上一楼作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展示凤凰单丛茶非遗文化的平台。
华洋里文化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区馨文是沙面大街36、38、39、41号物业的管理者,“沙面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大IP,老建筑敞开门向公众开放是第一步,要有持续的吸引力,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味,所以我们引进的都是具有相同理念、热爱文化的机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老建筑开门迎客,沙面这个文化IP的显示度会越来越高。”
建筑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沙面建筑群正是属于广州的“独家记忆”,广东旅游出版社文旅广州分社副社长蔡璇说:“对于古建筑修缮而言,最大的难度是延续历史价值的同时,积极融入当代生活。”
雕花门窗、雅致长廊、马赛克地板、旋转楼梯、欧式壁炉……作为沙面备受瞩目的文物建筑之一,沙面一街3号东方汇理银行旧址经过几年的保护性修缮,不久后有望向公众局部开放。今年7月,著名歌唱家崔峥嵘在建筑一楼领衔上了一堂歌声萦绕的“音乐党课”,反响热烈。
该建筑的工作人员钟女士和同事们对其精心呵护,如果某天没有穿软底鞋,工作人员就脱鞋上下楼梯,生怕破坏木楼梯和地板。
“整个保护性修缮工程耗时四年,修缮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元素的基础上,对缺失或者腐朽的元素进行补齐,修复的部分选料用色也十分考究,都进行了做旧处理,颜色古朴。二楼的门框部分做了翻新处理,部分保留原有的痕迹。此外,我们还保留了部分修缮前的旧楼板以及旧地砖,利用玻璃保护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增加对原有建筑风格的可视性。”钟女士说,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大楼局部将对公众开放,其中一个功能是高雅艺术空间。
持续推进沙面老建筑“保护与开放并重”
“看到沙面老建筑得到保护利用,这是‘老城市新活力’的真实写照。”荔湾区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政工办主任张其明此前建议保护与开放并重,引入专业机构推动沙面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让更多的老建筑敞开门向公众开放。
经走访调查研究,人大沙面街道联组代表建议从两方面加强沙面文物建筑的开放利用:一是坚持保护与开放并重,提升沙面街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二是重点引入专业机构,全力打造沙面文化名片,让百年沙面发挥文化底蕴,焕发文化活力。这个建议引起了沙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荔湾区人大沙面街道工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广泛集中民智,积极主动作为,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让老建筑“保护与开放并重”。未来,沙面将有越来越多老建筑逐渐开放,让文物和历史建筑真正“活”起来。
小资料
沙面一街3号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沙面备受瞩目的文物建筑之一。主楼高22.3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全部外墙表面作仿石装饰处理,气势磅礴。经过历时四年的保护性修缮,不久后有望向公众局部开放。
沙面大街39、41号
曾作万国宝通银行、新志利洋行、沙宣洋行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规模宏大。首层西北部原是银行,尽端有金库。现在,39号作为来回咖啡开放,41号首层打造成灯塔多功能艺术空间,楼上作为建筑事务所办公。
沙面南街28号
宝隆洋行旧址
著名建筑师帕内于1905年改建,百年前曾为宝隆洋行。原装老楼为外廊式建筑,具浓郁的新巴洛克式风格。今年7月,这里以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的全新身份向公众开放。
沙面南街58号
两广盐务局旧址
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要经过两段台阶才到地上一层门廊,内有保存完好的弧形扶手楼梯。今年,地上一楼作为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沙面大街36、38号
法国传教社楼旧址
是沙面早期特色建筑的典型之作,包括主楼和副楼。主楼目前分别被用作茶文化空间和艺术、商务空间。